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盛林
《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提出,到 2022 年要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兩高”指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 [1]。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教育信息理論,對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進行利用、管理和評價,從而有效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理論與實踐。”[2]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班級管理環境得到改善,班級管理思維得到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得到超越,班級管理方式得到轉變。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要加強對新知識、高科技的學習,跟上時代潮流,借助大數據這一平臺,努力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
一、利用大數據加強班級團隊管理
班級管理團隊建設要充分發揚民主意識,班級學生干部可運用學生投票形式。“合理利用大數據平臺公平公正地組建班級管理機構,包括班委會、團支部和學生會等。先根據學生自愿申請,班主任審核后確定候選人。”[3]經過學生網絡投票后,班主任結合競聘者的自薦,通過各種數據傳輸、收集、統計和分析,從海量數據中篩選有效數據,確定班委人員名單。一個優秀而又團結的班級干部隊伍能夠帶領全體同學一起遵守班規校紀、搞好班級建設、完成班級的各項活動,努力營造團結和諧、積極向上、遵守紀律、勤奮好學、充滿朝氣的班集體氛圍。
二、利用大數據實現班級精細化管理
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當前班級管理工作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加強五項管理、開展五育并舉、落實“雙減政策”為重點,充分利用大數據,在班級管理精細化上做足文章。
在班級管理制度建設時,班主任事先可以讓全班學生每人都擬寫各項班規班約并上傳班級管理平臺,班主任通過收集、分析、篩選、歸納制定出可行性的班級管理制度。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還可以通過數據采集到的本班學生各個階段的思想動態,紀律、衛生、 “兩操”、學習情況、出勤率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談話、心理輔導、學習輔導等。
在我多年的班級管理經驗中,對班級和學生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并建立個人檔案是班級管理的制勝法寶。本班學生數、男女生人數,每個學生的年齡、考號、家庭住址、家庭成員情況、家庭條件,學生的性格愛好、興趣特長、班內班外好友、優勢學科、薄弱學科以及薄弱學科的薄弱環節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這些資料都可以建立學生成長數據庫,為班級精細化管理提供依據。
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建立師生談話資料庫。找學生談心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不能只是泛泛的問學生“最近怎么樣,怎么只考這么多分,成績為什么掉了,下次要保證考到多少名?”等不痛不癢的問題。這樣不能解決問題的談心不如不談。談心之前,我都會詳細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建立資料庫,努力找到解決的方法。不管是態度問題、心理問題、方法問題,還是客觀原因,都要耐心講清道理,給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從心底感受到老師是全心全意為他著想。
“大數據使用的便捷性和存儲的永久性,使得數據的應用范圍更廣但也存在著數據泄露帶來的風險。學生的不少行為數據是負面的,如遲到、曠課、與學校要求不符等,如果這些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并長久存儲,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傷害。”[4]因此,及時刪除是大數據應用于班級管理時必須遵守的原則。
三、利用大數據實現教學精準化管理
我們在教學管理中充分發揮“七天網絡”閱卷系統相關功能以及“數智作業”系統開發功能,向相關師生提供成績報告、作業、備課本、班級錯題本等。大數據診斷報告主要從考試總體情況、得分率走勢、四維診斷、試題得分情況等方面對學生成績進行細致具體的分析。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總結出教育教學的得失,再根據問題制定出可行性的管理策略和教學策略,具有高效率、高精準度、精細量化的特點。但是需要認識的是,通過大數據做出的判斷和預測只是一種推斷,具體到個體身上不一定就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這種根據大數據統計做出的預測沒有科學根據,犯了片面假想性或擴大化推論的錯誤。
大數據還可以助力班主任開展分層管理,實施分類指導。我曾經在疫情“居家學習”期間通過問卷星進行調查,廣泛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學習基礎等信息,然后進行分組分類,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精準布置作業,以此提高學習效率、提高作業效度。
四、利用大數據加強家校合作,搭建溝通橋梁。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叛逆期,會有很多困惑和煩惱,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困惑、交友方面的煩惱、甚至對自己體貌的自卑,還有沉迷于網絡游戲、網游小說等不能自拔,更多的是自控能力差、適應能力差、習慣學習不好、成績無法跟上等方面的煩惱,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家校合作,共同解決。
班主任可以通過QQ、微信、釘釘等平臺將孩子在學校的健康狀況、學習成績、日常表現、遲到早退、同學關系以及學校的要求和通知等發送給家長,使家長及時、準確、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況,家長也可通過手機與學校老師進行互動。
五、通過大數據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它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立意高情趣雅的班級文化能夠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能夠時刻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勇攀高峰,能夠引領學生向著理想不斷進發。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班訓、班歌、班徽、班名、門對、班級公約等。我們通過教室遠程系統定期播放勵志短片以及各大高校簡介和名人事跡,通過電子班牌和西沃云班展示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將民主評選產生的“每周班級之星”照片和寄語用班牌展示。每次考試過后,都會將各科答案以及優秀答卷展示在電子班牌上。
總之,今天的生活已經完全步入大數據時代,教育同樣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作為班主任,更要學會運用大數據的優勢進行班級管理,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學情,才能實踐并摸索出適應時代發展和滿足學生需求的班級管理策略。
本文系2020年度立項的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大數據的高中學情診斷暨教學與管理干預研究》(項目編號:JK20020)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胡欽太,張曉梅. 教育信息化2.0 的內涵解讀、思維模式和系統化變革[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8(11).
[2] 高峽,趙亞夫. 新課程與新教學的探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李仙花.利用大數據平臺優化“走班制”班級管理.教育博客2021.7
[4] 丁來潮,張銳.大數據應用于班級管理須明確的幾個問題.教學與管理.2018.9.1
本文系2020年度立項的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大數據的高中學情診斷暨教學與管理干預研究》(項目編號:JK2002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