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園
從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勞動課程將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這是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抓手,也是推進“五育并舉”的重要措施。對城市學生而言,學校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崇尚科學,輕視勞動”的現象,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勞動時間和實踐機會相對有限。因此,上好勞動教育課,改革教育評價制度,讓全社會形成全面、健康的教育觀和勞動價值觀至關重要。
一要認真研讀《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勞動課程目標。《標準》明確闡述了勞動課程的性質、內容等,對課程實施提出了建設性指導意見和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立足本校實際,合理設置勞動課程,團隊協作開展勞動課教學,探討勞動實踐的指導方法,促進勞動課高質量實施。此外,《課程方案》強調要深化教學改革,堅持素養為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我們可以把勞動課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
二要選擇適合城市學生的課程內容,開發適宜的勞動項目。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本校的地域特點,設計優化任務群中的勞動項目,形成校本化勞動課程。科技館、植物園、公共圖書館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勞動實踐的陣地,讓學生把自己的智慧、技藝和對勞動的熱愛轉化成勞動成果,享受勞動帶來的自豪感,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三要統籌利用好社會、家庭和學校的資源,協同開展勞動教育。勞動技能和習慣的培養需要時間的積淀。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方式,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指導家長把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與學校勞動教育形成合力;還可以利用社會優質資源、社區資源,多開展講座、演習、示范等活動,形成校本化勞動清單,豐富本校勞動教育課程。此外,要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相關勞動場域學習勞動技能,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崇高”的觀念。
四要注重勞動過程的指導,凸顯情景的真實性、教育的開發性、指導的規范性和評價的合理性。勞動技能的淬煉和勞動習慣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學生反復練習,經歷完整的勞動過程。在準備階段,教師要對勞動項目所需的知識技能等進行全方位講解示范;在實施階段,要強化學生勞動時的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專注品質和合作意識,及時與家長、社區溝通,督促學生完成勞動任務;在反思階段,要引導學生理解勞動實踐的意義和價值,注重過程性評價,例如通過體驗日記、作品展示、勞動視頻、美篇紀實等方式開展演講與討論活動。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實驗小學)B415C67F-4F88-4754-B286-42A7633161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