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幼兒已經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識,所以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當更加注重游戲化的教學方式。特別是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應當在快樂教學的同時,加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有助于幼兒更好地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還能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在開展數學活動時,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枯燥的教學過程,有助于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更加適合幼兒身體和心理的成長,讓幼兒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文章就如何有效開展幼兒數學教學進行探討,提出一些具有實用性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的教學;幼兒數學;開拓思維;快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7-0119-04
3~6歲的幼兒正處于對知識的好奇、探索階段,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尤其是對數學的學習。可由于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還沒有建立完整,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時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還要讓幼兒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時,采用科學、合理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快樂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提升數學粗淺的知識,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此外,在開展數學活動時,教師通過創造、設立數學游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營造出活躍、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增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一、 將數學的課程游戲化,增添教學趣味性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效建設,更是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貫徹落實。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由于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使幼兒在上課時非常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導致幼兒的精力無法充分地集中起來。因此,教師應當在開展數學活動時,合理地融入一些有利于數學活動的游戲,進而起到豐富數學活動內容的作用,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例如:在開展中班“認識圖形”的活動時,為確保幼兒能夠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對圖形的特征有所了解和認知,教師充分運用七巧板,并把它打亂,讓幼兒自主對七巧板進行還原。首先教師給每個幼兒分別準備了一個圖形,請幼兒來說一說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狀,在保證幼兒都能認識圖形后,教師增加條件“誰能把這幾小塊圖形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呢?”這時幼兒通過分析、思考將不同的圖形進行合理的擺放、操作,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這種游戲式教學不僅可以增添數學活動的趣味性,還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探索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記得在一次中班“認識5以內的數”的活動中,我在課前準備一些立體的水果模型,散放在活動室里,以故事情景導入活動:“今天森林里要舉辦宴會,小動物們都要帶水果參加呢。小猴子想要帶三個不同的水果去參加宴會,哪位小朋友能夠幫助小猴子呢?”這時我反復強調,水果數量是三個,并請一名幼兒來挑選水果,請全體幼兒判斷他拿得對不對,對幼兒及時進行評價。緊接著提問“小貓咪也想去宴會,它想帶五個水果,哪位小朋友愿意幫助小貓呢?”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進而充分激發出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還能夠不斷地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幼兒在享受游戲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快樂,掌握了粗淺的數學知識,更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 科學、合理設計數學游戲,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
幼兒對數概念的認識還屬于粗淺的階段,同時也存在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開展數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對數學游戲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且充分考慮、分析每一個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進而開展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數學游戲,從而促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開展大班“認識10以內的數”的活動時,教師以改造“蘿卜蹲”的游戲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有秩序地排成幾排,并讓每一排幼兒記住自己的總數。然后老師向幼兒們報出一個數字,當幼兒聽到教師報數時,對應數字的那一排幼兒蹲下。如教師報出數字5,這時數量是5個的那排幼兒就要一起蹲下說“蘿卜蹲”,緊接著再報出第二個數字2,這時對應數字是2的那一排幼兒蹲下說“蘿卜蹲”,如果蹲錯的那一排幼兒要接受懲罰。這種游戲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很適合大班幼兒。通過游戲式教學,既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還能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充分體現出科學、合理設計數學游戲的價值和意義。在一次中班開展“感知圖形變化”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拿一張正方形的紙,再將正方形進行對折,通過不同的折疊方式可以得到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緊接著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自進行圖片的折疊,這樣做不僅提升了幼兒對圖形的感知能力,而且讓幼兒在折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而不斷加強幼兒對圖形的認知。
三、 數學游戲的形式應當多樣化,豐富數學活動內容
其實數學的游戲活動有非常多的形式,不同的年齡段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教師在開展數學游戲時,應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結合幼兒年齡特征,盡可能豐富數學游戲活動的內容。
例如:幼兒園中班在開展“相鄰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小房子和畫著動物的卡片,如小貓、小狗、小兔子等幼兒較為常見的動物,緊接著教師要確保每一個小房子都對應著不同的動物卡片,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給這些小房子裝上門牌號,從數字1到數字10進行有序的排列,教師可以跟幼兒說“小動物們看到大家給安裝的門牌號高興極了”然后再對幼兒進行提問“那么小朋友們知道小狗的鄰居是誰嗎?”這個時候幼兒可以通過動物卡片清楚、直觀地知道小狗的左右兩邊的鄰居是哪兩個小動物,緊接著教師再對幼兒進行提問“小朋友們知道小狗鄰居的門牌號都是什么嗎?”這樣做幼兒能夠輕松、快速地記住10以內的數字,并且對相鄰數的概念和定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又或者,教師可以讓幼兒兩個人為一組,準備數字1到10的撲克牌正面朝上,然后讓兩名幼兒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方式決定誰先來選取撲克牌,勝利的幼兒選取完撲克牌之后,輸了的幼兒應當找到撲克牌的相鄰數,比如贏了的幼兒選取數字為5,那么輸了的幼兒就需要找到4或是6的撲克牌。既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兒的專注力,讓幼兒從被動參與到主動發展。再或是,教師可以采用“丟手絹”的游戲,讓幼兒佩戴著數字1到10的卡片,然后圍成一個圓圈,教師可以放一些歡快、輕松的音樂,讓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去找比自己數字大的相鄰數,像是6的話就去找7這個相鄰數。最終他們會變成一排,然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依次報數,看一看自己找的相鄰數是否正確。以上這幾種不同的游戲教學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游戲式教學的作用,使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中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思維邏輯能力,有助于幼兒將數學的學習當成游戲,進而在游戲學習的過程中樂此不疲,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
