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
摘? 要:“立德樹人”各項工作落實是加強思想理論政治文化教育的一項重要根本任務,面對德育教育的新形勢、新問題,每位學科老師都應該是德育工作者。海曙中心小學發揮體育專業的學科優勢和特點,寓德育于體育之中,在開放性的體育課堂與業余培訓中注重對廣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開放性的體育課堂加強了學生的行為規范培養,堅持以“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為教育出發點,將文明禮儀、學習習慣、做人做事教育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融入體育課堂中的游戲、田徑、乒乓球、武術等運動項目,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優勢。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行規教育;行規教育
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富裕,如何真正地培養做到“倉倉實而知禮節”,讓更多的中國小學生真正地培養成長成作為一個愛國奉公守法、明禮誠信的“小公民”,這就非常需要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探索。城區中心小學學生家庭背景生活條件優越,父母長輩百般呵護甚至溺愛的學生比比皆是。學生文明禮儀素質、學習習慣、待人處事、意志品質等行為規范不盡如人意。作者在平時的小學體育學科課堂教學中,注重通過體育培養全體小學生健全的身體意識和良好思想品德,對全體小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建立一套體育課堂中適合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教育教學方法
以學校體育學科教學中如何在“行規教育”的綜合實踐應用為研究主題,開展了各個學校年級體育教研領導小組的備課活動,每周對各個年級體育教研科目學生進行一次次的集體教研備課、上班、評課一次,邀請專家親臨指導。在教學設計上加強德育滲透的內容,在教材選擇、開發上注重行規教育的滲透,在教法與學法中滲透行規教育等。
(一)注重言傳身教,進行行規教育
體育課堂中的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自己的身體語言的時間和機會明顯地比其他一些學科的教師多,體育課堂中教師的具有表演性和以身作則的代表性和表率功能作用也明顯地遠遠超過了其他一些學科的體育教師,因此,體育課堂中的教學就有別于其他一些學科的教師,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體育教師的身教強于言傳,體育課堂上,教師更多時候都是用各種形體的語言在深刻地影響著每優秀的形體語言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是引導學生自我學習、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是一種終身感,也是不可估量的。身為一名體育課堂的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品德、個人態度、行為習慣等方面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教師要規范自己的衣著,使用親切、生動、禮貌的語言、準時到崗、愛護運動器材等。教師可與學生共同收發器材,教學中多與學生互動等方式來做表率,從而達到良好行為規范教育的目的。
(二)創建良好育人環境,進行行規教育
環境對于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學生作為個體生活于家庭、學校、社會和環境之中,個體都是在與社會和環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包括個體和群眾的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質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體育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情景和環境,在這個能夠伴隨著學生發展和成長的特殊情景和環境中,學生可以參與特別為所設計的各種體育運動,扮演不同的角色,隨時都可以面對和處理不同的情景和人際關系。使得體育課堂已經成為使學生重要身心獲得直接、強烈刺激外界環境的因素。
二、依托體育教材進行行規教育
(一)游戲教材
體育游戲既有很大的趣味性,又能夠幫助小班學生改變和轉移不愉快的意識、情感和行為,降低焦慮程度。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總是希望自己能夠通過玩一個個扮演各類人物的角色或者通過一些虛構的故事情節,來充分寄托自己的某種意義,對于青少年幼兒的社會化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這樣的游戲規則的要求下,學生要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包容他人、克服惰性、認識自己的實際能力、體會失敗與成功的情感體驗。通過主題教研、教學實踐,挖掘常用體育游戲對學生行規教育的價值。
(二)田徑教材
雖然田徑課程教學在體育運動教學中主要側重鍛煉身體的屬性,但是也絕對不能過分地忽略競技屬性在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上的巨大價值。根據田徑課程教材的具體特點和屬性,在進行身心健康教育時所需要滲透的以下幾點:
一是充分發揮田徑課程教材“競爭”的特征,培養廣大學生英雄膽量、努力奮斗、拼搏進取的精神。
二是充分發揮田徑課程教材“達成”的特色,培養了學生在課堂上挑戰自我、超過自己的心智品質,樹立了自信,體驗成功。
三是充分運用田徑課程教材“競技”的屬性,培養學生遵循規則,公平競爭的意識和創造性精神。
四是充分運用田徑課程部分(如接力跑、中長跑)等項目的特色,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與堅強的意志品格。
(三)球類教材
大多數球類運動最具典型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小組的團隊競賽中“競爭”與“協作”兩個環節上,每個小組的球類運動項目又都具有各自鮮明的課程節點和不同的競賽規則,都能使學生對運動具有很大的興趣。綜合全國各地球類課程中教材的這些特征,提出進行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滲透的主要途徑:
一是充分挖掘全國各地球類課程中教材“競爭”的特征,培養大學生果斷、勇敢、機智、靈活的價值觀和心理品質,滿足競爭與呈現的心理。
二是充分發揮球類課程“協作”的特色,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主動性和團隊精神,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
