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菊紅
摘要: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能力的學科,它可以讓學生在數學課上,通過數學的學習,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識。在學校里,這是由數學老師負責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轉變自身的角色,設計生動活潑的情景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成為一種趣味盎然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前言:
大多數人一提到數學,都會覺得很無聊。特別是初中數學本身就是抽象的,相對于小學的活潑來說,它更是枯燥乏味。再加上現在的中學生都是青少年,他們的性格比較叛逆,自尊心比較強。因此,中學數學教師的教育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設計,認真地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實際,采取實事求是的方法,以達到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教師在教育中應轉換角色
韓愈在其《師說》一書中,論述了自己對老師的角色定位,并指出,老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這個觀念已經持續了數百年,并且影響了數十代人對老師的作用。老師是老師,是孩子王,是搬運工,是知識的貯藏者。老師的工作是教學,而學生的工作是學習。
目前,雙主體教學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活動組織者、合作學習者、共同進步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拿初中的一節“求三角形的內角和”來說,老師并沒有直接向學生們展示求和的公式,而是引導學生們從一個簡單的三角形、四邊形開始,到三四個人的團隊,慢慢地摸索出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內部和。老師只負責監督,給有問題的同學指點,讓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二、做好課堂教學前的充分準備
課前準備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環節,如果事先沒有做好充分的預習,那么,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就會變成沒有靈魂的傀儡。它不能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也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從這個角度來看,課堂前的預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師要認真研讀教科書,了解教材中所講的內容的地位、作用以及與以前所學的內容之間的聯系。其次,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在本節課中是否能夠與以前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最后,羅列出了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哪些地方要詳細講解,哪些地方要特別強調,哪些地方要讓學生自己去嘗試。
三、明確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讓孩子獲得高分并非是教育目標,而在于讓他們學會如何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去發展自己的邏輯和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數學教學目標,一切教學都要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很多師生都把數學的教學方式視為“題海戰術”,要想取得高分,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這明顯是錯誤的。教師要正確引導和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教育,增強他們的數學素質。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們可以采取“引進問題、解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并在課堂上引入問題,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并使他們有了一種解題的愉悅感覺。初初中生有一種大膽而又大膽的精神,因此,在進行數學教育時,必須根據學生的特征來進行。因此,要使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時,不僅要從目標出發,還要從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出發。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國家的傳統教育方式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忽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很多人都是消極的,而且因為數學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都會對數學感到厭惡。雖然很多的初中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用于數學的研究,但在數學教育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要以“以學生為主導”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老師要發揮引導的角色,增加課堂上的提問次數,讓更多的同學能夠參加老師的課堂。通過啟發、引導、提問、歸納等多種方式引導,使其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從而避免老師給他們灌輸知識。
五、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一提到數學,學生就覺得索然無味,精神就會變得低落,對數學的興趣也會下降。復雜的公式、復雜的數字、復雜的符號、讓人頭暈目眩的圖案,都是老師們必須創造出一種新穎、引人入勝的教學環境,才能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好的引導是課堂成功的關鍵。
六、開展小組合作,擴大獲得知識的渠道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記筆記,這種單調的教學方法早已被現代的教學模式所淘汰。新一輪的初中數學新課改,突出了重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小組協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小組協作教學是將學生按人數分為幾組,由同一組的同學對同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并由此展開思考和討論。這種小組協作式的教學方式,既可以使學生的優勢互補,又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又可以使他們的學習互相促進,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
七、建立有效的評估體系
要真正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改革教學方式,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學評估體系,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評估與回饋,使初中數學老師更好地認識自己教學的不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對其所學的內容的理解,并以此作為參照,使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
結語:
因此,有效的教學設計要靠教師的努力來創造。學習成果應當來自于課程標準;評估設計應該比流程設計更重要;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只有這樣,課程標準、教學與評價三者之間才能實現協調一致。
參考文獻:
[1]劉小歆.計算機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問題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龔輝.初中數學教學與交互白板有效整合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