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娟
【摘要】學生習作文風不正,習作里空話,假話,套話比較常見,沒有寫出自己的心里話。本人參加工作后一直教小學語文,始終重視小學生習作中文風的問題,重視引導學生寫自己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去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真實作文;作文教學
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經常批改小學生作文,對文風不正深有感觸,深受學生習作的困擾。翻開一份份試卷,打開一本本作文,發現文章構思雷同,事例雷同,遣詞造句也相同,甚至有幾個學生的作文完全一樣。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學生大都是根據同步作文進行仿寫,并沒有寫出自己的感受。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就要改進文風,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自我表達,繼承古人“言為心聲”的優秀傳統,寫出真話、心里話。《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如何指導學生寫出真作文,這是語文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細心觀察生活,寫出真感受
學生年紀小,生活經歷少,寫作文時不懂得如何下筆,感覺沒東西可寫。如果僅僅靠老師講解寫作技巧,而缺乏生活經歷,是很難寫出滿意的作文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難為沒材料可寫。我們需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從各種活動中感受生活。比如帶學生去秋游,到吳川鼎龍灣研學,不少學生第一次看到大海時很興奮,熱情奔放地走到沙灘歡呼大喊。我引導學生觀察海水涌過來時是怎樣的?有的學生想出了“大海像一個穿著一件白色裙子的小孩,她擺動著白色的裙擺向我們奔來”。寫作文時,學生寫出了很多優美的句子,如“藍色被天空和大海囚禁起來”等等。
二、多閱讀積累,汲取素材
寫作離不開寫作閱讀,閱讀是寫作之源。語文課堂教學雖然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但是受到時間限制,教材內容的限制,學生的閱讀量不大。為了彌補這種不足,課外就要多讀書。古人曾經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覽群書才能筆下生花。教學快樂讀書吧,我引導學生閱讀,并且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優美的句子,寫好書推薦表,做讀書手抄報等等,并且一個月進行一次總結,評選好的作品。結合我校開展讀書活動,我號召大家把家里的好書帶來,組建圖書角,為同學們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開展活動,運用寫作方法,積累真素材
我們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對課內教學的補充,開展各種活動,可以解決習作素材的來源問題,讓學生產生寫的興趣。老師要懂得利用身邊一切有利的素材,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習作就是練習寫作,就是必須保證有一定量的練習。筆者在平時教學生中,要善于為學生提供素材,積累素材。我認為應該用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用來指導學生寫真作文。比如教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要求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寫一個場面。為了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我和體育老師組織拔河比賽,學生們對于這種集體性的活動積極性很高,參加比賽會竭盡全力,沒有參加的同學則會組成熱情高漲的啦啦隊。通過學習《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學生已經掌握點面結合的方法,現在有了真實的比賽場面,寫起來就有話可說,得心應手。在學校舉行運動會時,指導他們寫一寫運動會比賽的場面。結合廉江市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指導學生寫一寫身邊的變化,結果我班陳詩渝同學參加廉江市教育局主辦的征文比賽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四、充分利用教材培養想象,學以致用
湛江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東老師認為語文就是利用好教材教語文,通過習得語言文字,學以致用,運用語言文字。我們要挖掘教材里的語文要素,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指導學生寫真作文。《月光曲》這篇課文第九自然段內容生動而形象,文字優美,描繪的意境也很優美,具有鮮明的樂曲特征。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借助皮鞋匠的聯想和想象,畫出月亮升起三幅圖,畫面的變化就是音樂旋律的變化。然后播放《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樂曲的旋律。接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樂曲的變化,再進行配樂朗誦。結合課后選做題,我相機播放了一曲《賽馬》,學生通過展開想象和聯想,感受出萬馬奔騰,奮蹄疾馳的場面,并用文字表達出來。
教學《慈母情深》這篇課文,重點是抓住細節描寫,讓學生懂得在細節中體會蘊含在里面細節的情景,然后指導學生寫一寫。抓住“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應該是一個大人了。”這一線索,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四個場景描寫,學會描寫方法,體會母親對我的愛,再讓學生談自己鼻子一酸的場景,同學交流后再寫一寫,學生通過回憶,運用細節描寫,習作真情流露。
五、運用恰當的評語,鼓勵學生寫真話
江蘇省特級教師王棟生說過,有一句優美的句子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只要寫上真話,應該值得肯定的。我認為老師的評語是學生寫作文的動力,恰當的評語,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葉圣陶先生說過,習作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學生,多指出優點。因此,寫評語要多鼓勵學生,啟發學生。在批改小學生作文寫評語時,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評語有針對性、鼓勵性,委婉指出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關注的是這篇作文是不是來自學生的內心,有沒有表達自己學生的真實感想,有沒有表達中心。學生樂于寫,樂于交流,讓學生覺得寫作是一種內心的表達。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只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勤于練筆,樂于交流,學生才能把生活體驗,寫作素材和寫作知識結合起來,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參考文獻:
[1]雷實.《語文課程設計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