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王愛民 劉應江

摘要:一流課程建設需要加強課程研究型、項目式學習及豐富探究式作業評價方式以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需要增強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思政課程需要加強課程所涉及專業、行業、國家、文化、歷史等顯性隱性兩條思政主線,以此達到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根據課程特點,通過教學總結和探索,得到一套基于系統思政的教師、教材、學生“三核協同”互動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系統思政;一流課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456 文獻標志碼:A
[Abstract] For demand of strengthen the research-based study and appraise to advance the degree of dep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rst-class course; and demand of strengthen the infotainment and intellectual to promote the prospect, temporal spirit and open of the course. For demand of strengthen the two principal line of industry, country, cultural and history in the course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idea of Three-in-One, such as sense of worth model,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teaching,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rough long teaching summary and exploration to get the Three Nuclear Coordination teaching model of teacher, teaching material and students.
[Key-words] systematic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rst-class course;Developing and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 implement
基于一流課程建設需要形成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需要提升高階性、突出創新性和增加挑戰度以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課程[1]。需要基于思政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以培養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2]。從而達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擔當大學的責任,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三位一體”的目的。針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作為國家一流專業,主要分為施工管理、造價管理和房地產三個方向的前提下,更需要對專業核心課程48學時的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教學進行探索和總結;也基于我校處于經濟欠發達和特有的自然資源及實現國家戰略的區域條件,提出基于系統思政的一流課程建設的“三核協同”的互動式教學實踐。
一、工程管理專業及課程特點
工程管理專業是融合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等多個學科的以培養工程領域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專業,為適應行業和社會經濟需要而發展迅猛。目前已有430多所高校設置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招生量和在校人數在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中位居第一[3]。為我國建設領域的發展、改革和創新做出來巨大的貢獻。我國目前將工程管理專業設置了五個方向,即工程項目管理方向、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國際工程管理方向及物業管理方向。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是在2O世紀9O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旨在推動我國對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系統教學,作為一門緊密聯系實踐應用的課程,該課程全面系統地闡述房地產開發與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與理論、行業發展、土地開發、房屋開發、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金融與融資、營銷管理、物業服務全過程的程序、方法、政策、模式等[4],涉及關聯的技術、經濟、管理方法等內容。因此、該課程具有較高的邏輯性、理論性和實踐性。在教學中存在教學手段、方法、教材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基于我校課程為48學時且分為施工管理和房地產管理兩個主要方向;加之地處經濟相對落后的貴州和行業發展局限等,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習主動性和解決存在的不足,針對我校學生在調查、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得到以下分析及實踐。
