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蕾
【摘要】初中思政課是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的課外活動很好地彌補了政治課課堂教學的不足,是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途徑,是豐富學生政治課知識學習良好方式。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黨史學習;融入
在全國上下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學習黨史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課以《道德與法治》為教學內容,肩負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課程,在初中學生當中開展將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的嘗試,有著深遠的政治意義和教育意義。
一、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的理論依據
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的教學模式,是以提高學生的熱愛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的,初中學生在政治教師指導下,在課外時間利用本土黨史學習資源以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創造性的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學習形式。
(一)黨中央關于思想政治課和黨史學習重要性的指示精神,是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的指路明燈。早在2019年,習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他在做黨史學習動員中指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教育部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強調,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教育系統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黨和政府為學校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做出了頂層設計,為初中政治教師開展黨史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守正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哲學關于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中,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發展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世界而發展的”,人的活動不僅僅能夠認識和改造世界,也作用于活動得人本身,使他的思想認識、知識水平、活動能力發生變化和進步,活動既是客觀世界的基礎,也是主觀世界發展的基礎。
(三)多種教育理論對學習過程對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參與行動持肯定態度。我國傳統教育這種活動是認知的前提,把實踐活動看成學習者能力發展的契機:如孔子主張的“聽言觀言”,陶行知先生主張“行是知之始”。現代西方也有很多活動理論的支持者,如杜威的活動教育思想主張“做中學”、皮亞杰認為活動是問題教學的契機等等。
(四)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符合新課標對初中政治課的課程性質定位、課程基本理念。在最新公布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下稱《2022版課標》)闡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修養、人格修養等”“課程具有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在課程理念上,《2022版課標》“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知識運用于社會,服務于人民,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
二、黨史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的可行性分析 (以廣州為例)
以作者所在城市廣州為例,本土豐富的紅色革命歷史資源,為黨史融入初中政治課外活動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廣州作為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一個英雄的革命城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黨史教育具有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廣州地區初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和創新性,為黨史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準備了主觀條件。初中政治課的課外活動能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更適合初中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需求,更能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政治課的濃厚興趣。作為廣州的初中學生成長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幸福環境,思想觀念新,自主意識強,自信自立程度高,具備開展黨史融入初中政治課外活動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
教育部“雙減”政策,為黨史融入初中思想政治課外活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2021年7月,國家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初中生的周末、在寒暑假,通過以黨史學習為內容的初中政治課外活動了解廣州這個現代化城市的文化內涵、歷史印記,能夠更加增強廣州初中學生對這個革命城市的認同感、身為廣州人的幸福感、建設廣州的責任感。
三、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是黨史學習的有效形式
習總書記在《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黨史學習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初中學生以政治課課外活動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習黨史,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學習模式。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的學習模式的特點是:
1.其學習時間是在“課堂之外”,又為初中政治課的課堂的教和學服務;
2.其學習內容是在“課程內容之外”,又與初中政治課課程內容有著緊密聯系;
3.其學習方式不拘泥于課堂為中心的“傳授—接受”學習模式,更具有突出學生主體性、內容形式趣味性、方式創新性、操作靈活性的特點。方式可以是校外的人物采訪、遺跡參觀、觀看展覽等;也可以是校內組織的革命電影欣賞會、英雄詩歌朗誦會、革命歷史劇表演、我來講老照片的歷史的故事會。
因此,初中政治課融合黨史學習課外活動學習模式,受到學生歡迎,其優勢有:
1.初中政治課融合黨史學習的課外活動,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更好落實。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強調學生是黨史學習課外活動的主體,教學目的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真切感受”和“親身體驗”。情由心生,熱愛之情是穩定的、發自內心的情感,不是外力所能強迫的。學生通過小組進行活動預備、活動過程、活動總結(撰寫包含活動主題、活動內容、活動目的、活動收獲等項目的活動報告)全過程的參與。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等方式獲得更美好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穩定成內心信仰、信念。
