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思維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學生思維的正確性、靈活性與學生學習效果存在直接關系。現在的評價體系是知識教育不再是評價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隨著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學生思維的培養成為教師又一重要責任。英語語法及語感環境與中文存在較大差距,需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運用自身發散、多元思維。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意義和策略予以闡述。
關鍵詞:發散思維;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引言
初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涵蓋單詞拼寫、句式搭配等多種語法知識,由于語感環境的差異,學生學習英語課程較之語文更加艱難,故初中英語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更加嚴格。發散思維體現了學生思考的廣度和深度,是學生“舉一反三”、“無中生有”能力的內在支持。教師若想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便需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意義
1.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符合英語教育需求
現今國內外信息交流越發頻繁,學生所處的用語環境正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不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英語能力,讓學生得以在生活中合理運用自身所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符合課程改革要求和英語教學需求,既直觀形象講解了教材涉及的語法知識,又充分培育了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讓學生眼、耳、口、心各身體器官均在英語學習中得到充分鍛煉,實現學生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教學目標。
2.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符合學生成長需求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不僅符合英語教育和英語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早在小學階段學生就已接觸基本的語法知識,并掌握一定的單詞儲備。升入初中學生已擁有一定閱歷和自主意識,但其思維略顯稚嫩,面對難度明顯提升的英語教材難免很吃力。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初中學生的發散思維便是為了端正學生的思維模式,為學生思考指明方向,讓學生在限定范圍內充分進行個人思考,從而總結出適合自身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如何學習教材文本的同時挖掘英語學習的樂趣。教師借由培育學生發散思維可激發學生學習自愿,充分訓練學生舉一反三和歸納總結能力,為學生未來學習提供便利。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策略
1.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提升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的內涵之一,創新思維意味著學生在充分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產生帶有個人色彩的創造,其中翻譯和寫作練習最能體現學生的創新思維。但創新思維并非天生擁有,需要學生接受后天的系統科學訓練。小組合作教學是現今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常見教學手段,各組學生學習水平相對平均,小組合作教學對學生主體能力提升和彼此借鑒、學習能力提升均有所助力。
以七年級上冊《Do you like bananas?》一課為例,這節課中學生需學習“Do you like...?”和“Yes,I do./No,I don't.”問答句式,及“they”“he/she”主語變化。除過句式外學生還需學習“orange”“strawberry”“banana”等食物在句中的單復數運用。對此教師便可允許組內學生自行完成對話內容,對話用詞的選擇便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教師需注意對話語法無誤,以此確保學生知識運用的正確性。
2.科學設計英語問題,提升學生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體現了發散思維思考脈絡的正確性,若學生思考過程存在錯誤所得答案出錯概率也因之增大。學生邏輯思維培育多用在語法學習環節,但教師不可單純復述教材內容,這只會加重知識講解的枯燥性、機械性,并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對此教師應巧妙設計問題內容,以問答、對話形式簡化語法知識。
以七年級上冊《My name's Gina.》一課為例,這節課中學生需學習“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這一姓名詢問句式,并結合“Nice to meet you.”和“Hello!”等問候句式完成對話。這節課適合放在學期之初教學,教師可借由問答形式幫助班級學生了解彼此基本信息,而“I”“she/he”“you”等主語間的變化及相應“am”“is”“are”謂語變化便是邏輯思維的主要發揮對象。
3.課堂模擬生活場景,提升學生類比思維
發散思維意味著學生思維角度的多樣化,面對同一問題學生能給予不同解答,或是面對相似題型學生能活用自身所學,這便是舉一反三的類比思維。誠如前文所述,學生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提升個人成績,更是為了在生活中積極實踐自身所學。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應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元素,在課堂中模擬生活場景,以此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七年級上冊《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一課為例,這節課中學生需學習“How much...?”這一價格問句,并系統回顧百以內數字單詞表達形式。教師教學時便可在課堂中模擬市場交易環境,一名學生扮演店主,另一名學生扮演顧客,如此二者對話才會更加自然。而市場購物也可轉變為餐點結賬環境,以此訓練學生的類比思維。
4.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系統思維
如果說類比思維體現了學生思考的廣度,那么系統思維便體現了學生思考的深度。誠如前文所述,初中英語語法繁雜,部分學生未能建立整體化的知識體系,忽視了語法間的聯系,語法學習因之提升困難。故教師應在單元教學結束后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并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此提升學生的系統思維。
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Is this your pencil?》和《This is my sister.》兩課是“Is this···?”“This is···.”句式的相互轉換,即疑問句和肯定句間的語氣轉換、語義轉換。教師便可列表幫助學生理解兩句式之間的異同點,以此訓練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已是提升英語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教師需對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予以調整,從學生視角思考教學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房海霞.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中學生英語,2022(06):72-73.
[2]王彩虹.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好家長,2022(03):71-72.
[3]張波,李志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家長,2022(03):183-185.6BC77A0A-B088-45DD-844F-4593AB15CD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