二、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該課程教學中教師、教材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效果;重講授,輕自學;重考試,輕考評;重教材,輕更新;重知識,輕思政等不足,總結典型問題為:
1、實踐基地建設不足與實踐環節考評不夠。由于開發、策劃、營銷等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重、風險高;也會因為實習時間短及工作專業性、連續性強的原因僅安排一些輔助性的簡單工作。導致實習環節基本是應付的形式;實習過程和效果不能實現重視,考評指標和環節流于形式。
2、課程作業和畢業論文應用性不強等問題。課程作業一般都是虛擬項目,前提假設及要求深度不夠;畢業論文也過于強調形式及方法、知識綜合運用不足;導致得不到綜合性訓練,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養。
3、教師實踐能力和經驗欠缺。相當部分教師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缺乏科研實踐、生產實踐,實際經驗不足,實踐能力不強[5];且對于實踐的系統總結和教學案例更新不足。
4、教材滯后較為嚴重。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文化、歷史等角度的知識有限或者時效性不足,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系統和發展地認識行業整體現狀與發展趨勢,對行業發展轉型和作為民生工程認識不夠,對于價值塑造不足,缺乏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
5、本科課程階段對于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能力培養不足,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自學能力培養、主動學習強化、學習深度存在不足的現象。
鑒于以上不足,在繼續改善以上實踐環節的同時,更應通過教師、教材及學生實現“三核協同”來同步完善和優化,基于系統方法融合思政課程的一流課程建設,達到課程教學目的及提高教學效果和實現大學教育責任擔當的教學方法。
三、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三核協同”互動式教學實踐
1、基于系統思政的一流課程建設“三核協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的“三核協同”互動式教學模式,即以培養學生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為目的的教師、教材、學生同為核心的“三核”一體化系統推進的“協同”教學模式,實現開發內化的教學模式[6]。對于教師加強對于最新實踐和理論學習與總結,適時更新課件和教學內容、注重知識拓展、國家戰略及政策貫穿、法律法規的遵守等,通過言傳身教與交流來引導和關注學生群體與個體,實現價值塑造;對于學生強調理論聽授、自學、多形式實踐、課程作業分組演練并融入探索性問題研究等,高度注重系統的問題法教學應用[7],培養關注現實、深入社會實踐、培養團隊協作和科學探索的各種能力培養;對于教材教案重視關鍵知識及難點的重點講解,注重培養自學和學習方法培養輔之案例與專題講座的結合,注重知識拓展與知識更新,實現適應行業發展及國家戰略的知識傳授。具體示意如下圖1:
2、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三核協同”互動式創新的實踐
經過學生教學效果檢驗與調查統計、教材比選與教案及課程設計更新、教師及時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總結,并貫穿到教學全過程的備課、預習、自學、講授、專題收集、翻轉課堂、分組課程作業的過程控制、提問討論、師生交流等來落實。
(1)學生方面的協同互動教學實踐
① 專題討論與資料收集整理。結合教學進度和討論題目,每次提前1~2周布置結合行業政策、市場發展現狀等典型專題作業,學生(根據人數分組,每組5人左右)收集案例(相同案例的不同側重點,或者不同案例支撐相同知識點);然后安排每個專題1節課左右闡述、討論、教師總結(按小組評分,占總成績10%),全課程設置2-3個專題分組自學與合作。
達到提高學習興趣、增加主動學習能力、提高邏輯思維和演繹歸納素質、提高團隊協作培養能力,實現翻轉課堂教學,實現“如何教”到“如何學”轉變的科學探索能力;專題討論和典型案例收集注重結合“房住不炒”、“生態文明建設”、“誠信經營與創新”、“貴州省新四化戰略”等布置實現關注現實及國家戰略、深入省情的價值塑造。
② 課程作業模擬演練。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體系,根據不同時期和房地產發展趨勢,更新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實際操作流程完整、能夠貫穿各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知識環節和重點的“虛擬項目投資分析”進行與教材內容的對比研究(持續10周、分三階段檢查及匯報占總成績20%)并實現師生角色互換的互動方式。由學生講解、評論、提問、解答、評分,教師只作關鍵環節、指標等糾偏。
達到理論與實際的較好結合,實現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提高學生發
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項目化學習,將“協同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在課程教學的關鍵環節[8];通過課程作業中的“投資機會選擇、市場分析、產品策劃”來實現關注現實問題、把握行業政策、適應國家戰略,通過課程作業中的“規劃設計、建設實施、營銷計劃”來實現學習新居住區設計標準、國家人口戰略與現實的戶型設計與配套建設、“學區房”政策與誠信經營、線上營銷與商業模式及技術的更新等,通過課程作業中的“項目融資、物業服務”來掌握國家金融政策、產業結構轉型與高質量發展、開放式居住區與社區服務的融合、疫情等突發狀態與智慧物業及管理的應變等來落實和加強大學教育理念的“三位一體”。
③ 多視頻演示和實地調研。即重視課件的生動和豐富以提高學習興趣,探索MAR的教學模式[9],通過QQ群、微信群動態及時互動,通過教師帶隊或學生分組自行前往實地調研來達到結合實踐、了解社會和行業,通過請進來的專家講座方式等。
促進學生對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不同角色的認識,結合自身特點及個性能力,實現相對優勢的發現與自我能力培養;通過過程中師生交流,達到對于學生群體和個體的關注,實現言傳身教的效果。
(2)教師方面的協同互動教學實踐
① 重視關鍵知識點、概念的講授與透徹分析。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固然重要,但是本課程涉及的關鍵知識、概念、方法等的透徹講解是知識傳授最重要的環節,比如組織與結構、拿地或融資模式、市場分析與產品策劃定位、投資決策與風險管理、營銷模式與技術更新、規劃設計與標準規范落實等。