2.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的課外活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能夠得到更充分發揮。這個年紀的初中學生特別“好動”,黨史學習采用在課外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采取小組單位的課外活動的方式,時間更充裕,空間更加廣闊,氣氛更加友好、和諧,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更大,因而更加受到學生的喜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意識。“參與活動—發現知識—發展自我”的模式之下,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更高。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提高熱愛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的,以了解本土的黨員英雄模范事跡和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成就為內容,自主選擇了解的人物對象、人物事跡、自主選擇作品的呈現方式等。更加符合初中生開始有獨立性和自主性要求,他們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日漸提高,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夠給予他們以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政治活動課融合黨史學習的教學更能滿足初中學生這一心理需求。
3.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的課外活動,教師和學生的責任感更強。黨史學習,不是一般的知識學習,是內容和形式都具有“神圣感”的學習。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對革命英雄人物事跡的追尋和緬懷,對革命遺址、紀念館的瞻仰,對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調查、了解和體驗,形成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崇高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而言,是學習做人,解決“做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對于政治教師是教學生做人,解決“怎樣教學生做高尚的人”的問題。無論對教師和對學生,都是一個內容豐富多彩而又需要態度嚴肅認真的活動。
4.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的課外活動,教育意義重大。在初中學生當中開展形式生動、內容豐富的黨史學習,有利于引導初中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中的思想資源和實踐智慧,繼承和弘揚革命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提升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未來建設者的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實現初中政治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開展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黨史學習活動目標、內容的確定,應以《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
《2022版課標》在“總目標”中,要求7-9年級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汲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學段目標”中7-9年級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一欄,明確提出“初步了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知道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領悟偉大建黨精神內。”
根據不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和學生年齡、認知能力的實際情況而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黨史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黨史學習活動的學習者、參與者、體驗者
這就像是導演和演員的角色,教師是活動課的“導演”,起著調動、引導、激勵的作用;學生是活動課的“演員”,導演不能取代演員,不能越俎代庖。 課外活動課,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基礎,以學生創新精神和素質的整體發展為目標的教學過程。課外活動課的活動形式,必須能促進學生自助參與學習過程并通過學生自身的主體實踐活動完成發展任務的教學方式。
(三)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課外活動必須有評價、有反饋
由于課程安排上的客觀原因,政治課課外活動往往在周末、公眾假期、寒暑假期間組織進行,地點往往在校外,活動的時間比較靈活和空間比較松散。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組織課外活動前期,要有嚴明的紀律要求、完善的活動設計方案、詳細的說明和動員;活動期間教師通過即時聊天軟件(微信或者QQ)保持聯系、進行監督,即時指導、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活動后期的作品作業反饋、活動質量的評價、打分,或者優秀作品作業展覽、優秀小組或者積極參與的學生的表彰肯定。上述的這些要求、預案,就像操控課外活動這只“風箏”的線,使政治教師對課外活動做到前期可預見、過程可操控、結果可評價,課外活動課堂“既無形又有形”,教師“既在場又不在場”,絕對不能課外活動放任自流,聽之任之。否則既不能達到學習教育效果,又會存在安全隱患。
(四)課外活動組織經驗和技巧要求更高
傳統的授課形式雖然單調但統一,效果平淡但是預見性高。活動課形式靈活、生動、趣味性強,同時也潛藏著教師的操控難度大、學生興奮難管理、評價方式復雜容易流于形式等等難以預計的狀況。尤其是涉及假期外出參觀、尋訪、探究等活動方式,對未成年學生來說有潛在的安全隱患,要在活動前對未成年學生做好安全教育,嚴明紀律要求,做好縝密方案,知會家長,組織活動小組,嚴防安全意外發生。
總之,黨史學習融入初中政治課的課外活動,也是立德樹人的信仰教育的一部分,對幫助正在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初中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著深遠的意義,我們政治課教師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員,學生的思想品德引路人,有責任有義務響應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引導學生做好黨史學習,完成好黨交給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報道《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www.gov.cn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www.gov.cn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
[3]《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
[4]張聰.黨史教育:思想政治課的重要使命[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