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蘭
摘要:前段時間,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由此可見,「功課與學習負擔」已不再是單純的「校園問題」。這要與基層教育理念、教師職業思維相結合。更關鍵的是,在“雙減”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認真做好這個工作。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優化設計;雙減政策引領;策略性探析
引言:
英語課程特別注重實際操作,所以家庭作業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教學和教學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的設計和優化已經成為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輔助教學、拓展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雙減政策”的出臺是我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重大轉折,同時也是英語作業編排的新要求。在新一輪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中,應從學生的發展和需要出發,深入挖掘英語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英語作業中“雙減政策”的作用
“雙減政策”旨在減少校外作業、課后學習的壓力,使學生有更多的課余休息、鍛煉、培養興趣。目的教育要回歸到其本質。協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降低沮喪情緒,使課堂與課外活動有機地融合,使他們能夠掌握具體的知識,發展特殊的興趣,并通過合理、高效的課程安排來提升具體的技術,要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英語作業要多樣化、靈活。這樣,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做相應的功課,而不至于過于死板。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有些同學善于讀書,有些則善于創造。由于在固定的題目中擠壓,優勢和劣勢無法得到改善,所以在“雙減政策”下,減少了靈活的主題和多樣化的作業,使學生的各個特點得到了充分的統一,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并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最后,作業與質量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英語作業要設計適度的、個性化的作業,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和素質。傳統英語作業僅關注于教學內容的整合,而忽略了作業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升?!半p減政策”下的家庭作業比較全面,能結合學生的興趣等,把家庭作業和教學質量結合在一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組合。
二、論初中生英語作業的最佳編排策略
初中是發展思維和能力的重要時期,而目前,要積極主動地進行富有個性的思想,自覺獨立。老師要把學生的個性合理地結合起來。高效的組織和優化工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功課要謹慎,不要隨便。由于家庭作業是學生所面臨的問題,是老師指導學生成長的一門藝術。
(一)實施分層作業,并依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作業集成
作業安排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學習規律相適應。在初中階段,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競爭意識。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思維特征,進行分層的作業安排。根據學生的能力等級,安排了不同等級的任務,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的任務。爭強好勝的學生會自主地挑選自己的家庭作業,盡量做到力所能及。目的是培養不同的學習者。學生能夠達到“想做、會做”的目的,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
比如,“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在七年級的教學人教版的下半部分。在教學內容上,通過在 Section B中的“fill in the blanks”的內容,老師可以把這份作業的進度提升到下列程度。B:讓學生把課文的每一段都譯成英文,并解釋圖片中各建筑的名字之間的關系。C:把文字和房子周圍的建筑和街道聯系起來,用一個能描繪你的房子和你經常光顧的地點的小構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任務。比如,勤奮的學生會選擇具有挑戰性、創新性、能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 C類。而中規中矩的學生則大多會選擇 B類,以考查他們掌握詞匯和閱讀文章的流利程度。成績不佳的同學會按照他們的能力來選擇 A項。這是一項以扎實的基本功為中心的主題。通過填空題,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詞匯和文章。這樣才能實現一體化。在分層作業安排方面,教師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任務來選擇自己的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后,學生能夠確定所需的各項任務,并進行反復的練習。完成高層次的工作,直至碰壁時,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激勵你更充分地認識自己,并為之努力。
(二)多元化的作業,以各種形式推動英語改革
家庭作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擴展和擴展知識的一個重要部分。即,家庭作業既要依靠課堂上的知識,又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延伸和延伸。英語作業也要有不同的特點。根據“雙減政策”,學生的作業應該盡可能地做到高質量、高效率和適度的兼容性。學生的特征是:剛柔并濟、知識與個性相結合,以多種途徑提升英語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學生的英語開拓與發展。
請參考八年級“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在教學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的靈活多變和創造性來安排不同的作業。例如,在 Grammar focus的課堂上,老師會讓同學們用句子來組織對話,看看哪一位同學的談話更流暢、更全面;在做完作業時,他們不但要明白” What do you.” 等等句式,而且還會試圖用” I plan.””“Because ...”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可以很好地、很流利地讀英文,用短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并且可以設置自己的發言任務。
(三)作業內容凸顯拓展性
英語是從生活中來的。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走出課本,用自己的思想去表達他們對英語的認識和理解。
比如:“When is your birthday?”7年級上冊的 Unit 8。教師可以根據所學的句型,搜集校園里同學的生日,并將同月出生的同學進行歸類。在學會了在課堂上問對方的生日后,同學們就可以了解到學校的同學的生日,與出生日期不一致的一年。在完成排序之后,將會得出總結。通過指導利用英語進行生日的詢問等,鞏固了課堂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與交流能力。
結語:
“雙減”的基本目的是“減負、提效”。教師秉承人文精神,遵循學生學習、生活、文化的遠景,善于“有趣、適當、探索性、開放、激勵”的教學。久而久之,多維度互動,不斷完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
參考文獻:
[1]勞雪英.優化作業 提高質量:英語作業布置的新嘗試[J].科技資訊,2019( 16):101.
[2]包睿.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1(11):70.
[3]吳麗婭.學習共同體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優化布置[J].科技資訊,2019(6):171.
[4]高紅榮.基于“減負增效”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新課程,2021 (25):61.
[5]余江南.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1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