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蓓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是有效推進新課程的核心,教師職業道德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由于語文學科自身特點,語文教師往往承擔著班級管理工作和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任。如今,面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一些語文教師“失德”現象仍屢次出現。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關系著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語文教師應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語文教師;職業道德;新課程
引言
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師德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核心話題。師德的含義就是教師職業道德,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能力體現了教師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但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又要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榜樣。語文教學內容大都是“文以載道”,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語文教師的言教和身教都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
一、語文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必要性
(一)是貫徹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如果踐行了“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渴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師需能夠不斷地打破自身所固有的傳統教學理念,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構現代教學觀念。能夠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較好地處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三者之間的關系。[1]教師高尚的職業道德能使學生親近教師,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語文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才能夠有所效果。同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課文中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熏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品德得到發展,有利于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充滿著智慧的同時還具有的高尚人格,青少年學生身上具有的向師性的特點會讓他們把教師的言行舉止當作學習和仿效的榜樣。所以教師良好的言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人格的發展,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有利于加強語文教師專業化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師構建一種新的知識結構,這種新的知識結構不再是“語文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它主要有三個層面組成:第一個層面是深厚的科學和人文知識,也就是要博覽群書;第二個層面是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是指對本學科了解的廣度和深度;第三個層面是教育學知識,即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2]教師肩負著更多的社會所賦予的責任和義務,不斷變革發展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在培養學生之前接受專業教育和培訓,同時也要根據社會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語文教師良好的言行舉止和品德修養有利于整個語文教師隊伍專業化的發展。
(三)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需要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培養未來的人才的工作,教師所具有的“言傳身教”的特點對學生的影響和作用是巨大的。教師應該要以正確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的優良道德的弘揚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就要求教師做事要言行一致,用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來影響學生,培育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
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堅持立德樹人,提高教育質量,對教師隊伍師德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以身示范,是社會道德的楷模,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促進作用。[3]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讓學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讓學生在在語文學習中充滿著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是實現知識強國的關鍵,教師培養的優秀新青年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強有力的后備力量。
二、當前語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語文教師對教書育人的理念認識不足
教師的職責不是簡單的 “傳道受業解惑”而已,更重要的是培育思想健康的人。但是有部分語文教師只滿足于學生成績的提高,花很多時間給學生進行知識的分析講解,與學生的談心的時間比較少,忽視學生的思想動態,沒有真正做到育人。教書與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但是有些老師會將自己的教育責任交給家長,讓家庭教育承擔教師那一部分的教育責任。教育始于家庭,雖然家庭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優良品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不能將所有的教育責任推卸給家長。教師應該將教書育人的理念貫穿于職業生涯中,在教書的同時還有注重育人。注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不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而是在教書的過程中,也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的培養。
(二)部分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素養缺乏
當下,有部分語文教師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比較匱乏,更新知識體系的積極性也不強,教學反思能力比較弱。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于內容,教學能力和水平也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需要,采用的教學學方法也比較單一。雖然很多學校都已基本具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但由于部分教師操作運用不夠熟練,沒有及時對現有多媒體教學系統及功能深入研究和運用,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比較落后。一些語文教師不提前備課,遇到難題就不懂裝懂,甚至亂說一通,弄得學生如入云端,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而部分老師在遇到學生提出的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時,常常采用借口逃避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語文教師顯然已經丟掉了一個教師應有的職業操守,沒有職業道德。
(三)部分語文教師缺乏敬業精神
同其他的課程相比,語文課程中有許多問題付出多、見效慢。正是因為語文學科的這些特點導致了部分語文教師責任感缺失,出現了職業認識偏差,導致語文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會覺得學生認真學習語文好像也沒有什么明顯的進步,自己敷衍了事好像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惡果。這樣一來,一些責任心不強或者沒有責任心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試卷評閱等環節上敷衍了事,喪失了一名語文教師應有的職業操守。在長期的語文課程和教學實踐影響下,一些語文教師不僅形成了某些固定的教學行為方式,不愿主動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而且也養成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依賴。因為教材已經呈現結論,學生主要任務是掌握結論,一些語文教師也就懶得去對語文教材和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改造了,以“結論性知識”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不引導學生思考,使用“學生第一組讀后第二組讀、第二組讀后第三組讀”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三、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對策
(一)提高語文教師教學理念水平
作為語文教師,心中必須要敬畏語文,熱愛語文。只有這樣,語文教師才能理解真正語文、教好語文。新課程理念中,教師是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教學方法的探索者。[4]新課程的實施對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和目標。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深入了解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給予學生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評價,引導學生個性的發展。
語文教師要有責任感,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并且忠誠于教育事業。同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引導學生的思想積極向上。教師還應該要追求高標準的職業道德,在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信息時代的社會的知識更新不斷在加快。因此,語文教師要教育教學中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思想,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專業的語文教學技能,為教育事業終生奮斗。
(二)提升語文教師專業化核心素養
青少年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和巨大的工程,而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關鍵。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把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要勤奮學習,掌握教學教育的基本能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語文學習中有許多的問題并不具有絕對性和唯一性。但是,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防止把學生引進摸不著頭腦的爛泥潭,語文教師就必須在學生能夠接受的水平上盡可能地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相對明確的答案,不能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懂裝懂。教師要學會從教學實踐中學習,主動學習語文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語文基本知識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材將更多呈現“探究性材料”和“問題性材料”,語文教師依靠一些被動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語文學習了,而且在新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當中也不會有統一使用的教材。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尋教學的新方法,借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專業化能力。
社會在不斷飛速發展,教師面對挑戰和機遇不能墨守陳規和固步自封。對于中學語文教師來講,職業素養是其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和關鍵,也是教師需具備的重要品質,這是衡量教師內在修養的標準。[5]因為時代在不斷發展,教師過去所學的部分理論知識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正確有效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的業務能力的培訓,積極拓寬知識視野和參與教育科研,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水平,不斷以探索的精神進行自我改進。教師自身應當涉獵廣泛,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語文基礎知識有深入的認識與理解。這樣教師才能順利地在課堂上向學生完成了知識傳授,使學生體會到語文的人文性。
(三)強化新時代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肩負著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重任,他們不但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在新時代。培養學高身正的教師隊伍是立德樹人成敗的關鍵。提升教師道德修養,必須構建“思想鑄魂、品德崇尚、價值認同、黨建引領、培樹典型”的教育新生態,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評價機制。[6]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深化教師職業能力的評價改革,堅持把師德師風的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把師德評價放在評價教師的重要環節。
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學校應該圍繞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師德的核心要素為教師成長助力,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師德的建設是不斷與時俱進的,教師應該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自我,發揮自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師德工作滲透到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來,促進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海波.關于語文教改與教師職業素養問題的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0):138-139.
[2]呂小華.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J].新課程(中學),2010(02):35.
[3]谷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及路徑研究[J].文存閱刊,2018(17):179.
[4]焦鳳霞.守望精神家園——淺談語文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04):6.
[5]劉興玲.簡論中學語文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03):27-28.
[6]遲永大.新時代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修煉[J].教育家,2021(2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