四、 開展課程游戲化,加強幼兒對數學的自主探索精神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選擇活動內容時,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就要求在開展游戲化的數學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加深幼兒對粗淺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師應當在此過程中,充分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自主學習和探索精神,并能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合理地運用起來。多數大班幼兒在游戲活動結束之后,會感到沒有玩得盡興,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嘗試讓幼兒自己設計幾個有關數學的小游戲,老師當幼兒的游戲設計小助手,把合理化的游戲設計運用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做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還有助于提升幼兒對數學的自主學習、探索精神。有時候可以在游戲結束后,讓幼兒自行組隊,一起探討在游戲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什么問題或是難以理解的地方,老師充當聽眾參與活動,并適時加以補充,提出建議,通過幼兒之間、師幼之間的討論讓幼兒在一定程度上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加強幼兒對數學的自主學習和探索,并提升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 游戲結合實際生活,讓幼兒在戲耍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強調,教育思想中要重點關注“教育不能離開生活”。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幼兒的作用也是多年來教育中被重點關注的內容,這要求在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時,教師設計、加入的數學游戲應當盡可能地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數學活動的質量。《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的概念。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時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應當充分提供與幼兒生活相關的活動材料,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身邊的數學知識,同時,豐富多彩的數學游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幼兒的視野。就如日常用餐時使用的碗、筷子、叉子、勺子等,或是家里吃完的零食包裝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起來,進一步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游戲。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讓幼兒將這些材料按照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排序,再讓孩子把收集到的部分生活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通過區角活動獲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不僅生活中的材料應用十分重要,讓幼兒扮演生活常見的職業身份對幼兒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幼兒園的小朋友還非常喜歡模仿別人,并且模仿能力非常強,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幼兒喜歡模仿的特征,在開展數學游戲化教學時,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不僅能夠使幼兒體會到不同生活的樂趣,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在玩角色游戲“超市”時,讓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像是收銀員、老板、顧客等,進而模擬一場顧客在超市挑選商品進行結賬的情景。并且,教師可以借助身邊可利用起來的材料,對這些材料進行標價,標價不僅要貼近實際生活,更要控制在幼兒的認知范圍內,可以采用價格較為便宜的筆記本和簽字筆。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給扮演顧客的幼兒一定金額讓其購買物品,比一比誰能剩最少的錢。在幼兒顧客經過挑選之后到扮演收銀員的幼兒那里進行結算,來比一比哪個幼兒計算的價格最為準確。此時,當幼兒計算的結果準確時,教師可以將“商品”送給幼兒進行鼓勵。也可以開展“醫院”活動,扮演護士的幼兒在給病人進行輸液、打針時,讓扮演院長的教師來說出用藥的數字,指揮幼兒控制藥量,而扮演醫生的幼兒則需要精準地控制給病人開藥的量,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和應用數字,并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以上的角色扮演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出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還能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提高幼兒數學計算的水平,同時還能使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進而有利于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自主學習,更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邏輯能力。
六、 融入有關數學的兒歌開展教學
為確保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能夠被充分激發,教師應當盡可能地豐富數學教學的形式、活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數學兒歌,使數學的學習貫穿到幼兒的生活中。
例如:在開展幼兒“數量”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輪子歌》進行輔助教學,先播放歌曲讓幼兒了解歌曲的內容,并且跟著教師一起唱出來,當幼兒已經將歌曲掌握得差不多,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提問“一個輪子什么車?”這個時候幼兒根據腦海中對歌曲的記憶,能夠回答教師“一個輪子獨輪車”,然后教師可以再向幼兒進行提問“兩個輪子什么車?”幼兒回答“兩個輪子自行車”,以此類推教師可以不斷地向幼兒進行提問。或是,讓幼兒通過欣賞《數數歌》和《拍手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幼兒的算數能力。例如:在開展幼兒園中班幼兒“有趣的數字”活動時,教師自己演唱《數數歌》讓幼兒跟著歌詞做出相應的動作,如第一句歌詞“一二三四五六七”幼兒應當用自己的手指擺出相應的數字,對歌曲的第三句“七個仙女來摘果”教師可以向幼兒進行提問“幾個仙女來摘果呀?”這個時候幼兒就會異口同聲地說出7這個數字,并且也會用手指擺出來。通過數字兒歌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幼兒更加輕松、簡單的記住今天所學的知識,還能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記憶程度。這樣既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更有助于激發出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綜上所述,在開展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時,加入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數學教學的方式、內容,還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游戲化的數學教學應當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并將游戲化教學活動常態化。所以教師應當在開展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時,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將數學的教學游戲化,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幼兒好動、想玩的需求,進而加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展現出游戲化數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此外,在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對游戲化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優化、升級,并結合實際情況,使游戲化數學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促進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碧凡.提升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策略:基于活動設計周密性角度[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1,36(2):48-52.
[2]王淑芹.幼兒數學課程游戲化建設和幼師幼兒專業能力提升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8(39):227-228.
[3]張亞玲.幼兒數學活動游戲化的幾點嘗試[J].華夏教師,2018(25):61-62.
[4]劉海潮.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途徑研究綜述[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37(4):108-111.
[5]康健.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實踐與研究[J].才智,2016(36):124.
作者簡介:朱萍萍(1974~),女,漢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陵中心小學附屬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教學。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