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楠楠
摘要:《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小學相互銜接,而且教育部也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教師應強化幼小銜接的意識,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的持續性,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借助幼兒原有的經驗,從培養他們的良好作息習慣、獨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規則、任務意識為主,以科學銜接的滲透教育來減緩幼小銜接的坡度,從而使孩子順利度過轉折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行為習慣、策略、成長
由于大班幼兒身心仍未發育成熟,不能獨立思考,自控能力較差,易被感興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不集中,且行為易呈現情緒化表現。小學階段的教育更加重視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而且學習的知識也較于幼兒園的游戲課程更有深度,若不能及時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幼兒就會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因此,在大班下學期的幼小銜接過渡階段,幼兒園要有針對性的對大班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引導,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持續性,尊重他們原有的經驗以及了解其個性發展的差異化,用科學的手段幫助幼兒做好入學的心理準備,并順利完成幼小銜接過渡階段的教育和引導工作。
其次,要強化幼小銜接的責任意識,各幼兒園應積極與小學開展協同合作,整合各方的教育資源,不管是從行政、教研還是幼兒園、小學等要采取統籌聯動,通過實施有效的教育手段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來減緩幼小銜接的坡度,形成科學過渡的教育生態體系。
一、未雨綢繆,確定養成內容
根據對一年級學生進行的調查表明,普遍存在習慣養成方面的問題,加強大班幼兒的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是幼小銜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結合當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習慣,初步從學習、交往、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一)生活習慣
即一日常規中養成的幼兒自理能力、衛生習慣等,如自我服務、做事不拖拉、講衛生等。
(二)交往習慣
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表現出使用文明用語,發生糾紛時能聽從勸解等。
(三)學習習慣
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自動化的行為表現如認真傾聽、敢于表達、不遲到,愿意閱讀等。
二、有的放矢,習慣養成途徑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離不開環境與教育的雙重影響,因此,重視環境育人的熏陶和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引導,兩者共同實施,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不可忽視的墻面環境育人
主題墻面上展示幼兒在園內一日生活中應有的良好習慣,并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灌輸教育理念,引發幼兒、教師對習慣養成的堅持和重視。可以針對一些問題創設墻飾,例如“你遲到了嗎?”,通過這樣的問題由幼兒進行討論,接著由幼兒制作“作息鐘表”展示在分享區。最后根據幼兒的討論反饋以及結果,讓幼兒堅持完成“每日打卡”活動,設立“打卡區”,按時到達者得到小紅花獎勵。用墻面的教育功能,使幼兒互相監督,形成好的習慣養成途徑。
(二)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
《規程》中指出應“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那么,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教育中必然要通過幼兒園內的各教育實踐活動來進行實施。
1.主題活動
在面臨即將升入小學的大班后半學期,家長們紛紛表達了對幼小銜接的憂慮。有的家長怕孩子適應不了小學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課業的增加。根據家長需求,更為了做好升入小學的前期準備,特針對此開展了以“我要上小學”“我的小書包”、以及“我的新朋友”等一系列主題活動。
2.領域活動
(1)智育中自主學習
為盡快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日常教學中以提問引導幼兒自主思考,讓幼兒開動腦筋,或者相互討論,最后形成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2)體育中健康發展
為幫助幼兒們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在開展的戶外運動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積極參與,敢于面對苦難,不怕苦累,能夠堅持到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同時還使幼兒的抗挫能力的提升。
(3)美育中創造欣賞
通過美育能提高幼兒認識、欣賞美能力。美術、音樂、文學等的藝術形式作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通過落實《指南》藝術領域方面的目標和要求來實現育人理念的。美育對德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將審美與道德情感結合起來,引導幼兒感知“真善美”的人生觀,在道德層面達到知行合一的最終目標。
(三)德育中文明品質
德育意在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使其具向上人生觀與價值觀。幼兒的德育以培養講文明好習慣為主,幼小銜接階段,讓幼兒感受文化的熏陶,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1.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中可以開展模仿和角色扮演游戲,如“找朋友”、“紅綠燈”、“老狼老狼幾點了”等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認識到養成習慣的重要性,并愿意做出改變。
2.一日常規
在生活中,開展我是“播報員”活動,讓幼兒充當教師的小助手,提醒幼兒們“洗手”“用餐不挑食”等,還可以通過講故事大賽,讓幼兒從膽小不愛說變成大方、有禮貌,敢說愛說的孩子。
三、家園合育的同步習慣養成
家園合育能發揮家庭對幼兒的影響力以及對其不良行為的矯正。教師向及時幼兒存在的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家長會,針對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及注意事項等與家長溝通,使家長的教育引導更具有科學性。和家長要對幼兒從自覺性、積極性和持續性上進行督促和引導,在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讓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認識到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幫助他們建立長期的行為規范。
結語:到了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要針對兒童做好生活、社會、學習等方面的心理、能力準備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師不僅要悉心引導,“大手拉小手”幫助幼兒克服困難,還要幫助孩子們建立對小學校園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期待。幼小銜接并不是進入小學就結束了,而是還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僅幼兒園要做好銜接準備,小學更要采用適宜的銜接手段和策略,力求在不出現斷層的情況,切實把幼小銜接的落差變成“緩坡”,從意識到實施,積極為兒童搭建平穩的入學階梯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丁孟學.幼小銜接視角下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02):29-30.
[2]廖穎. 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