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師應從傳統的教學方式走出來,不斷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進行探索和創新。思想教育關系到高校培養的人才質量,和如何培養。在新時代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機遇和挑戰,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研究生院管理中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高效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探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創新,以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策略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努力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向,同時也對高校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主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人的工作,以人為本,要重視關心學生,為學生服務,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品質以及綜合文化素養,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困境,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創新是必然要求。
新時代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管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可以對社會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真正融入社會。但是,新時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還存在一些問題。
1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1大學生特征的變化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效以1990后的學生為中心,但在2017年高考結束后,一些00后學生也開始涉足大學。80后、90后、00后受多元文化影響的大學提倡自我發展,缺乏團隊凝聚力。沒有站起來吃苦等良好心態,心理耐性差,整體心理素質不高。從社會環境來看,他們遇到的思想更廣泛,也因此更容易出現各種思想問題,還有很多以前沒有出現過的問題,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1.2教職工特點
我國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大多年齡較大,難以與90后和00后的思維方式相融合。在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填鴨式知識灌輸等傳統教學方式。近兩年,各大高校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不少高校開始招募青年輔導員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項目,因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師資問題。
1.3經濟和科技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不斷開放,各種西方思想接踵而至,影響著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給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隨著經濟發展的進步和技術變革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國已經完全進入了新媒體時代。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全球信息化的變化,大學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方面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大數據的浪潮、學校的教育體系、管理方法和服務模式,以及師生的學習和學習理念。生活受到很大影響。這些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影響很大,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與時俱進的程度,就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教育宣傳的方法和手段結合起來。
2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方法
2.1教育內容創新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育時代新人,為民族振興擔當責任”,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指明方向,要為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執政、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出貢獻,要與我國發展的實際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結合。我國高等教育高度重視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有必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時代性和適用性,既要振奮精神,又要避免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問題。
2.2教學方法的創新
目前,我國已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大學教育必須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比較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新的媒體工具和平臺來做教育工作。我國大多數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和微博社交平臺,更多地依賴平臺使用進行交流。教師要運用這種新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踐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具體的交流溝通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虛實結合,確保學生主體地位,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3教師團隊的創新
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教育的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新時代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體教師,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素質,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教師和輔導員不應停留在傳統層面,更不要刻板印象,而應注意教育內容的恰當性,根據時代的變化和新的主張引導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通過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思想建設,真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成功辦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培養作出貢獻。
2.4兼容并包,擴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的大前提下也有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因為現階段的大學生對互聯網的應用非常多,互聯網信息對學生的認知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使學生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政治態度等多方面都受到互聯網的影響。相應的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一定要尊重現實,要依據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想特點,在承認學生認知差異的前提下,遵循學生的時代特性,運用學生比較喜歡的社交活動、娛樂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享受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多元化的運用,增加教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吸引力,讓教學活動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在管理上,要緊跟時代步伐并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特點,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特別是對信息化和大數據的運用,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傳統教育能夠與時俱進,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構建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情境。
結語:
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新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修身立德、練氣質、練技能、練擔當,有勇氣,意識到自己在為國家振興而奮斗,在職業生涯中,肩負著建設和發展國家的主要責任,增強了內生動力,讓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楊梅.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教育在新時代的創新[J].科技資訊,2020,18(11):237-238.
[2]趙明家.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創新研究[J].化工進展,2020,39(1):3.
[3]丁宏.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