三是充分運用球形動物教材中的規律性來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行為準則,提升對社會的適應力。
(四)體操教材
體操課程一般由隊列編排的陣型、基礎體操、技能(在墊上做運動)、手持輕型器械等構成。與其他的運動課程相比,體操課程具有了多樣化、規則性、幫扶意愿、藝術性和創新意識主要五大特征,根據體操課程和教材的不同特征,提出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所需要滲透的要點:8FECC10D-F407-4128-B8C3-43E3D5E41C61
一是通過排列式的隊形訓練培養學生對于組織紀律和集體主義的認識,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行為準則。
二是借鑒徒手操、輕器械操等課程教材的美學藝術特色,充分激發學生的自我表達愿望,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
三是借助于技巧課堂教材中的表達性和幫扶性特征,培養學生在社會中的勇氣、果斷、機智和責任感等優秀的心理素質和推介朋友之間的互相關系和合力。
(五)武術教材
武術教育是融合中國優秀傳統體育特色的綜合性武術體育培訓課程,注重內外功的結合與技能兼修,不同于西方傳統競技體育綜合性武術體育培訓課程的幾個主要典型教育特征,提出在不斷進行我國武德良好的學生行為規范道德教育中所有的需要同時滲透到的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要通過不斷加大對我國武德良好課程的規范教育支持力度作用來不斷培養我國大學生自身崇尚厚道尊師、講理守信、不凌亂癖強的優秀良好道德品質。
二是要充分利用內外文化結合,形神文化并舉的體育運動文化特征和優秀民族風格,促進我國大學生的文化修身養性,提升他們個人文化精神境界,形成朝氣蓬勃的民族精神面貌,激發我國大學生的優秀民族文化情感。
三是明確要求各所學校積極通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種傳統功法教育訓練方式來不斷培養廣大中小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良好精神道德品質。
四是要通過剛柔相濟、形象逼真、多樣化和可變革的教學套路法和操作方式來培養陶冶我國大學生的優良思想道德情操,培養我國大學生機智、勇敢、頑強、果斷等核心價值觀和優良心理品質。
(六)乒乓球教材
乒乓球是學校市級傳統項目學校,乒乓球進課堂已經多年,其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課上指導學生在委屈、沉悶、生氣時去打一局球,可以使其很快宣泄不良情緒,產生興奮、樂觀的心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行為習慣。通過學習打乒乓球,學生將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國際社交圈,樹立起新的自信心,通過這種體育活動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體育運動的熱愛激情和快樂,調節不良情緒,緩解學習壓力。在與他人交往中變得更加主動,更加輕松,使學生變得更加善于溝通。調節和改善學生的心理品質,能夠起到對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作用。
三、在體育課教學實踐中創設一套師生共同成長的育德機制
目前,大多數體育教師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都依賴于班主任老師,一旦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就向班主任老師求救,無形中增加了班主任老師的工作負擔,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形成了兩面性,在班主任老師面前是個聽話的學生,而在副課老師面前就成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因此,需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充分調動體育教師參與到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主動性,與班主任老師通力合作,達到“雙贏”的良好局面。
四、根據學生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由于現行的體育評價體系還不能很全面地體現學生整個學習情況,基本上還是在強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這種缺失是不應該的。在對學生期末的綜合評定中將學生的行為習慣、意志品質、互幫互助、溝通交流等綜合素質納入評價體系,有利于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并與學?!叭蒙薄瓣柟夂蒙倌辍痹u選活動相結合,這樣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榜樣輻射的作用,使得教育有了保障機制,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五、結語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學校體育傳統課程建設,是作者在教學探索中最大助力。學校是省級體藝類傳統特色高等教育學校、全國優秀的青少年校園橄欖球傳統類特色高等教育學校、寧波市傳統類乒乓球隊??捎糜隗w育課堂教學的內容比較豐富,于是針對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的教育,開發了足球、圍棋、乒乓球、籃球等校本課程。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它具有重要引領引導作用,能大大增加小學教師對于小學課堂和初中學生良好思想品格教育培養的深入認識。通過對學校學生的暑期自主實踐學習活動、實踐體驗活動和指導老師工作進行了活動指導,使更進一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徐阿根. 體育教師話德育——體育學科德育實訓基地學習成果[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 吳兆祥. 學校體育與健康新論[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 廣路. 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好方法——行動研究[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2(11):47-48.
[4] 王溥辰. 在包頭市高職體育教學中實現學生德育滲透的探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汪旦旦)8FECC10D-F407-4128-B8C3-43E3D5E41C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