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錯的點,也是掌握不牢的知識點。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快速的掌握知識,教師須在學生學習的實踐過程中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不斷的修復認知盲區,因而解決學生在使用錯題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學生修復認知盲區的有效因素。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研究背景
小學數學本身是一門富有趣味性學科。但是目前在學校和家長的“高分追逐”中,“快節奏”已經成為一種教學習慣,對于學科學習中生成的錯題已經無暇顧及,不被沉心靜氣的研究和分析,取而代之的是被簡單的以“題海戰術”草草應對。這樣直接導致的后果是學生不再因思考問題來學習,而是因分數忙碌,長此以往對學習數學失去了興趣。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學習起點,不僅承擔著學科打基礎的任務也肩負著對數學學科學習開好頭的使命。如果在這個關鍵時期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無窮盡的題海所磨滅,這將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很不利的影響,更是教育教學的失敗。因此如何正確對待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錯題,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目前,在廣大的中小學,無論教師還是學生普遍有了錯題意識,意識到了錯題處理的重要性,但是在面對錯題的整合處理以及運用上,存在著策略不足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的數學錯題作為一種學習上的重要反饋,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不足。對于小學生而言,長期出現大量的錯題,或者是錯題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等,都會造成其自我效能感的降低。由于在做題上成功經驗的匱乏,繼而對一系列學習活動產生厭煩情緒。學習具有積累性,尤其是數學學科,如果錯題積累的越來越多,不僅能夠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對學習失去興趣,而且由于前段的知識沒學好導致之后的新知沒有舊知作為基礎,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在學習上沒有突出的表現得不到大家的注意,很可能為了引起老師關注和重視,去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出現一些不良的問題行為。另外,數學錯題是學生數學學習重要組成部分,處理不好,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學好小學數學就無從談起。因此,小學數學錯題的教學對學生自身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由于學生的種種性格差異,或是教育環境的等影響,小學生在面對學習過程中生成的錯題往往有不同態度,比如逃避型的,認錯型的,忽視型的等等。但相比初高中,小學生的元認知尚未獲得,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師的引導幫助。如何整理利用好錯題,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由此筆者試圖以某小學為例,展開該小學數學錯題本的使用研究分析,以期發現問題,分析探討這些問題,從中受到啟發并嘗試提出建議。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1)通過目前的文獻檢索,針對小學生錯題本使用問題及對策研究內容較少,本研究基于在國內外專家對小學生錯題本管理研究基礎上,將部分具有可行性及相似性的錯題本使用策略應用到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生錯題本的使用,為本研究以及后續研究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2)本研究從學生錯題本的使用現狀入手,分析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將存在的問題一一呈現。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理論上的思考與研究。最終形成針對本研究的一系列可行性教學建議,使學生意識到自己錯題本的使用存在諸多問題,能夠看到自己的問題,并且為之積極的思考。
2、實踐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生通過收集整理錯題能夠充分認識自己學習的不足,這一過程對于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形成和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乃至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都有極大的幫助,也正是本研究的最大出發點。
(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錯題不僅僅能體現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生的錯題數學教師更能了解學生的學習誤區和自己的教學盲點,并從中提取錯題資源,解決錯題中隱含的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三、本文研究目標
本人在教學崗位已有2年的教齡時間,每天都在進行著作業的批改及對學生錯題本的檢查,對于任課班級,我一直要求學生必須將自己的數學錯題訂正在數學錯題本上,不定期的進行檢查與批閱,以保證教師對學生錯題本的使用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行動研究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