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芳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路徑,利用分層作業設計把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具體,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英語教師應發揮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突出學生的教學核心地位,并不斷優化教學步驟和教學策略,把提高教學針對性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向,通過分層作業設計實現學生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小學英語;分層作業;布置要點;布置策略
一、引言
雙減政策下要求強化課后作業的內容布置。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走入校園,尤其在小學英語課堂的使用受到了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當前教學方式通常采用統一的作業形式,一些學生并未真正融入課堂。小學英語必須重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狀態的差別,改變“大鍋飯”式的教學模式,幫助后進生快速提升學習成績。分層作業設計的應用,給學生提供了針對性的學習模式,并獲得英語思維的培養,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二、小學英語分層作業的布置要點
(一)加強對作業內容設計的重視
雙減政策下加強課后作業設計,是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發展的重點。很多英語教師對作業設計的態度不端正,將教學重點放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對作業的布置則缺少相應的重視。英語作業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較好的復習,同時能夠釋放孩子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習了解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眼界,并形成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端正對課后作業的重視態度,讓學生在分層作業的學習中,盡可能的鍛煉自身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英語思維的發育和成長。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課后練習缺少體系,也很難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加強對課后分層作業的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領略英語的魅力。
(二)加強作業設計針對性
落實因地制宜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作業設計,是分層作業的實施基礎。針對性教學優化是教育的基礎,英語知識的針對性指導更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重要路徑。立足于學生社會發展需求,將具體化的教學內容滲透進分層課堂中。實現課上課下學習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們以積極的狀態完成課后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差異性非常大,英語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引導。在英語教學中,優秀的語言能力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學科素養作為基礎。學生在分層指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尋找相關的資料,增加對自身英語知識的理解。優等生可以得到思維的發展,實現一種在探索中領悟的效果,而差等生則可以通過有效指導鞏固基礎,使學生對一些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與此同時,教師要設計多層次的作業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進行選擇性學習,不要把學生的思路固定在某一種特定的流程里,造成學生在實踐中變成老師的提線木偶,無法起到很好的教學作用。
三、小學英語分層作業的布置策略
(一)根據學生特點布置作業
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英語教師應利用分層作業設計,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來布置作業內容。英語教師可以融入拓展性學習任務,豐富作業設計內容,舉例來說,在單詞的課后復習作業中,比如復習pencil、pen等單詞的時候,對于一些接受能力很強的學生,就不需要對單詞的拼寫做出太多的指導,教師應給學生設計一些延伸任務,拓展詞匯儲備,通過“pen”拓展出“rubber”“Watercolor pen”“exercise book”等與文具有關的單詞,或者加強英語詞匯的使用能力,例如“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What color stationery box do you like”等句子,而對于學習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把復習重點放在教材中的重點單詞釋義和拼讀上,首先應該幫助學生牢牢記住單詞的拼寫方式,掌握詞語的釋義,然后設計一些默寫作業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打好學習基礎。
(二)落實量力性原則,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雙減政策明確強調要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課業負擔以及家庭教育中的經濟壓力。那么英語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們布置一些適合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作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們逐步改善自身英語能力的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學生英語聽力成績很差,那么教師就可以推薦含有常見英文單詞的英文歌,跟隨旋律記憶英語單詞。既沒有枯燥機械地死記硬背,又能在輕松的音樂氛圍下學習英文單詞。在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學習情況布置分層次和個性化作業。教師可以在每周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和“實踐性作業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作業的功能,不能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教師需要做出有效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規律,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展示平臺。
(三)強化針對性的作業評價
多樣性的作業評價無疑可以提升作業設計效果,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的課后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可以進行一定的拓展方向指引,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成長。舉例來說,在以“Trip”為主題的課后英語寫作作業中,部分學生就會比較平淡地寫一下日常的旅行,比如去了哪,看見了什么。教師此時可以做出針對的評價引導,評價引導應注意兩點:一是教師要盡量使用英文進行評價。很多教師習慣性在點評或者與學生的溝通中使用漢語。其實英語評價或者溝通本身就是鍛煉學生英語思維的過程。即使學生看不懂老師的評價,也會自己查英語字典,或者利用網絡資源尋求幫助,這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過程。二是要注意對寫作深度的評價。很多學生的寫作缺少深度,只是單純地拼湊句子。教師可以做出指引性評價,如:“Tell me about your travel experience”或者“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eaning of travel”,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更多自己的思考,文章會更加的豐滿。
四、結束語
分層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的課后練習效果的提升作用無疑是非常顯著的,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育部門一再強調要重視課后練習的教學構建,提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余時間通過有效的課后學習來提升學習成績,不必再依靠課后輔導班或者學習班,對小學英語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都是一種肯定。
參考文獻:
[1]王冬麗. 雙減環境下小學英語作業布置分層的思考[J]. 讀與寫,2021,18(34):168-169.
[2]張瑩瑩. 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分層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J]. 中外交流,2021,28(2):1550.
[3]楊紅梅. 小學英語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 新課程導學,2021(11):91-92.E76C0E37-BDAB-4866-AE53-A907603C6F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