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明
【摘要】隨著新課改進程深入,高中教學涉及內容和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逐漸增加,并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重點進行教學改革,在此基礎上,將STSE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為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方向和領域,能幫助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掌握物理知識,促進學生思維拓展,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核心素養。本文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STSE教育理念的途徑進行探索,以期增強高中物理教學效果。
【關鍵詞】STSE教育理念;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
STSE教育理念由社會、科學、技術、環境四方面要素構成,強調利用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發展和生活環境改善,將保護環境作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物理的發展對生活、環境和社會經濟有著重要作用,而教育是提升素質和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育中融入并加強STSE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趨勢的要求。學生在掌握物理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充分認識物理與社會、技術、環境之間的關系,能為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開展貼近生活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STSE教育理念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融合需要教師教學內容盡量貼近生產生活,以技術、環境、社會方面取得的成果為主要方向。物理知識源于生活,便于教師通過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元素,并通過教師嚴謹科學的思考,將生活中的細節轉化成教學素材。此外,通過真實的熱點時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STSE教育理念和生活化的物理元素相結合,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思維,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實現教學的高效性。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能夠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感受真實、具體的物理知識,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從而實現知識內化。
例如,在粵教版高一物理《速度》一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并通過融會貫通解決復雜問題,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提出熱點問題引課,“同學們,你們觀看冬奧會了嗎?我國運動員在短道速滑中拿到兩枚金牌。那么你們知道運動員速滑是怎么樣決出冠軍呢?”學生回答,裁判根據相同路程,比較運動時間長短,時間最短則是冠軍。教師接著提出,“在短道速滑比賽過程中,觀眾怎么判斷運動員快慢呢?”學生經過思考得出,觀眾觀看節目過程中在相同時間內,比較運動員滑過路程的長短進行判斷?!澳敲?,運動員在彎道和沖刺的時候速度都一樣嗎?運動中速度一直存在,它們有什么區別呢?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回答這些問題?!苯處燀樌沓烧乱鼋虒W內容,通過實際問題和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究。在知識講解后,教師利用生活化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在公路上有很多標志,那么超速的判定是瞬時速度還是平局速度呢?”學生根據對知識的理解展開思考,得出在公路上出現限速標志代表在這一區域內,瞬時速度不能超過規定限制,若某一刻的車速超出標志限制被拍下來就認定為超速。通過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和熱點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獲得成就感,增加學習物理的驅動力。同時,讓學生認識到,生活離不開物理知識的輔助,物理與社會、科學、生活不可分割。
二、運用現代化技術輔助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教學方式呈現多樣化、信息化,利用現代化技術教學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STSE教育理念強調科學技術的作用,而現代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是其中一部分,為教學理念和方式提供指導。先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學生的視聽體驗,更直觀地感受物理世界中的模型和景象,為教學提供有力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科學給社會生活帶來的改變,領悟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在學術氛圍中,增長知識,領略人類生活、社會環境、經濟發展這一大課題。
以粵教版高一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為例,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發射過程,激發學生興趣。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航天飛船是怎么飛上太空的?”學生根據發射過程回答,通過火箭的強大推力,飛船才能升空。教師進行課堂導入,“力與運動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是怎樣相互利用的,我們通過這節課來學習?!苯處熗ㄟ^引導學生關注物理現象,引發思考,并鼓勵學生挖掘其中的規律。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伽利略實驗的Flash動畫,將實驗過程和思考過程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啟發學生認識新知識,總結實驗結論?;谥R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教師提出問題:“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車上人員為什么要系安全帶?”學生們進行討論,將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并對類似現象節進行探究。教師播放汽車碰撞模擬實驗,驗證學生的猜想。有學生認為,汽車的速度越大,剎車所用的時間越長,因此認為汽車的速度越大其慣性就越大。其實,這是錯誤的。通過現代化技術的演示,改善學生認知,為他們提供更便利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在過程中,貫徹STSE教育理念,引發學生對于科學的思考,依托新技術將物理學習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組織開放性的討論研究
在STSE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學方式趨于開放性。為了實現學生高度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相關討論和研究,鼓勵學生在探討過程中拓展思維,形成辯證看待問題的習慣,開拓視野,綜合其他同學的觀點展開考慮,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探究。同時,在交流中,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培養和提升,增強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技術、社會、生活和感情的融合。
例如,在《曲線運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自由探討生活中的曲線運動并進行探究,分成小組對感興趣的現象進行物理解釋。學生在談論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領略曲線運動的奇妙,對物理產生興趣和求知欲,討論內容涉及多方面,如,轉動雨傘水滴飛出、過山車在彎道盤旋、飛機曲線飛行等,引發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并將物理知識融入社會、環境各個層面。
四、結語
在社會環境大背景下,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合,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深度和價值。在新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從掌握物理知識出發,能實現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將學科與科技、社會、環境相聯系,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克強.STSE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探析[J].甘肅教育,2022(4):64-67.
[2]周葉裕,劉翔.高中物理滲透STSE的策略[J].湖南中學物理,2021,36(11):5-7.
[3]李鑫瑞.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學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26):175-176.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