通過關鍵知識點、概念的重點講解,以此串聯課程的各個環節,達到綱舉目
張的知識傳授效果;培養學生重視理論、方法和敬畏專業的學習能力和應有的價值塑造。
② 問題教學法應用。在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師生互動的各個環節中,根據對學生的個性及其可能落實就業的特點,針對學習的不同程度,注重不同內容、性質、難度的問題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提問和解答。
一方面促進其個性特點的發揮和個人優勢的培養,另一方面達到對學生整體
均好性的把握,更好地銜接其就業、學業提升等實際情況進行,實現“學以致用和因材施教”的目的。并在過程中通過學生關注的“薪酬”、“崗位”、“就業城市”等工作待遇注重原則問題的把握與及時糾偏,灌輸“人的社會價值”、“鄉村振興戰略”、“共同富裕”理念等實現正確的價值塑造。
③ 有意錯誤引導及獨立思維培養。針對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思維的塑造,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師生互動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留出少量帶有爭議性、誤導性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提問。
達到獨立思維的培養和科研精神、創新能力的塑造的目的;培養關注現實問題及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培養。
(3)教材方面的協同互動教學實踐
① 注重教材比選與教案更新。為了達到專業培養的目的,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培養,注重國內優質教材的比選與適當綜合,并結合滯后的政策、技術標準規范、管理模式等在教案中及時更新與補充,達到選用教材合理、教案完善優化,同時必須加強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
大學生的知識傳授,主要通過教材教案的更新準備和教師自身理論學習、講授能力來實現;也以此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
② 重視系統知識拓展與更新。分為理論知識拓展,諸如經濟學、風險管理、預測學、統計學、社會學等拓展講授;更新包括: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國家戰略、省級戰略等及時更新,也包括最新產品策劃、規劃設計、拿地模式、融資模式、開發模式、物業服務等案例。
通過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達到樹立學生正確的系統觀、發展觀、價值觀及法治意識和科學精神的目的;培養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
③ 切實加強“知行合一、三核協同”的思政課程融入的課程設計。將教材內容及基本知識點、補充更新案例、知識拓展、問題法教學的問題生成、翻轉課堂的時間把控及內容要求、討論與互動、微信群及QQ群動態等在課程設計中預先作充分的安排,達到每堂課應有的效果,實現切實的“知行合一、三核協同”的思政課程融入的課程設計。
在課程教學全過程中通過互動式教學過程,用好課堂及課外時間、把握好講授和自學互動的工具、靈活應用激發學習熱情的手段和方法,在實現“知行合一、三核協同”的過程中實現大學教育理念的“三位一體”。
四、結束語
基于系統思政的一流課程建設出發,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從教師及隊伍培養與要求著手,切實提高教師理論水平與實踐總結;注重教材選用,并不斷更新、補充及比較;嚴格學生聽課、自學、討論、分組模擬作業的方法引導與督促落實。在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豐富探究式作業評價方式,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給學生“增負”。加強課程所涉及專業、行業、國家、文化、歷史等角度讓學生樹立“系統觀、發展觀”;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以此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目的。
根據三核協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得到:一流課程建設與專業課思政融合可以取得更好的協同效果,實現大學的“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實踐證明我校專業核心課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教學和與一流專業建設整體的銜接和協同的效果,從已畢業學生就業選擇、考研考公等單位反饋及參加全國專業競賽和執業資格取得方面均獲得一定的成績和突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文).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文).
[3]陳磊.案例教學法在《建設法規》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7年5月 No.21 P210-211
[4] 周小平,熊志剛編著.房地產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
[5] 吳耀興,王澤林.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5月.
[6]賀丹.開發內化教學模式在房地產開發與管理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6年9月,Vol.42.No.27.
[7]馬丹祥,曹業啟,徐國強.問題法教學在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年10月,第41期.
[8]彭喜保.“知行合一,雙核協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農業教育研究,2016(2).
[9]劉慧.基于MAR的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21年2月.
本課題為“貴州大學校級教改項目[XJG2021011]”支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