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超麗
摘要:在識字教學中引入古漢字,能幫助學生識字形、明字理、懂字義,感受中華民族 優秀的傳統文化 。基于此,從低年級學生識字現狀出發,教師可通過古今對照,拓寬識字路 徑,豐厚漢字內涵,把脈識字難點,提升教學實效。
關鍵詞: 識字;漢字文化
漢字文化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借助古漢字,進行古今對照,讓漢字文化與漢字的音、形、義建立聯系,相輔相承,充分挖掘漢字內涵,可以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優秀文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機會,有效提升識字效果。
一、拓寬識字路徑,豐厚漢字內涵
獨體字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所在,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以一年級為重點,在學生牢固掌握獨體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由點及面,推進同族字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字理,達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一)層層造境,在“同”中尋同
低段教材中含有許多獨體字。建立同族字概念,學好獨體字,識一個,帶一 串,既遵循造字規律,又提高識字效果,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何樂而不為?
(二)層層追問,在“異”中尋同
除了上述顯而易見、能被發現共同點的漢字家族,教材中還有一大部分漢字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才能發現其隱性的共同點。如果學生能正確了解某個部首的形義,便可以快速地識記該部首系統中的許多字,不僅提高識字效率,也能對同一部首的來源與發展有深刻的認識。
二、把脈教學難點,提升識字效果
識字教學中,受教學時間限制,逐字進行古今對照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師需準確把脈識字難點,以提升識字教學效果。教師可從“易錯字”“易混字”“易惑字”三方面入手,這正是學生識字過程中難點所在,在此三處對癥下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勾勒漢字之形,辨“易混字”
低段識字,字形容易混淆的漢字不在少數。教學這些漢字時可采用古今對照的方式,讓學生從根源上區分漢字。
(二)演繹漢字故事,解“易惑字”
易惑字即不太容易理解的漢字。面對低段學生識字量不大、理解能力欠缺的現狀,通過講漢字故事的方式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三)增加漢字討論,明“易錯字”
教師需要關注學情,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明晰漢字。教師也加入其中,必要時補充相應的漢字文化,引導學生展開古今對照,共同探究易錯的原因,并讓每個學生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方式。
三、字形義巧入手,找不同再思考
(一)漢字“放大鏡”———我來找不同
針對形近字的區分,首先要讓孩子發現形近字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一環節的關鍵,一定是讓孩子自己觀察,自己表達。漢字“放大鏡“環節就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而設置的。分析形近字的不同點主要從字的筆畫、筆畫的位置和偏旁部首這三個部分入手。
(二)漢字“小童謠”———動手動腦齊思考
當孩子們能夠發現形近字字形方面的不同時,針對第一、第三類形近字我們就可以自行創編一些漢字小童謠,幫助孩子們記憶。
四、字理義不分家,形聲辨析巧記
在小學低段容易出現的形近字中,形聲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幫助孩子們區分形聲字中的形近字,我采取了以下三個步驟。
(一)漢字“小博士”———奇妙的形聲字
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構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要不停地加深孩子們對形聲字的認識。當一組形近字聲旁相同時,我們要著重區分形旁的不同,區分形旁要從字理和字義入手。
(二)漢字“出生證”———字源小故事
我讓孩子們和父母一起進行親子學習,通過查閱資料、制作漢字幻燈片和漢字“出生證”,學習一個漢字的字源演變過程,了解漢字的字義變化。最后通過課前三分鐘讓孩子向班級里的其他同學展示字源演變過程,講述漢字小故事。
(三)漢字“拍手歌”———樂學游戲
通過編兒歌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區分不同的形聲字也是不錯的方法。小學低段孩子們的記憶以機械識記為主,開始向意義識記過渡。
五、科學溫故知新,鞏固識字成效
(一)追遺忘規律,提溫習效率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體現的“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教師應該把握好課堂和新課后2-3天的記憶黃金時間,多樣化地引導學生復習記憶,能有效的提高識字效率。針對兒童喜愛游戲的心理特點,將識字融入游戲中進行鞏固。常用的如分組玩字詞卡片、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奪紅旗等。整個過程中務必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以鼓勵為主,培養學生識字興趣。
(二)托串聯故事,增溫習趣味
針對電視劇識字教學,可以利用串聯故事的形式讓所學的字多次復現,同時提高學生的復述概括能力,將字詞教學放進了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會多說多用,在“做中學”,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方式體現了語用。
總之,要想實現漢字文化的傳承,教師的引領顯得格外重要。教師不僅要提高漢字的使用程度,還要挖深漢字文化,讓學生在輕松識字、古今對照中,直接體會和觸碰漢字的意蘊,從而真正理解字義,傳承文化。
參考文獻:
[1]肖川,徐濤.論語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1).
[2]鄒甜.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7.
[3]張敏華 . 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M]. 杭 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