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媒體行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加持下,新媒體方興未艾,這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生態造成了不小的挑戰。電視紀錄片作為電視媒體的重要組成,其在新媒體背景下如何通過有效的編輯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內容,從而吸引眾多的觀眾,成為電視紀錄片編輯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對當前新媒體下電視紀錄片編輯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創新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紀錄片;編輯;創新路徑
電視紀錄片是我國電視生態的重要組成,其屬于記錄型的電視專題報道類節目,運用專業的設備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進行完整系統的紀實報道。真實性與紀實性是電視紀錄片的生命所在,也是吸引觀眾收看的重要籌碼。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不斷出現,傳統電視紀錄片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但是這并不意味電視紀錄片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新媒體下如何對電視紀錄片進行編輯,通過提升編輯的思維和手段來迎合時代的需要,這是電視紀錄片工作者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
一、新媒體下電視紀錄片編輯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電視記錄片鮮少出現“爆款”“現象級”作品
相比較電視劇、電視綜藝、電視新聞節目等電視生態類型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場中的表現,電視紀錄片的生存狀態比較尷尬。當前在新媒體環境下,熱點不斷,但是電視紀錄片卻鮮少有“爆款”作品出現。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因其“公眾化”“生活化”的特點,加之優秀的編輯思維和手段在社會中迅速掀起熱議,改變了我國電視紀錄片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后來形成系列[1]。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制作播出,從平民視角揭開塵封的文物,又受到觀眾的廣泛追捧。除上述兩部系列紀錄片外,在很長時間內都未出現“爆款”“現象級”的作品,這對于媒體節目來講,是十分不利的。
(二)電視紀錄片發展速度遲緩
我國電視紀錄片編輯制作的部門大體上分為央視和地方電視臺。其中央視因為資源、設備、資金、人員的齊備,所以目前我國大部分優秀的電視紀錄片都是央視編輯制作出來的。而地方電視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電視紀錄片方面的投入的精力不足。首先,是因為電視紀錄片對資金、人員等要求比較高,而且拍攝時間長,一般的地方電視臺力量不足,因而就敬而遠之。其次,地方電視臺對電視紀錄片的重視不到位,一般就是將地方新聞作為主要工作內容,另外開辦一些民生類欄目,其他類型如電視紀錄片等很少涉及。第三,地方電視臺的生存壓力比較大,因為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而電視紀錄片經濟效益轉化難度比較大,所以得不到發展。
(三)電視記錄片發展途徑狹窄
電視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其發展途徑顯得有些狹窄,與新媒體表現形式相比,電視紀錄片的語言相對嚴謹,畫面質感欠佳,內容比較嚴肅,電視觀眾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夠收看。上述種種情況對于電視紀錄片的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二、新媒體下電視紀錄片編輯的創新路徑研究
(一)思維創新
新媒體著重強調一個“新”字,這就要求電視紀錄片編輯工作應隨時代發展而進行實事求是的變革。而其中首先要進行變革的就是思維,進行思維創新。這要求電視紀錄片編輯人員將市場和營銷的思維引入到編輯制作當中來,比如在紀錄片的選題環節,就要關注到老百姓關心到的事情,尋找到能夠表達廣大人民群眾情感的切入點,找到觀眾需求與電視傳播的有效結合點,從而使電視紀錄片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提升電視紀錄片的市場賣座程度[2]。這一點從《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就能夠體現出來,這部紀錄片以中國各個地域的民族美食作為關注點,與觀眾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中華美食生態的構建,與觀眾建立了共鳴,從而達到了既叫好又叫座的結果。
(二)策劃創新
文化產品能夠獲得觀眾的喜愛,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策劃創新。在電視紀錄片編輯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創意資源的收集和積累,策劃的創新是建立在豐厚積累基礎上的,要從中理清優秀的電視記錄片的發展思路,從而積累豐富的資料,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點就是要整合運用電視紀錄片編輯制作的多種元素,不斷嘗試多種組合方式,讓觀眾感知到編輯人員的努力,讓觀眾自身迸發出強烈的新奇感,從而吸引自己去觀看。
(三)編排創新
電視紀錄片只有在編排上進行創新,才能夠適應時代需求,創造出“爆款”。這就要求采用最新的編排技術和編排手段,進行編寫文案和制作視屏的工作,確保觀眾認可和接受。另外,在編排的過程中,要保證作品情感表達流暢,節奏順暢,使電視紀錄片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將觀眾循序漸進的帶入到電視紀錄片場景當中去,使觀眾感同身受,從而確保電視紀錄片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
(四)科技創新
科技改變生活,傳媒行業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的深遠。當前新媒體的出現,就是受益于科技的發展。因此,電視紀錄片要想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也需要積極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首先自身的發展。因此,在電視紀錄片的編輯中,要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手段提升紀錄片的制作精良度,提高畫面之感,增強電視紀錄片的觀賞性[3]。另外,電視紀錄片的編輯要借助先進的藝術表現形式,增強藝術性和美感,變革傳統記錄片呆板、孔洞的印象。最后,可以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紀錄片進行包裝,用技術補充內容上的不足,從而使電視紀錄片更加鮮活和生動。
三、結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紀錄片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但是,電視紀錄片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機遇,這就要求用發展的眼光進行變革。為了提升電視紀錄片的品質,需要從編輯層面進行思維、科技、策劃和編排的不斷創新,提升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度,提高電視紀錄片的形象和品質,制作出更多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紀錄片作品,促進電視紀錄片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莉.新媒體背景下紀錄片的發展創新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6(4):119-121.
[2]張亞東.新媒體時代電視紀錄片編輯創新路徑[J].科技傳播,2018,13(22):2.
[3]劉家欣.探討新媒體時期電視紀錄片編輯的創新之路[J].新聞傳播,2019,10(20):30-31.(作者單位: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 馬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