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強化學生的主觀欲望,以此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語文知識學習之中。為此,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基于學生的差異,從而使得每個學生在課堂當中都能夠有所收獲,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重點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相關措施,以此達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體地位;措施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是以教師為主導,機械的為學生灌輸相關的知識內容,學生的學習相對比較被動,最終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收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能夠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采用分層教學,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當中有所收獲和進步,提升學生在學習當中的自信心。由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育教學中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優勢和不足。為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差異,引導學生融入到知識學習之中。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相關知識內容時,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基于學生的差異,為學生設置有層次的問題。基本問題:認識課文中的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母的愛,并懂得關心他人,能夠做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當中的描述方法。重點問題:感受情緒變化。難點問題:體會沉默的可貴。通過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對于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只需要完成基本問題即可,而對于能力中等以及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完成重點問題及難點問題。以此讓每個學生在學習當中都能夠有所收獲,體會到語文知識學習中的成就感。
二、構建和諧氛圍,強化主觀能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著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覺知識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為此,這就需要教師要能夠做到與學生之間平等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體會到來自于教師的關愛,并能夠融入到課堂之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對問題分析、思考。為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能夠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如再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丑小鴨”以及“三個兒子”的相關知識內容時,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其中,讓學生演繹不同的角色,不僅可以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深化對知識的認知。另外,在教育教學中,也要借助多媒體、動畫、圖片、視頻等形式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得知識的學習更加的直觀、生動,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三、強化自主交流,基于小組,提升自信心
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在相互學習當中共同進步。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與他人之間的交流互動。為此,這就需要教師要能夠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此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融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預習,然后讓學生發表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受,有哪些收獲,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學習當中存在的疑問。對于表現比較好的學生,要及時的激勵和表揚。而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也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提升其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也強化其交流表達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也要注重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從而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在小組合作中要讓學生具備主導權,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真正的體現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在教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的學習。在教育教學中,要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制定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交流時間的重要性。而在學生討論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及時的關注學生的討論進程,及時的引導學生,以免學生存在偏差,提升教育教學效率。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真正發揮學生主體性,也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塑造情景氛圍,提升主體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注重將情境教學法融入其中。通過為學生塑造相應的情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感受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相對比較被動,感覺知識枯燥乏味,也不會認為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件趣事。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通過情境塑造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融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基于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知識學習之中。如在學習“秦兵馬俑”的相關知識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知識有綜合性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觀看兵馬俑的視頻。讓學生在視頻當中了解兵馬俑的發展歷史,以此為后續的學習做好相應的鋪墊。另外也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融入真實的氛圍當中,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如在學習“大自然的啟示”相關知識內容時,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春游或者是秋游,通過讓學生接觸大自然,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一定的理解。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能夠認識的突出學生主題性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優化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知識學習所具有的樂趣,習得相關的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晶雪.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主體性地位體現的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2020,19(02):93-96.
[2]王穎.尊重學生主體性 實現小學語文高效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7):38-40.
[3]黃連城.彰顯當代“主體性”——小學語文育人價值范式的構建[J].語文建設,2019(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