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曉
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紅色教育內容,對于學校教育來說,理論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除了理論學習,還要堅持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在此案例中,我們重點闡述了如何讓學生樹立初步的民族意識,懂得了“國慶節”的來龍去脈與意義,對革命英雄有了敬仰。愛國主義教育是比較抽象的,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愛祖國、愛人民很容易成為空洞的口號。如何讓愛祖國、愛人民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需要我們思考。
一、案例分析
大部分學生已知道國慶節是哪一天,知道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把對祖國的祝福、熱愛通過繪畫、歌唱等形式表達出來。因此,在課堂上能以此為基礎,增強學生民族意識,增強愛國情感,可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下面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第三課《歡歡喜喜慶國慶》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為例,談談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與紅色文化教育融合的教育實踐探索。
二、案例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趣味性
老師引導學生用談話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日,進而自然而然地地向到祖國媽媽生日的話題上過渡。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入新主題內容。
師: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你的生日怎么過,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愿意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呢?
2.問題導入,引進主題
出示資料,提問:祖國媽媽生日是哪一天?
3.講授新課,愛國我知道
活動一:我為祖國慶生日
(1)教師播放視頻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問同學了解這首歌歌唱的主題是誰嗎?
課件出示圖片(中國地圖):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2)國家每年都會舉辦不同的慶祝活動來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祖國母親生日的來歷。教師播放視頻:《1949年開國大典》
提問:每年十月一日是我國的國慶節,今年的十月一日是祖國的多少歲生日呢?學生進行回答。
(3)新中國的成立經歷了血雨腥風,經歷了萬重艱辛,其中數以萬計的中國兒女為此付出了鮮活的生命。說一說你所知道的一些故事,了解新中國的來之不易。
(學生分享。如小兵張嘎、國旗的來歷等。)
圖片分享:為了緬懷逝者,激勵生者,各地建立烈士陵園,并向獻身新中國的英烈表現出崇敬和懷念,九月三十日被定為中國烈士紀念日。
(4)祖國新面貌:播放視頻《60周年國慶大閱兵》。
師問:看了這個視頻,有沒有一種祖國日益強盛的感覺?談談觀看后的感受及自己印象最深的場面。
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我們可以怎樣慶祝國慶節,為祖國媽媽獻上一份生日的禮物呢?
欣賞: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小結:我們知曉國慶節的來歷,知其為祖國誕辰日。知道新中國建立的艱辛,現在我們的祖國欣欣向榮、日益強盛,對于這個來之不易的家園,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倍加熱愛!
活動二:國旗、國徽、國歌知多少
(1)觀看課件,并說說我們認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是什么樣子的。
討論: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除了學校外,還在哪些地方能看到升起的國旗。(同學討論并回答)并說一說每次升旗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出示國徽圖片,指導學生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樣子: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想一想我們在哪里看見了國徽?
教師出示:人民幣上,身份證上、軍人的帽子上等。
(3)結合實際提問:我們在哪些地方什么情況下會聽到過國歌?什么時候我們要唱國歌?
生回答:外事活動、運動賽會、升旗儀式等。
(4)實踐:學習升旗時的基本禮儀,并跟著老師做一做。
活動三:我該怎么辦
情境:外面下雨了,學校早上已經升起的國旗怎么辦?
想一想:他們是否可以因為下雨就降旗?
小結:國旗是一種國家的標志,在我國的憲法中有明確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法律界定,不管是何種情形下,國旗都是屹立不倒的,這象征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所以不可能因為下雨就降旗的。除了有發生重大事件,經領導批示才可以實行短暫的降旗(如某重要人物死亡,發生重大災難),以表示哀痛,除此之外,國旗不會在非降旗時間降下。
3.拓展學習,法律知多少
學習了解關于國旗、國徽、國歌的法律規定。學習了解關于國旗、國徽、國歌的故事。
三、案例小結
本文教師重點闡述了學生樹立初步的民族意識,熟悉了國家節日的來歷和意義,識別出了自己的國家的標志,對國旗、國徽的尊敬、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并在實際行動中做到會唱國歌,自覺地遵循升國旗的基礎禮儀,初步地培養了學生參與節日活動的能力,能從日常生活中積累學習資源,主動探索,能用自己的方式,通過自身的努力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課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到慶祝祖國生日的活動中,為祖國慶祝生日,繪制國旗、國徽等繪畫作品或手抄報。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們認識了“祖國的生日”,對中國也有初步的認識,知道國旗是紅色的,有“一顆大星星,四顆小星星”,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四、教育反思
第一,重視學生個人體驗,可敬可愛還要可學。教師通過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創設符合學生的生活經歷的紅色文化情境,將課堂教學生活化,促進體驗式教學,帶領學生入境體驗。讓學生認識國旗、國徽、隊旗,學唱國歌、隊歌,使學生知道“我是中國人”,更要讓他們懂得好好學習,遵守秩序,尊老愛幼等身邊的點點滴滴都要做好,因為只有每位人都遵守法律,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讓國家的穩定發展。
第二,強調理性愛國,從小樹立主人翁意識。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尊重教育者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從小以主人翁的姿態思考如何建設自己的國家;更要注意培育青少年積極、健康的國民身份認同。充分利用教材內與課堂外的紅色文化資源,讓學生更為方便、靈活地了解紅色文化,充分學習革命英雄的精神品質,從而讓紅色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學生情操。
第三,追求引人入勝,提升情感體驗。要讓學生真正愛國,首先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祖國。真正深入其中,領略過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多姿,欣賞過祖國人文歷史的氣象萬千,品味過祖國詩詞歌賦的絕美雋永等。通過最基礎的對國家標識的崇敬之情,到教室講述模范人物、英雄人物故事,讓學生在接觸紅色故事的過程中能夠在認知上、情感上產生共鳴,并進一步思考和理解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激發對革命領袖、英雄模范的敬仰之情。
參考文獻:
[1]張爍.今天,如何與學生談愛國[N].人民日報,2017-1-12(18).
[2]余莉華.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策略的思考—以統編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18):2.
[3]王子寶.基于紅色文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2020.DFF12E90-BAFF-4553-86BE-324E5B9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