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厚玉
摘要:在網絡信息化的大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對初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之中。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為全面挖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道德內容,進一步革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式及方法,提供了契機。探究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也是響應新一輪德育課程改革提出的創新授課內容及方式,培養初中學生的道德品質,提高初中學生法律意識的要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初中生道德與法治
前言:目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各個方面的發展。我們要緊緊抓住中國信息化事業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將信息化教育與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并借助信息化在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有效運用,實現在初中學校道德與法制建設等方面的新發展。在下面具體探討了巧用信息化,建設初中生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體系的指導意見。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
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中的運用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但要正確把握好“度”,注意其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我們無需摒棄其他的教學方式。
例如,教師在講《活出生命的精彩》這一課時,每一個活動的設置都有設計的意圖,配合教學進度在黑板上板書“貧乏與充盈”、“冷漠與關切”、“平凡與偉大”關鍵詞總結活動的主要內容,能夠幫助初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抓住教學中心及重點。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加專注,但是要想使知識更深刻地印入大腦,還是需要通過傳統的方法來加強。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運用,激活了學生的思想,增強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任由著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整個課堂教學的節奏會被學生帶偏,不僅耽誤了教學時間,也使得整個教學失了重心。因此,在維持課堂紀律、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這些方面,教師要運用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方式,注意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的相輔相成,教師要注意增強對課堂的整體把控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
二、聯系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來運用信息技術
初中學生能夠獨立地思考與判斷,看待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教師不能將道法課堂變成道德說教課堂,造成學生的排斥心態。選擇信息技術在傳播教育信息的時候注意聯系初中學生的心智發展特征,哪些信息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以什么形式能夠抓住他們的眼球,將這些信息當成教育資源,進行梳理后再運用于課堂。
初中學生感情豐富,情緒高漲而熱情,充滿朝氣,易動感情。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的是調動學生們的情感,讓他們主動接受學習,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去判斷對與錯,是與非。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講情的,選擇信息技術的傳播材料在作為教育內容應用于課堂教學時,應注重于給初中學生的情感閱讀創造一個開闊的空間,并留出一些空白讓學生們自己去體驗道德與法律教育,去表達內心的情感感受。而教師也應通過初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去啟發與引導,而不能因素材所提供的情感問題設計成標準答案而影響初中學生的情感思想擴散。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信息技術與德育、法治教育相結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使他們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交流,提高學習效果。在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建設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再傳遞,引導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探索,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思考,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從而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具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進而自覺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通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將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到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之中,以中國傳統美德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四、搭建信息技術平臺,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對有關內容的引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從而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不能盲目地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否則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強化師生間的交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出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信息化平臺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表演、設計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
比如,在“愛國主義”課程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與教材相結合,讓同學們了解革命先烈的愛國精神。通過將有關錄像資料上傳到學校或者班級的網絡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使學生對自身利益和集體、國家利益的關系有更好的理解。同時,老師也可以就“個人利益重要還是國家利益重要”這一問題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搜集辯論材料,主動探索相關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結語:借助信息技術的傳播內容對初中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還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每一個初中學生增強法律法規意識,提升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養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參考文獻:
[1]李廣旭.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方法探究[J].2021.
[2]林思夢.信息技術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1(7):2.
[3]汪薇.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 No.499(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