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玲
【摘要】有效的作業布置有利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回顧與吸收。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靈活應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的放矢,做到作業設計趣味化、綜合化、生活化、差異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趣味化;綜合化;生活化;差異化
作業是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也是教師課堂上所教是否有效,學生課堂上所學是否掌握的檢測方式之一。有效的作業布置有利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回顧與吸收,為了鞏固每天在課堂上的所學知識,各科教師都會布置各式各樣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是課堂內容的延伸與補充,對于提高和鞏固教學成果具有重要作用。作為非母語的英語學習來說,英語作業的布置應能讓學生掌握課堂所學,更應把相關的英語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學好英語、用好英語。但是,就目前的趨勢來看,一是缺乏學習積極性的學生不想寫作業,二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覺得沒多大必要寫作業。尤其是傳統的英語作業無外乎就是抄抄寫寫,簡單乏味的抄寫作業,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反感于英語的學習。
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怎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讓學生見多識廣,接觸不同類型的題目,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如果布置作業只是簡單地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所有的學生都布置一樣的作業,可能會造成兩極分化更嚴重的現象。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筆者嘗試根據學生的能力、習慣、成績分層設計、布置作業,讓優生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讓中層生、后進生能夠鞏固基礎,不斷提升。
一、作業設計趣味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筆者設計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作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學習課文的Let's act、Let's make、Let's sing時,筆者布置了許多實踐性很強的作業讓學生去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比如,二年級下冊Unit 1 What can you see?中,在教完幾個關于色彩的單詞后,為加深學生對顏色的理解,筆者讓學生幾人合作,涂一涂。學生們興趣盎然,有的畫圖,有的說顏色,有的涂色……忙得不亦樂乎。除此之外,還讓學生在課后嘗試把兩種顏色相加,看能調出怎樣的顏色。俗話說:“打鐵要趁熱。”為此,筆者又讓學生再找一找生活中其它物品的顏色,并把自己所看到的顏色和同學、家人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的過程當中,對顏色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單詞的掌握進一步鞏固。
二、作業設計綜合化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綜合學習的機會。在學習五年級下冊Unit 8? Buying clothes 時,這一課的主要重點是掌握詞匯sweater,coat,trousers,shoes,在上課前,先讓學生預習這篇課文,中層生、后進生先復習之前所學的顏色與服裝類的詞匯,為上新課做準備,而優生則需要拓展重點詞匯的關聯詞,如coat,讓學生根據此單詞,想出更多與它類似的詞匯,讓優生進行詞匯大搜索,逐一總結。
三、作業設計生活化
學生要實現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發展,必然將所學的東西,真正理解并且能致力于運用。對此,實踐性作業正可以發揮它的獨特優勢,因為它貼近生活實際。如,五年級下冊Unit 6 Holidays,恰逢“五一”勞動節,大部分學生都有出游計劃。所以,在假期開始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做了“My holiday plan”(我的假期計劃),讓學生根據剛學的出游計劃來規劃自己的假期,在設計過程中,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
四、作業設計差異化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到不良影響。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才能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由于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小部分學困生在上課的時候專注力不夠集中,喜歡做小動作或者講小話,所以他們無法掌握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點。那么,我們可以布置一些簡單且容易操作的作業,如,跟讀課文,正確拼讀課文的重點詞匯;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思想活躍,學習能力強,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根據他們本身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布置一些比較難的作業,讓他們自主去完成,如,自行解決較難的知識點,或者是在單元總結時,讓他們回家總結知識點或者是自編對話、自編短劇,用英語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因人制宜,才能有所提高。另外,針對班上的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學習情況,筆者讓優等生和學困生組成互助小組,在課堂上,讓他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設計、布置作業,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如果以大量作業來壓迫學生,或者以乏味的作業來打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只會與我們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教師只有在布置課后作業時靈活應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