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全 劉兵
摘要:在交通強國戰略背景下,將思政元素融入交通工程課程全周期中,有利于培養具有崇高品德、較高綜合素質的優秀學生。本文以《交通工程專業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為對象,提出“一線二堂三階四目標” 的課程總體理念,其中,“一線”為課程思政的融合主線:回歸初心、磨礪耐心、堅守匠心;“二堂”為:校內第一課堂結合校外企業及社會第二課堂”;“三階”為課堂學習的三個階段:基本能力意識實訓、專業核心能力運用實訓、綜合運用實訓;“四目標”為:形成雙創意識及團隊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涵養家國情懷、養成攻堅克難優秀品質。本文成果對于探索交通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培養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交通工程;課程思政;交通強國;教學改革
在交通強國戰略背景下,將思政元素融入交通工程課程全周期中,有利于培養具有崇高品德、較高綜合素質的優秀學生。以《交通工程專業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為依托,基于課程核心內容,秉持“一線二堂三階四目標”的課程思政理念,對相關知識體系進行更對相關知識體系進行更新、聯動和整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視野認知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堅定政治立場;涵養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建立文化自信。
一條主線。課程中貫徹“三心”的思政融合主線。首先,通過了解交通領域的創新創業實例、認識交通強國及相關法規對交通領域創新創業成果的影響,在意識層面使學生認識到交通與國家發展的互相影響關系,回歸初心;之后,通過定期的短討論與過程性監督,對階段性成果進行逐步打磨,磨礪耐心;結合身邊的同學、教師、初創企業創業者的案例分享,了解創新創業過程的艱辛,明確堅守匠心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課程進程中,二者共同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兩種課堂。采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形式推進課程學習。第一課堂為校內“小課堂”,講授知識、案例分享及作業考核聚焦于校園內部;第二課堂為企業及社會“大課堂”,側重于了解企業及社會層面的案例、知識,考核中也增加了對實際政策和法規的調研。
三個階段。兩大課堂均設置課程推進的三個階段。根據加涅的教學理論,態度的學習和改變對每一種教育計劃都非常重要,而態度形成歷經的三個階段為“依從、認同、內化”,課堂的三個學習階段“基本能力意識實訓、專業核心能力運用實訓、綜合運用實訓”分別與之對應,力求在課程推進中達到將思政元素內化于心的效果。
四大目標。通過一條主線、兩種課堂、三個階段,達到四大思政融合目標:形成雙創意識及團隊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涵養家國情懷、養成攻堅克難優秀品質。
在交通工程課程思政元素及融入上,引入大政方針,領悟交通強國與創新創業的關系,涵養家國情懷;融合交通領域創新創業成功案例,提升創新創業積極性,堅定四個自信;緊緊圍繞雙創主題,營造雙創氛圍,形成雙創意識和團隊意識;推行過程性監督與階段性成果驗收制,磨煉作品、打磨耐心,培養攻堅克難優秀品質;兩大課堂結合教學,學校小課堂結合企業社會大課堂,提升育人實效。
結語
通過交通工程課程思政建設,沿著“一線二堂三階四目標”展開,以《交通工程專業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為依托,培養工匠、卓越和科學精神,立足學科與行業領域,促進學生成為具有雙創意識、堅定信念、國際視野、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孔令潤,潘麗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 2022, 43(04):162-164.
[2]封小霞.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為載體的課程思政教學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 2022(02):18-19.
[3]艾岳巍,劉肖影.課程思政新型教學模式研究——以軌道交通概論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2,8(04):160-163.
[4]宋華杰,馬仲智,周磊,李宏菱.“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施——以城軌車輛專業《智慧駕駛》課程為例[J].時代汽車,2022(06):88-90.
[5]趙珍祥.“雙高”建設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2(09):13-15.
作者簡介:張學全(1989.09-),男,漢族,湖北黃岡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智慧城市與交通;劉兵(1984.10-),男,漢族,湖北武漢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安全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