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豪


摘 要:分析文化自信背景下,校內練習八段錦與高職在校大學心理健康的關系。通過心境狀態量表(POMS)和主觀鍛煉體驗量表(SEES)對本校隨機抽取的80名學生進行實驗觀察,經14周八段錦教學后發現堅持一段時間的八段錦練習對改善大學生不良心理狀態、提高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自信;八段錦;高職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和文化自信最密切相關的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文明的創造力所在,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八段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沉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流傳最為廣泛、影響最大的一種健身方法。依據現有文獻,八段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撰寫的《夷堅乙志》中。古流派分為坐、立,北、南,文、武少林、太極八段錦之分[1]。后經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重新研究與整理,定名為健身氣功·八段錦。其動作名稱為: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臂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與實驗對象
研究對象:習練八段錦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實驗對象:隨機選取80名學生,要求參與者身體健康,無疾病、無運動障礙并從未習練過八段錦。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隨堂發放調查表:在實驗中發放心境狀態量表(POMS)和主觀鍛煉體驗量表(SEES),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
1.2.2 實驗法
隨機選取80名本校體育公選課學生,其中男48名女32名,在2022年2月至5月進行為期14周的實驗。每周1次1.5小時的八段錦課程,課下時間要求每周完成至少再完成2次練習,周練習總時長超過4.5小時,通過微信拍照、視頻等打卡方式進行監督。
1.2.3 數理統計法
進行POMS、SEES測試,將原始數據錄入數據庫,運用統計軟件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八段錦對學生心態狀態的影響
所得數據看出緊張、疲勞、精力、慌亂、自尊指標得分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抑郁有統計學意義的提高(P<0.05);憤怒指標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顯示參與者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心有明顯提高,負面情緒得以控制。
2.2 八段錦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結果
每周通過隨堂發放的形式發放(SEES)表格,學生下課填寫后立刻回收,統計分數錄入Excel軟件保存,并利用制圖軟件制作圖表,根據圖表觀測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隨時間變化情況。
2.2.1 積極幸福感變化情況
包括1、4、7、10,四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分數越高積極幸福感越強。分數越高,積極幸福感越強。圖1可以看出積極幸福感呈上升趨勢,反映出持續的練習八段錦對被試者的身心健康和自我認同都有提高作用。降低其抑郁、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程度。
2.2.2 心理煩惱指數
包括2、5、8、11,四個條目相加,分數越高煩惱程度越嚴重,反映練習中消極情緒的變化情況。圖1可知:經過持續的練習學生心理煩惱指數處于一直下降的狀態,可以看出持續的習練八段錦可以明顯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
2.2.3 疲勞指數
包括3、6、9、12,四個條目相加分數越高疲勞程度越嚴重,反映了學生身體的消耗程度。從圖1中可知:疲勞程度在最開始時候是最高的,主要因為對動作不熟練、柔韌性和肌肉力量相對較低造成的,持續的鍛煉使身體素質提高,降低了疲勞感的產生。
3 結論與建議
3.1 長期習練八段錦對學生心態狀態的影響
八段錦練習都會要求學生精、神與形三者合一,既練習前調整進入身心寧靜的狀態、在練習中強化注意力提高情緒穩定性,既可以調息內臟、疏經通絡又能夠有效減少緊張、疲勞、精力、慌亂等負面心理狀態,能夠促進精力、自尊等積極情感的提升。
3.2 長期習練八段錦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隨著習練八段錦時間的增加,學生積極幸福感指數呈上升趨勢,心理煩惱、疲勞程度指數處于一直下降的狀態,對被試者的身心健康和自我認同都有提高作用,具有降低抑郁、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甚至部分學生在實驗終止后還在自覺練習八段錦,可見八段錦對于練習者的心理調節作用明顯。
3.3 建議學校應加強集體練習八段錦的政策支持。
持續練習八段錦可以有效干預學生產生各種負面心理情緒,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既可以調整學生生活規律、加強個體在群體中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又減少了緊張、慌亂、疲勞等狀態的出現。因此學校應加強政策支持,構建適合本學校的多種八段錦練習模式。
參考文獻:
[1]陶弘景,丘處機.養性延命錄·攝生消息倫[M].北京:中華書局,2011E065518C-F213-46C2-89FE-2567D5D8FC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