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鏡潼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把傳統文化傳承給學生,以促進學生們和中華先輩們建立聯系的重要紐帶。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開展措施以及其重要性,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言文;初中教學;措施
引言
文言文的教學始于初中階段,但對初中生來說,語文教材所包含的文言文比較晦澀,難以掌握。然而,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傳統文化的新需求導致,文言文閱讀量明顯增多,如何保證文言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是每個初中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一、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之重要性
一是文言文是引導和激發學生認識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法。相對于小學時期的古詩詞而言,初中文言文在詞匯、文法、文章等方面更為豐富,更容易使同學們了解到文言用語與現代漢語的不同,了解歷史變化和語言發展,體會到古人的生命觀念和智慧。
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古代語文的美。在初中文言文中,有許多經典名著,不但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朗朗上口,對培養初中生的思維意識和理解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同時有助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修養品德,提高其文學品位。以《愛蓮說》為例,以花喻人,讓中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君子的高尚品質。
二、文言文教學方法之有效性探討
(一)以課前預習,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
目前,與學習現代漢語相比,文言文的學習難度更大,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一是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備課時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在課堂上是傳授者、指導者、解惑者,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解答他們的疑問,以加深學生對原文的認識。二是在上課前,教師應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應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教學大綱開展預習階段,應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拓展,再到多元,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加輕松,與教師的交流更深入。
再舉《愛蓮說》,教師安排預習:1.對重點字、詞進行讀音,閱讀五次,并按注解對文章的大意進行解讀,并用鉛筆將自己的領悟寫在紙上。2、對作者的生平進行檢索。3、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交流。4、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作業進行檢查,并根據小組討論情況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1]。
(二)以誦讀促理解力提升,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
閱讀是文言文學習的根本。文言文閱讀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在此教師應認識到文言文閱讀的重要性。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一是教師應認識到所遇到的問題不能“不求甚解”,一定通過有效的解決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以及解決方案,以此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為了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可讓同學們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言用語的了解,感受到文言用語的語感,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九年級語文上冊(部編版)》岳陽樓記這一篇古詩詞中,本文作者借助寫岳陽樓周圍景物,通過對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進行分析與討論,深刻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反復吟讀,從而品味古詩詞內涵,品味詞的平仄技巧、音韻音律美。并且讀出詞的韻味,走進詞境,走進詞人心中。進一步感受詩詞的韻律,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藝術[2]。
(三)以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學習,光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實際的生活,來了解和感受文言文中所蘊含的深層含義。首先,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思想,引導學生發掘與文言文有關的實際生活,通過不斷的學習,體會文言文的價值和魅力,體會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和博大精深。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以克服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恐懼和困惑。
在課堂上,以初中生的獨特思維特征為基礎,把文言文的學習和當今社會的價值觀結合起來,以課堂情境、組織辯論、領悟演講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課上認真聽講,并有意識地激發師生思想碰撞;而在教學后,教師應讓學生深入思考,從古代到現在,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3]。
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教學,引導學生對愚公精神進行討論。教師應先引導學生自行對課文進行閱讀,并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如愚公為何要移山等。完成閱讀之后,再進行小組談論然后小組在班級內進行談論,在這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對愚公移山的做法表示不認同,覺得這種做法既沒有效率又沒有意義。然后學生會在談論過程中,進而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最后教師再加以總結歸納。在這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以及思辨能力等,還有效拉近師生間、同學間的距離,也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內也能有效緩解學習壓力[4]。
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這一篇課文中,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后可以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文中描繪的桃花源記是一個能夠忘記煩惱的地方,如果你找到了這個地方你會離開現在的生活嗎?學生在進行討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桃花源地是理想之地,并告知學生我們現實生活中親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真切的,家人對我們的無私奉獻和養育之恩也是我們無法報答的,以此引入生命教育讓學生在珍惜自己生命時感悟家人對自己的關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回饋于家長的情感,以此逐步塑造學生的情感價值[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文言文教學之所以有效,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們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古代漢語的魅力所在,也對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有了更深的認識,為培養自己的文學修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世恩.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 文存閱刊,2021(16):145.
[2]戴俊華. 基于合作學習的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探究[J]. 讀與寫,2021,18(12):106.
[3]龍治中.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 學周刊,2021(33):89-90.
[4]陳美蘭. 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2):37.
[5]尚軍升.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1(1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