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兩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語文教學的有機整體。通過廣泛閱讀能夠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借助寫作也能夠促進閱讀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閱讀與習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以讀促寫、以寫促讀,進而達到讀寫相長的教學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閱讀與習作教學的內在聯系及其有效結合的重要性,并從教學實際出發,探討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有效結合的可行性策略,為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作;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1-005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19
長期以來,閱讀與習作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瓶頸,雖然經過許多教學嘗試,但是整體上教學效果并未獲得明顯提升。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眾多的專家學者和小學語文教師群體針對閱讀與習作教學展開新一輪的實踐研究,從而使得讀與寫有效結合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閱讀與寫作雖然是兩項不同的內容,但是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將其有效結合起來實施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讀、寫脫節的教學弊端,進一步增強讀、寫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內在聯系及有效結合的重要性
(一)內在聯系
1.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小學生學習寫作手法、鍛煉理解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小學生不斷積累語言素材,學習文章中使用的寫作手法和技巧,掌握寫作知識和技能,為寫作做好充足的準備。缺乏基本的閱讀訓練,寫作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話。只有廣泛地閱讀,小學生才能夠受到啟發和熏陶,潛移默化中學習寫作技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進行閱讀積累,觸動小學生的靈感,激發起他們的寫作欲望,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2.寫作是閱讀成果的展示。寫作是學生借助語言文字進行思想及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是將前期通過閱讀吸收的內容重新加工后再進行表達輸出的過程,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語言文字功底。寫作可以看作是學生閱讀成果的綜合展現,能夠體現出學生的閱讀水平,給小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交流聯絡的平臺,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持續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大語文”教學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小學語文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寫作活動,激發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全面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
(二)有效結合的重要性
通過分析閱讀與寫作的內在聯系可知,這二者是緊密聯系、彼此相通的。閱讀內容中的寫作手法、語言字詞的用法都可以對學生的寫作產生指導和幫助作用,而通過寫作練筆學生也能夠清楚地感知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以及存在的不足,明白自己還需要通過閱讀獲取哪些知識,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將二者有效結合在一起實施教學,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增強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同時,促使學生形成讀、寫不分家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實現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更好提升。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聯系,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割裂開來,則會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淺嘗輒止、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深入學習有關寫作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知識,從而造成學生在寫作時出現無從下手、內容空洞、不會表達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寫作水平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內化吸收。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的有效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立足課本,搭建讀寫橋梁
課本是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的范本,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實施教學,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立足課本,搭建起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在以往的教學中,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習慣于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閱讀教學只是一味地解讀賞析,習作教學也只是單純地進行寫作練習,閱讀與寫作是相互割裂的。雖然學生學習了許多課文,但是在寫作時還是提筆犯難,無從下筆。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摒棄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積極嘗試將閱讀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本中蘊含的讀寫結合點,精心搭建起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形成教學內容的整體聯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獨具匠心的語言文字,品析和體會字、詞、句的用法,組織學生對文章中新學習的生字、生詞進行組詞和造句的練習,并讓學生結合文章開展相應的寫作訓練。由閱讀教學過渡到寫作指導,能夠讓學生潛意識中將二者結合起來,為后面的寫作練習打好基礎。同時,通過與閱讀內容緊密結合的寫作練習,深化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促使學生的閱讀水平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實現讀寫相長的教學效果。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大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搭建起讀寫互動的橋梁,利用釘釘、微信等軟件成立讀寫交流群,將優質的閱讀資料或者網站鏈接等發到群里,或者在群里解答小學生遇到的各種閱讀與寫作問題,讓小學生把閱讀和寫作當成一種享受,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打好基礎。
(二)品讀課文之美,提升學生寫作興趣
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痛點,他們不想寫、不愿寫,又或是不會寫,缺乏寫作的積極性。要想讓小學生愛上寫作,首先需要讓小學生愛上閱讀。如果小學生無法從閱讀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那么對寫作的喜歡也就無從談起。為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帶領學生品讀課文之美,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受到經典篇目的感染和熏陶,從而提升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寫作興趣,使小學生喜歡上寫作,愿意寫作。教材中包含大量文質兼美、體裁豐富、內容充實的課文,因此,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品讀和感悟文章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引導學生交流與探討閱讀感悟,將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轉化為寫作興趣。為了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吸引力,小學語文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將課文中的人物或者景物等完美地呈現到大屏幕上,讓小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提升審美情趣。教師還要組織小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充分發揮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表演的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形成了團隊精神,而且探究能力得到增強,然后再要求小學生寫作,會使語文課堂閃爍創新的火花,優化學生的寫作體驗,提升寫作興趣和水平。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課文知識競賽活動,將教學的重難點轉化成一道道競賽題。為了取得好成績,小學生都會積極地思考和研究,從而推動語文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教師設置的競賽題目要具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小學生的需求,使每個人都有表現的機會,在競賽中對照他人找差距,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全面深入閱讀,汲取寫作養分
