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輝
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 江蘇省鎮江市 212028
2017 年教育部頒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授“同向同行”。2020 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要以提高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為中心,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勞動、心理健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快速穩步發展,近幾年我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職業教育成為培訓技能型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和傳統的技能人才相比,技能型創新人才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過硬的綜合素質。培養技能很重要,可是思政教育更是關乎到“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重要問題。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有問題,技能再高也不能很好地為社會服務。
學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要切實把教育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教學以實用為原則,以會用為目標。在現代化生產中,幾乎沒有一個領域不使用機械,這就要求學生有機電產品設計與開發及技術改造的能力。本課程主要研究機械中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運動特性,結構特點,材料選擇,設計計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維護,標準和規范,從而為研究開發機器打下基礎。本課程培養目標主要使學生獲得正確分析、使用和維護機械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運用手冊設計簡單機械的能力,為學習有關專業機械設備課程以及參與技術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礎。因本課程的知識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將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并養成良好價值取向,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企業責任、踏實、嚴謹、進取品格和工匠精神的綜合應用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必修課程之一,該課程與實踐結合緊密,教學環節涉及課堂教學—實驗—機構設計等,可以充分挖掘、梳理該課程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其轉化為生動的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的精神指引。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團隊協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耐心專注、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成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技術性人才。
《機械基礎》之前的教學主要方式是由教師理論傳授和實訓實驗課輔助,課程目標更側重于學生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未能將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銜接。開展本課程思政建設,要深入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首先教師要對課程授課內容充分理解,熟悉掌握課程每個模塊和章節的知識點;其次是教師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水平,需要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的學習;最后是針對不同專業內容提煉相對于的思政元素。對于《機械基礎》這門課不要從激發愛國主義情懷、社會當擔、樹立哲學思維、培養職業道德品質、根植環保發展理念、團隊協作以及工匠精神等方面進行挖掘和提煉。
在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后,還要科學融入專業課堂。如在緒論部分,通過三個片段(最美逆行者、為國奉獻華為芯片、天才少年)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本門課;通過線上觀看《大國重器》,了解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現狀,培養學生樹立責任感,使命感,為國奉獻的精神,懂得大國工匠的精神實質。在螺紋連接和螺旋傳動部分,通過英國航空BAC1-11 型飛機固定風擋的螺栓設計尺寸偏差險些導致飛機失事,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設計無小事,一個不起眼的小零件,可能釀成大禍,引導學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齒輪傳動部分,“移動齒輪變速機構”專業知識講解中三級齒輪變速機構都是由若干齒輪組成,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齒輪出現問題,整個變速機構將不能實現預期的工作任務,由此引入我們的一個集體或一個團隊中如果一個成員拖了后腿或出現情況將會影響整體作用的發揮甚至失敗,以此融合集體主義和團隊協作精神的思政元素。在平面連桿機構部分,以小組為單位,制備平面四桿機構;觀看螳螂車視頻,分析采用的平面連桿機構的類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平面四桿機構,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勇于克服困難,提高動手能力。在其它常用機構部分,講解機構設計的時候,告誡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源節約、綠色環保、降低成本、優化設計。在軸和軸承部分,通過師生深度互動,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養成獨立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泄露圖紙是違法行為,危害國家及企業的利益,要有保密意識和法治觀念。在凸輪機構部分,通過講解"記里鼓車"的原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章節,通過現代制造也發展趨勢介紹,提高學生對工業現代化的認識,了解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現狀,激發專業學習的使命感。
課程思政講究潤物無聲自然融入,不是單純的嵌入,要求課程思政內容要有深度,課堂要有溫度,教師要有政治高度。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必將會出現知識傳授和思政內容關聯不緊密,融入思政元素不自然等,造成了思政育人效果不佳。首先要我們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師用在教學過程中的嚴謹工作作風、高尚的道德情操、獨特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改變學生。還需要我們要不斷的實踐、探索和改進提高課程思政方式方法,既要避免思政內容過于膚淺,缺乏深度,又要避免過度冗長,融入生硬。要注重多種手段多種方式的運用,既有以教師為主的融入,又有師生互動方式的融入,還可以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融入。如在講授到齒輪變速機構具體功能和算法時,課堂互動提問齒輪損壞對機構的影響,學生自由發揮回答,并邀請四位同學上臺共同完成一個“集體協作小游戲”,通過總結學生回答情況和游戲原理,引入團隊協作精神的思政元素。
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增強課程學習效果,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加深對專業的熱愛,提升專業興趣和專業課程學習動力,進而增強知識傳授效果。傳統的專業課程考核目標主要是對課程知識和學習態度的評價,而對于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果僅僅是專業知識點和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遠遠不夠,需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考核和評價,同時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進行評比和考核。如對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對比,開展課程思政較好的班級,是否比其他班級的學生課堂更積極踴躍,學生主動性更強,并能把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統一聯系,共同發展進步。如定期開展教師思政課程設計比賽,在比賽中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水平,并向優秀教師進行學習。如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是否帶有課程思政教學的老師,課堂更溫暖,教學過程更有趣,教師更學生歡迎。又如對企業含義進行調研,學生思想水平高的畢業生,是否更愛崗敬業,更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對工作任務更精益求精。等等。
課程思政并不是新增設的一門課程,只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強調所有課程在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個方面的作用,對于培養新時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開展課程思政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進行職業綜合素養的提升。在課堂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實訓內容并結合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培養安全規范操作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形成較好的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綜合能力。本文以《機械基礎》課程為例,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探討了將思想元素融入課程內容的可行性及具體操作方式,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