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權
自主閱讀是指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對閱讀內容和閱讀過程具有自覺的閱讀意識和反應的閱讀方式。培養自主閱讀能力,不僅要求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成為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從新課標不難發現,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和語文新課程理念中倡導的“自主”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的,它們共同道出了現代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生所應當有的自主閱讀地位。在此,筆者對新課標初中語文自主閱讀作了一定的探討。
一、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自主閱讀可稱之為“自然閱讀”或“感受閱讀”。其基本理念是:讀者(學生)憑需要、興趣生動獨立地閱讀,而非被動強迫式閱讀;閱讀材料是讀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閱讀動機是以關注文章內容、獲取信息或娛樂審美等滿足實際需要為中心的,而非僅是章法、辭句、技巧、結構等形式化、技術性操作;閱讀方式是重整體感悟、內在體驗,而輕條分縷析、外來注入的,并且尊重感悟的個性,不求統解、甚解;閱讀范圍是開放豐富、大語文的,而非封閉狹窄、小語文的;閱讀過程是放松愜意的,而非緊張負擔的。因此,自主閱讀要求把說明文當說明文來讀——獲取新知識,把議論文當議論文來讀——了解新思想,把文學作品當文學作品來讀——娛樂審美。如:朱自清先生寫的散文《背影》,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透過《背影》的文字表象,學生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感悟到世間最真摯的感情,體會細致的情節和安排的藝術匠心。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加深對家庭親情的理解,這樣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華了主題,也即達到了文學意味上的審美效果。著名學者郭啟宏先生介紹的讀書四法中有一種叫“信馬由韁法”,即抓到什么讀什么,有興趣就讀,沒有興趣就歇,思想無負擔,放松近乎愜意。這種讀書之法,作為讀者本人就一定對讀書有強烈的興趣,這種“信馬由韁法”只是取決于對書的內容是否感興趣。而當前的問題是不少初中生對上語文閱讀課并不怎么感興趣,再加上有些語文老師或采用填鴨式的閱讀教學,或采用練習式的閱讀教學,或采用導游式的閱讀教學,沒有還學生真正的自由,又怎能很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拓展學生自主閱讀的范圍
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一點一滴的積累。首先必須要有量的累積,然后才能形成質的突破。所以必須要增長學生的閱讀量,擴展知識范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講授課本知識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擴寬課下自主閱讀。這既是對課上知識的一個輔助理解,又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社戲》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自主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風箏》《雪》《藤野先生》等。學生可以從這些作品中更加清楚地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寫作思想。這樣一方面可以對課上學習的課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擴寬了知識面,提升了自主閱讀水平。但是教師在擴寬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課外自主閱讀必須要結合課內自主閱讀,不可盲目海讀。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畢竟有限,并且其對文章的辨識能力也比較低。如果任由其自主選擇課外讀物,可能導致自主閱讀質量不佳。因此,在選擇課外讀物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盡量選擇與課文相關度高、輔助性強的文章。例如,在講授課文《背影》的時候,可以多挑選一些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其文章特點。同時也可以挑選一些其他作者的與《背影》手法相似的文章進行對比,從而獲取對文章更深刻的認識。
三、注重個性推進自主閱讀的深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獲得閱讀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時,有些同學對詩歌韻律美、圖畫美和情感美感興趣,能夠體會出這首詩歌的美感;有的學生對文章想象手法有深刻的理解……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又如《愚公移山》一文,從我們現實生活來看,“愚公”不畏艱險、堅定執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不懂變通、一味蠻干,這不值得我們引以為戒嗎?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探討,可以讓學生形成跳出文本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
四、積極評價增強自主閱讀的信心
在自主閱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與教師的評價有很大的關系。在自主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及時發現學生思維和閱讀中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自主閱讀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我給學生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你認為文中的母親是位怎樣的母親?有學生說:“我認文中的母親是一位關心兒子的、偉大的母親,從這位母親的身上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當時,我對學生的這個回答大加贊賞:“你讀出了母愛的偉大,相信你也一定是一個懂得母愛的孩子,相信你的母親一定很幸福。”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類似的方式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鼓勵與贊賞,這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積極意義的。
總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其自主閱讀能力是責無旁貸的,教師在實際教學研究中要不斷鉆研和總結,力求探索出一些能夠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