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勇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指導學生初步認識信息技術手段、熟悉電腦常用基本辦公軟件以及簡單網頁搜索、信息檢索等內容的課程。優化課程作業設計,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教材中的信息技術知識點,能夠使學生真切地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當中。文章主要分析小學信息技術作業設計的相關優化策略,以期為后續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供思路。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課堂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學習環節,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而言也并不例外。并且,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注重實踐與操作的課程,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則能夠增強其操作技能與實踐方法的鍛煉,更好地對所掌握的技術應用理論形成深刻記憶,進而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增強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本文主要從設計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生活化作業以及創新型作業分析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中優化課堂作業教學。
一、設計基礎性作業
課堂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點的有效手段,并且在教學作業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作業完成情況及時地了解到自身對課程理解所存在的不足,以便于自行查漏補缺。此時,教師則可以設計相應的信息技術基礎性作業,貼合課堂教材內容來引導學生對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在完成基礎性作業時,也可以重新回顧課堂上所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點,特別是對于一些在課堂上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內容,通過基礎性作業練習,學生則能夠直接實現信息技術應用技巧的鞏固,進而為后續的課程教學奠定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教學完“搜索引擎查信息”相關內容后,則可以為學生布置“探索福建”的課堂作業,引導學生應用百度搜索引擎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信息查找,從而進一步了解身處祖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而在學生課后作業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在搜索過程中,搜索欄下面的不同選項,如資訊、視頻、圖片等按鈕能否幫助找到不同形式的信息;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與福建相關的信息,應該如何選擇下一項瀏覽內容?當想要快速地了解福建的風光或地理信息內容,在搜索時是否可以調整關鍵詞?要如何調整?由于上述作業內容與學生在課堂上教師所講解或演示的內容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故而當學生自主練習時他們也可以回想起教師教學課堂上所強調過的重點內容與上網注意事項,此時,不僅有效鞏固了教材中要求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更能夠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發散自身信息技術知識,并促進自身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
二、設計拓展性作業
拓展性作業主要是指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教材中所要求學習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與實踐方法的基礎上,對教材知識點進行相應的延伸、拓展而設計的作業。在拓展性作業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靈活地應用自身所掌握的內容來實現自身的想法,此時,學有余力的學生則能夠進一步感悟到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使用魅力,其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而信息技術素養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在拓展性作業中則能夠強化知識鞏固,增強其信息技術學習體驗,并充分認清自我,不斷地探索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例如教師在“文字處理初體驗”課程上,則可以以“Word軟件”為例,讓學生完成一個“完成精美班級小報”的作業,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好課堂所教學過的“建立、編輯文檔”“設置藝術字”“插圖”“設置字號”“段落排版”“自選圖形”“頁面布局”等內容來制作屬于自己的班級小報。在內容選擇上,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構思主題,并且插圖、小報樣式上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自由發揮。在這一拓展性作業中,學生既可以通過練習來鞏固學習到的知識,又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造性地發揮,創作出富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三、設計生活化作業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經歷較為有限,故而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基本學情,同樣地,在設計作業時也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從另一角度上說,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結合得非常緊密的學科,學生所掌握的每一項信息技術實踐操作技能也都是為了未來的生活與學習所服務,那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實踐水平,教師則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地為學生設計生活化作業。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教學完“巧用表格做統計”的相關知識點后,則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道生活化的作業“你們有記錄零花錢的習慣嗎?在學習完本節課知識后,是否可以運用電子表格來記錄的零花錢使用記錄?”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會開始嘗試運用電子表格來記錄自己每天的花費,而在作業過程中,學生也不難發現,在同一個電子表格中可以輕松地實現多份電子檔案的記錄,例如在同一個表格中,可以通過添加“工作表”來記錄不同月份的零花錢使用記錄;在表格中,也可以利用自動計算的功能,如“自動求和”便能夠自動計算出所選中的數據之和;另外,為了使得零花錢花費記錄一目了然,還可以插入數據圖,如折線圖、條形圖等自動生成圖表……在這樣的生活化作業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教材中的信息技術知識點與生活實踐應用結合起來,以生活事件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相應的應用解釋,那么學生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生信息技術的實際意義。
四、設計創新型作業
設計創新型作業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與熱情,使其能夠調動其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完成作業,進而熟練地應用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促進其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升。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完“混排圖文美版面”課程知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PPT和Word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運用輸入漢字和插入圖片的方法,制作一張具有個人風格的交友名片或個人名片;又或者是在“制作校園生活主題相冊”活動課上,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了相應的活動任務后繼續運用所學知識制作“班級生活主題相冊”“家庭生活主題相冊”“生日派對主題相冊”“六一活動主題相冊”……讓學生自由地設計不同主題的相冊,并且按照自己的喜好對不同的圖片進行編輯、潤色及排版。在這樣的創新型作業中,由于學生自由程度較高,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非但不會感覺到作業的負擔,更是在自身興趣與愛好的驅動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么這樣的作業教學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與練習體驗。從另一角度上看,在創新型作業中,學生能夠自由發揮,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進而提升創新思維。
對于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加強對作業的優化設計,通過基礎性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教材中所提及的基礎知識與信息技術課程重點內容;借助拓展性作業,教師則可加強鍛煉學生自身信息素養,滿足不同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需求;而利用生活化作業,能引導學生靈活地應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最后,為學生設置創新型作業,更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善于優化作業設計,以此增強學生課程學習體驗,促進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
參考文獻:
[1]葛雪蓮. 優化課后作業設計、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效[J]. 學苑教育,2020(18):92.
[2]劉立. 優化小學信息技術作業設計的策略[J]. 新課程導學,2017(S2):17.
[3]江燕. 探究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后作業設計的具體方法[J]. 新課程導學,2017(25):47.
(責任編輯:汪旦旦)
* 本文系2021年泉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混合學習環境下學生作業有效管理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QJYKT2021-02)研究成果。FB5E4584-9B31-4EFA-B577-D686742CC9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