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
摘 要:“三全育人”思想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高校需要順應時代進程中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趨勢,認識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并落實在“三全育人”思想指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需要注重“三全育人”思想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全面認識“三全育人”的內涵,發現思政教育中的問題,落實“三全育人”思想,全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一、“三全育人”的內涵界定
全員育人,是指構建涵蓋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個人四個層面的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學校層面涵蓋各個班級的管理負責人、專業課學科的任教老師、圖書管理員以及后勤保障工作人員等;家庭層面主要涉及學生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屬;社會層面主要涵蓋一定范圍內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公共人物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等;學生個體則主要是指表現優異的學生干部等。全程育人,是指從入學到畢業,各個階段都要落實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將育人工作從始至終都能夠貫徹落實。全方位育人,即學風文化建設、教學實踐活動、學生經濟幫助、學校管理手段等各種教育活動,都能落實思政理論教育。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堂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播
思政課堂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礎環節,思政課未得到有效落實會影響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影響力。其一,當前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仍然采用過去的課堂教學方式。思政學科教師根據課本灌輸理論的現象嚴重,學生缺乏主體參與性,進而產生排斥和厭惡情緒,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親和性不足,思政課的出勤人數較少。其二,思政課的期末評價主要采用撰寫課程論文或進行考試的形式,這種固化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對于思政學科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層面的掌握,而未得到有效內化。思政課未能有效落實育人目標,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政治認同感和價值觀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傳“三全育人”機制不到位
仍然有部分學校缺乏對“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全面理解,甚至授課教師也難以掌握“三全育人”體制機制以及在培育人才方面的核心價值。學校未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帶動和引導作用,沒有深入宣傳并推廣“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目的以及積極價值,從而導致思政教育落實情況不如人意。
(三)高校學院之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銜接和配合
高校根據學科和專業設置多個院系,各個學院學科專業理論存在差異,而思政學科屬于大學生通識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學院之間的協調和對接通常比較閉塞,盡管思政課程作為青年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但基于各大學的具體情況有所差異,協調和對接機制的不完善,導致難以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理論教授,思政教師很難根據學院具體情況做出因材施教。
三、“三全育人”指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路徑
高校思政工作應順應新時代“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發展的新趨勢,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認知,提高學生政治理論學習的認知意識。同時,按照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將思政育人工作融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全過程之中,有效推進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充滿活力的可持續發展。
(一)構建“學校、社會”協同育人體系
高校思政工作為當代大學生培育良好道德人格,形成道德行為習慣奠定了重要基石,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和社會公眾之間凝聚形成合力是十分必要的。要把道德人格的培養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首要環節,指導青年學生成為具備良好道德修養的人。
就學校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具有專業理論水平的教師群體,由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環節復雜多樣,提升學校的思政教育教學效果,必須由學校組織牽頭,密切關注學校的人才培育計劃,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思想和政治環境,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認同感,學校應當通過持續的教育探索和創新,推動思政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長應當與學校保持密切的溝通與聯絡,積極創建思想政治學習的家庭氛圍,全面掌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動向。就社會教育而言,高校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了解社會,為社會服務,呼吁學生帶頭參加各種志愿活動,培養道德心和人格。在志愿活動中,經常要回顧和總結自己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學生專業教學和活動教學之中
思政課是高校的必修課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思政教師由于未能有效的和學院專業課程教師進行溝通,而沒能做到因材施教,對此,思政教師不僅僅需要做好思政理論知識的教學,還需要做好與學院之間的溝通聯系。
一方面,高校應當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知識進行教授,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在實現學科專業知識的教學工作后,為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設定考核機制,全面貫徹道德人格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的融合教學。另一方面,學校應當積極開展諸如“歌頌革命先烈”的課外教學活動,通過追尋革命先烈們的動人故事,感受革命先烈們的偉大品格。此外,學校應當增強對合作性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吸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三)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學創新模式
高校應當致力于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伴隨當前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礎的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接受專業理論的途徑不再以課本為主,高校要利用高效多元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理論知識以及意志行動實現高度的統一。通過開發互聯網系統的新領域,增強學生對思政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同時要增強對于互聯網的監督和管理,防止錯誤信息的蔓延對青年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的誤導,應當號召全體大學生提升自我判斷力以及鑒別能力,有效推進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充滿活力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全面提升。
總之,“三全育人”思想能夠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滿足大學生內在精神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將“三全育人”思想和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嚴雙,黃麗.“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0):169-170.[2]楊朝,呂瀟奕.“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灌輸”教育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2(03):63-65.
[3]王利霞,韓磊.“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2,43(0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