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當前社會高速發展,人們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更加的重視,尤其是我國在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下,對小學生的教育更加的重視。小學音樂課的作用是培養學生音樂技能,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在新時代發展之下,又賦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作用,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得以正常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心理健康;音符抒情;教育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學習過程中的任何事物都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其中包含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屬于人文社科的學習科目,包含人文精神。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啟迪人的思想,發揮出情感教育的作用,對學生發展產生積極意義[1]。從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分析,通過合理的教育方式,改善小學生的情緒、心理,對于小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所以必須充分重視小學音樂教育。
一、小學音樂教學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當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之下,教師、家長必須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發展狀態,從而選擇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實現小學生的素質提升。在小學的學科教育中,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美育與德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從當前教育實踐效果分析,音樂的學習對于消除小學生的負面情緒、緩解學習壓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音樂課程具備實踐性特點,教學內容異常豐富,有較強的感染力,對于學生的鑒賞能力、感悟能力方面的培養有重要價值。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能夠充分的改變小學的思想意識和素質,對于提升素質水平、陶冶情操有意義,所以必須要重視小學音樂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小學音樂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策略分析
(一)選擇合適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模式,改善學生心理活動
音樂是一門藝術類的課程,具備較高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每個音符、節奏以及旋律都會傳達信息、表達情感,所以音樂也是一種語言形式,對于人的思想、心理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小學音樂教學實際中,教師結合實際需要選擇合理教學模式,可以將自己對于生命、人生的理解融入到其中,通過音樂鑒賞的教學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使得教育體系變得更加的豐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心理健康狀態的改善[2]。小學音樂教師以當前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作為指導,分析小學音樂教育的特點,讓小學生對音樂學習有足夠的重視,并且具備較高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表達情感、內心世界,而教師也能夠和學生保持良好溝通與交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足夠的了解,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轉變學生心理狀態,改善心理活動,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價值。
(二)制定合理激勵措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必須認識到該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差異,以便于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從實際教學情況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直接的關系[3]。音樂課程目前并不是必須考試的課程,如果教師過于嚴厲,對于學生有過高的要求,或者沒有肯定、賞識學生,反而在不斷的打擊、批評學生,這樣必然會傷害小學生的情感,尤其是敏感脆弱的心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激勵措施,對學生的表現有足夠的肯定,能夠充分的照顧到學生的情緒,保護學生敏感、脆弱的心理情緒,對于音樂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足夠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三)組織多樣化課外活動,培養學生開朗性格
音樂教學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理念的限制,從傳統固定教室的教學模式逐步的向課外延伸,不斷的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體系變得更加的完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拓展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了音樂的加持讓學生變得更加開朗、活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熱愛生活。同時,在音樂課堂上,給予每一位學生表現的機會,提供給他們展示自己才藝的平臺,這樣也能夠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實現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4]。比如,音樂教師結合每個班的不同情況,組建小學合唱隊,并且組織學生練習,讓全體合唱隊學生的口型一致、發音力度強弱相同,聲音上保持整齊性與統一性。在不斷的組織學習與練習之下,學生會更加熱愛班集體,并且和同學之間保持融洽的關系,有較高的集體榮譽感與團隊協作的精神,相互關心、相互扶持,共同發展和進步,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培養有重要作用。此外,結合學生的愛好以及家庭情況,組織學生進行樂器學習、舞蹈練習,并且在元旦、六一兒童節等重要節日給予每位學生表現的機會,不僅可以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會鍛煉、培養穩定的心理素質,即使登上更大的舞臺,也不會緊張,反而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斗志,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5]。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的學習中,可以鍛煉學生的集體精神,學習更加專業的知識,也會逐步的提升心理素質。只有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殷切教導,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狀態,發揮出音樂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實現學生的總體素質提升。
三、總結
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影響巨大,通過音樂教育轉變學生心理狀態,不斷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對積極心理健康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學校、家長、教師都要重視音樂教育,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宋美慧.小學“音樂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實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134-135.
[2]曹琳琳. 論小學音樂教學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C]//.2021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二).[出版者不詳],2021:68-70.
[3]魏曉婧.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2):203-204.
[4]王玉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18(12):27.
[5]江嘉雯.小學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四年音樂教育工作感悟[J].新課程(綜合版),2018(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