閱讀鑒賞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所以,想要提升寫作能力,需要提升小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從閱讀中汲取養分,并做到學以致用。在閱讀學習中,每篇課文的文思、內容、寫作手法都有可取之處,都是學生需要從中學習吸收的養分,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全面深入地分析閱讀內容,分析課文的表達順序、寫作手法、思想感情等,厘清文章脈絡和寫作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使學生能夠將課文中所學靈活地遷移到寫作過程中,形成文從字順、條理清晰的寫作能力,促使小學生閱讀與寫作水平不斷提升。當小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時,他們寫作時才會得心應手,改變無話可寫的困境,讓寫作更加流暢、表達更加自如、情感抒發更加真摯。
如今,小學生正被碎片化知識侵蝕,平時閱讀時習慣使用電子設備,雖然閱讀的形式增多了,但是小學生閱讀的順序以及完整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造成閱讀資源的浪費,無法保持長久的閱讀熱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小學生正確地運用電子設備,并給小學生發放貼近其學習需求的閱讀思維導圖,使閱讀更高效和深入,為語言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可能。為了增強學生的實際獲得感,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編寫校本閱讀教材,按照不同的主題設置閱讀內容,提升小學生的文學品鑒能力,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獲得創新的思維方式。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指導小學生寫讀后感,挖掘閱讀素材中的閃光點,寫出充滿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的讀后感,提升寫作創新素養。
(四)強化閱讀積累,筑牢寫作根基
小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會遇到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情況,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內容空洞、胡編亂造成為小學生寫作中突出的問題。事實證明,沒有足夠的閱讀儲備和積累,小學生就難以寫出內容豐富、語句優美的文章。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小學生強化閱讀積累,通過廣泛閱讀進行語言和素材的積累,從而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形成較強的語文學習意識,為語文學習筑牢根基。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誦讀一些優美的語段、篇章,并將有用的素材整理到筆記本中,這樣,寫作的時候就會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從而準確表達自身的情感。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互換閱讀積累筆記本,以拓寬其知識面,這樣能夠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應用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閱讀內容不能只局限于課本,而要引導學生全方位閱讀,并給小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書目,培養小學生愛好讀書的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小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突破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如此,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分析概括能力,還使其形成深層閱讀意識,從個性化理解向統一共識推進,從而實現為閱讀教學增效的目的。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要選擇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閱讀主題,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還要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給小學生搭建語文閱讀平臺,最大限度地拓展閱讀范圍,使其形成自主閱讀意識。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開展名著誦讀活動,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分享閱讀的名著或者談談自己閱讀名著的感受,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強化閱讀積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通過隨文練筆,提升學生讀寫能力
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關鍵在于閱讀課上要多練筆,要把寫作融入并滲透到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閱讀興奮點,針對文中描寫的精彩處、課文內容的留白處、學生與課文的靈感碰撞點,通過仿寫、補寫、改寫等隨文練筆的形式展開拓展寫作,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有效的點撥和引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化理解,實現閱讀與習作教學的雙贏。
1.仿寫經典句段,學習表達技巧。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寫作也同樣如此。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精彩語句等進行練筆。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經過認真甄選的經典文學作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仿寫其中的好段佳句,充分發揮閱讀對寫作的指導作用,使學生通過仿寫學會其中的表達技巧,快速提升寫作能力。其中,句段選取十分關鍵。仿寫的句段難度要適中,使學生能夠相對輕松地完成仿寫任務,避免產生畏難情緒。通過仿寫,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寫出來,在加深閱讀體會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創作表達能力。
2.補寫課文留白,提高想象能力。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些內容被作者一筆帶過、有意沒寫,一些文章的段落或結尾往往意猶未盡、突然結束,這都給學生進行補寫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發揮余地。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處或情節跳躍處引導學生進行補白、延伸等練習,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對課文進行補充拓展,豐富文章內涵,深化文章主旨,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3.改寫訓練,拓展寫作思維。改寫是鍛煉學生寫作思維的有效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改寫,拓寬學生的寫作思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思考、琢磨,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自身的思考、情感、感悟等水到渠成地寫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寫作意識。通過改寫,學生在課文原有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感悟、感想盡情地表達出來,形成新的作品。學生經過多次的改寫訓練后,就會慢慢懂得怎樣去構思、寫作,進而逐步拓寬寫作思路。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在閱讀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幫助學生擺脫寫作的困境。為此,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和習作教學的緊密結合,有機地把二者結合起來實施教學,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賈艷霞.關于寫作教學貫穿于閱讀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寧夏教育科研,2007(1).
[2] 高嘉鵬.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整合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8(8).
[3] 黃延偉.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的有效整合[J].讀天下,2017(20).
[4] 鄧小東.讀寫結合,提高寫作水平——淺議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的有效整合策略[J].文理導航,2016(9).
作者簡介:郭自安(1972.12—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