曾漸玲
摘 要:勞動創造美,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世界。但目前,不少教師和父母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輕視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缺少勞動鍛煉,沒有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因此,對小學生加強勞動教育勢在必行,尤其是語文課歷來講究“文道結合”,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的內在需求。
關鍵詞:語文教學;勞動教育;立德樹人
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最具有情趣的學科。回歸生活,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勞動的聯系,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的內在需求。
勞動教育的形式多樣,可以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尤其是歷來講究“文道結合”的語文課,更具有進行勞動教育的優越性。
為此,探究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師應將勞動教育滲透于語文學科教學中,將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中勞動、在勞動中學習,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目前,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讀課文,寫應試文和做基礎題,只注重語文課本上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勞動教育,忽視立德樹人的任務。再加上許多學生的父母只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輕視勞動觀念的培養,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
學校的任務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如果學校不重視勞技教育,學生勞動技能無法得到提升。所以,利用語文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很有必要。
語文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這就決定了它擔負著既傳授知識,又育人的任務。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方面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道德品質、世界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勞動教育當然也包含其中,而且非常重要。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勞動教育呢?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一)在語文教學中穿插勞動教育
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可以應用在勞動教育方面的素材,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勞動教育的素材,找到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使兩者能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如在二年級《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中,我們可以結合文中的重點句子“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引導學生體會,抓住“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等詞語,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通過朗讀、抓住關鍵詞談體會,學生感受到鄧小平爺爺在植樹過程中嚴肅認真的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精神,領會植樹綠化的重要意義。課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讓勞動教育得到進一步升華。
又如在三年級《紙的發明》一文中,我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把描寫蔡倫改進造紙方法的動詞畫出來,讓學生體會蔡倫是一個怎樣的人,再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說說為什么只有在蔡倫改進造紙方法后,造紙術才能傳承下來。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參與勞動,在勞動中注意觀察和發現,從而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再如在四年級《精衛填海》一文中,我們可以抓住“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讓學生談感受,再結合生活事例說說自己的勞動經歷,感受精衛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受勞動的艱辛,明白做事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
(二)在習作訓練中滲透勞動技能教育
習作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習作課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學習勞動技能,并通過對勞動過程的記錄與描寫,培養學生勞動的意識與習慣,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首先,我們可以從家庭勞動入手。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描寫一次家庭勞動,比如洗碗、拖地、澆花、洗衣等,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從而達到“以文促勞、以勞促學”的目的。
第二,從社會勞動入手。教師布置學生描寫一次有意義的社會義務勞動,比如社區服務、志愿者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切身感受勞動實踐既是服務他人、教育他人的過程,也是服務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
第三,從學習勞動技能入手。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描寫“我學會了? ? ”的習作,讓學生把參與勞動或學習生活技能的事記錄下來。通過有針對性的習作教學,既充實學生的寫作內容,又強化學生的勞動技能。
(三)借助特殊節日或傳統節日,開展多樣化活動
為學生創造勞動的機會,積累寫作的題材,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如,元宵節舉辦“包餃子或包湯圓”的活動;五月舉辦“五一勞動節”的征文活動;母親節、父親節開展“制作感恩卡,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活動;六一舉辦“文藝會演”;秋天組織野炊活動;等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結合授課的實際,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與勞動相關的知識技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懂得勞動的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激發學生參與勞動、親手創造美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讓學生積累寫作題材,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三、結論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勞動技能教育,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還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最重要的是落實了立德樹人的任務。當然,勞動教育的滲透要注意適時、適量。也就是說,要在適當的時候滲透,講到相關要點時才滲透,并非每堂課都要滲透。教師切忌為了應試教育,忽視勞動教育,忽視立德樹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