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懷平?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初中體育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體能發展,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積極踐行體育新課程標準,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訓練,激發學生興趣,推進學生的體能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發展學生體能;策略
體能是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新課改標準進一步表現了學生體能發展的重要性,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科學的增加體能訓練的強度與頻率。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重點階段,體能如何會影響個人的精神面貌以及未來的發展狀況。因此,在體育課堂上發展學生體能非常重要。
一、踐行新課改標準
在新課改標準下,初中體育教學有了新的要求,由原本的體育課程改為體育與健康,更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初中體育教師應完全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與體育基礎,并由此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有效的鍛煉身體,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從而磨練學生的意志,提升學生的品質修養。
(一)主動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引導并鼓勵學生多多參與體育鍛煉,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體能。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并不符合基本的健康標準,體育鍛煉也無法實現預期效果。有的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常常會出現超負荷訓練的情況,過度的訓練也會讓學生的身體產生傷害。有的學生排斥體育鍛煉,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偷懶,很難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所以,初中體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實現最好的體能發展效果。在長期鍛煉之下,學生會逐漸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并積極參與其中。初中體育教學極為重要,其中的體能發展策略甚至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
(二)提升知識儲備,理論與實踐結合
教師要想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體能,應以科學的態度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在這個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應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可能的發揮體育鍛煉的效果。任何一項體育鍛煉都必須以基本的衛生常識為基礎,從而提升體育運動的成效,讓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加優秀。有些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夠科學,難以達到良好的運動效果,甚至會影響自身的身體健康。所以,學生也應當具備一定的體育知識儲備。系統的體育知識可以帶動正確的體育訓練。初中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為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不斷更新學生的體育觀念,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體育衛生知識與體育鍛煉技能,一旦意外受傷后可以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進而保障學生的科學鍛煉過程。
二、激發學生興趣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長期的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若是學生對體育訓練沒有足夠的興趣,往往無法積極主動的發展自身的體能。所以,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盡可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更好的體能訓練效果。
(一)訓練多樣性
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開發不同的體育訓練方法,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比如說,體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肢體靈敏度與肢體反應力。長跑可以提升學生的速度與耐力,磨練學生意志,讓學生具備堅毅的性格。短跑可以提升學生的速度與靈敏度,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變速跑、間歇跑等技巧,讓學生跑的更快更好。舉重可以提升學生的負重能力,讓學生了解啞鈴、杠鈴的使用方法。體育訓練多樣性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運動方式,從多方面發展學生的體能。教師也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從心理上樂于參與體育訓練,進而實現體能訓練基本目標。
(二)訓練游戲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孩子的天性,他們活潑、好動,情緒化較強。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很容易能發現這些特點。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以此為契機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做到訓練游戲性。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訓練游戲化的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應將體育訓練技巧與相關技能滲透進去,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會體育鍛煉的技巧,從而積極的發展個人體能。例如,斗雞游戲。這是在體育課堂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游戲之一,學生們通過相互追逐來提升自身的肢體靈敏度與反應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兩兩一組,要求學生在固定的游戲時間內彼此追逐,一方追逐成功,被動追逐者就會變成主動追逐者,直到游戲時間結束學生就不再追逐。簡單的斗雞游戲有著極強的競爭性與戰略性,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合理的體育技巧,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情緒,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中發展自身的體能。
(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到學校體育設施、辦學條件、學生素質等因素,并以此為基礎以合理的教學方法設置教學任務,盡可能的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教師在制定目標時可將其劃分為短期、長期兩種情況。短期目標一般指的是每周或每節課的鍛煉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指的是每學期的鍛煉目標。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實際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為之努力,師生共同完成。與此同時,初中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分階段進行,按照學生的適應能力逐漸加大難度,并引導學生自主訓練,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體育教學容易受意外情況影響,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應考慮到這一點。若遇陰雨天氣,教師應帶領學生在室內學習理論知識。如果條件允許,教師也可以將活動安排在體育館內。若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出現扭腳或摔傷等情況時,教師應帶領學生立即就醫,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若是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教師可以讓學生適當的自由活動,放松身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應以發展學生體能為目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江云.初中籃球教學發展學生體能的有效策略分析[J].灌籃,2021(15):19-20.
[2]孫春生.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體能的有效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