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品
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三十多年,我看出:大多數(shù)學困生的腦子并不比好學生笨,只不過是由于學困生一時或一段時間不好好學習造成了知識的缺陷,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比成績好的學生多一些,思想上的包袱就更多一些。比如,有的同學會指責其說:“你不得行,學習不好?!鄙踔劣械募议L、老師也會說這個孩子不爭氣,不中用。其實學困生的心靈視野是廣闊的,時時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遐想,有時想著從現(xiàn)在起,我要好好學習,不要被別人瞧不起;有時想著我反正都差,被人瞧不起,不想好好學習,等等。這個時候就很需要老師家長們的關心引導,只要老師家長們重視學困生的培養(yǎng),見之于實際行動,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下這幾方面工作,就會脫掉“學困生”的帽子的。
一、教師要關心和愛護學困生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主觀原因,對學困生產(chǎn)生偏見,疏遠學困生。使得學困生感到自卑,產(chǎn)生消極情緒,遠離群體,與同學間變得格格不入。相反,教師不帶偏見,不帶任何私心雜念,多給學困生一些關心和愛護,學困生就會感到老師真正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就會接受老師的教誨,產(chǎn)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是進步的精神動力。例如:我曾經(jīng)接手1.2班時,這個班有8個學生由于地處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沒有上過幼兒園,但是他們已經(jīng)達到上一年級的歲數(shù)了,學校領導把他們招來讀一年級,學困生占的比例比較大,開始我信心不足,學校領導給我班級管理方法上的指導,給我加油鼓勁,我充滿信心。我對這些學困生,特別是生活上一些小事情關心,學習上開“小灶”,讓他們體會到老師時刻在關心我,我一定要努力,爭當好學生。一個學期下來,這8個學困生就有5個達到了中等水平。由此可見“關心”不僅體現(xiàn)了老師無私的愛,而且更重要的是給了學困生前進的勇氣。
二、教師要配合家長共同教育、輔導學困生
教師要時常與學困生家長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學困生,并從多方面分析他們學困的原因,爭取家長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從而找到轉(zhuǎn)變學困生的方式方法。與學困生家長達成共識,在校時老師教育輔導學困生學習;在家時家長要督促輔導其學習。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早點脫掉“學困生”的帽子,踏入好學生的行列。例如:我曾教過的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名叫陳某,他的爸爸去西藏打工,家里就只有他的媽媽一個人忙,又要種地,又要做家務。起初孩子母親沒有注意孩子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了以后,我就經(jīng)常打電話與她交談她孩子在校的情況,也提醒她要抽時間輔導她學習,她也注意督促輔導孩子學習,后來她的孩子學習成績達到了中等水平。
三、教師要對要學困生的管理要區(qū)別對待
俗話說得好,“不成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睍r常和他們打成一片,交流思想,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習情況,對每天布置的作業(yè)檢查過關,實在不能獨立完成的,就耐心輔導其完成,各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區(qū)別對待。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想方設法,收集學困生的有關信息,對癥下藥,要幫助學困生,教師應該通過多種形式的關愛;認真開導,積極教育,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開始;降低要求,因材施教,穩(wěn)中求進。學困生存在著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在教學與作業(yè)、平時評價上作區(qū)別對待;作好師生溝通,直接點擊學生心靈層面,教師必須在自己的心靈空間構(gòu)建愛的驛站,讓學困生動起來。
四、要善于及時、準確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使他們的步子邁得更大、更穩(wěn)、更好
課堂上多創(chuàng)造機會,用優(yōu)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他們,使他們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進行多鼓勵、少批評、多談心,進行心理溝通,提高他們的自我判斷與控制能力。同時,多給點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
總之,一句話,對學困生要多關心,多愛護,正面引導,耐心輔導督促,持之以恒,就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就會讓“學困生”認識自我,改變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