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益 齊嘉銘 馬雅茹 賀雯濤
摘? 要: 伴隨“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提出,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迫在眉睫,無人機規模化應用順勢也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前無人機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缺乏,社會認知度并不高,專業群建設注重技術應用,對學生價值觀和職業塑造融入度有待提高,專項人才培養輸出體系尚不完善,以產業帶動就業創業的有效機制也還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現象。本文通過廣泛發動青年依托智能無人機投身新農村建設,加強宣傳引導,探索推動產教融合的機制和路徑創新,將技能培養與農村社會發展相適應,探索構筑一條融素質、專業教育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創新育人路徑,有效吸納、動員、引領更多青年人參與“鄉村振興”。
關鍵詞: 智能無人機;鄉村振興;產教融合;機制創新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當前經濟全球化形勢下,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倡推高科技農業,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精細農業、信息農業、生態農業,從而為中國化農業發展貢獻力量。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迅速,植保無人機在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和防治等方面的優勢尤為突出,有效緩解了農民打藥累、人工打藥貴的被動局面。 然而,如何高效為農業農村輸送勞動力,培養精致的植保無人機飛手,當前職業教育在智能無人機領域嘗試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
二、“鄉村振興”就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求破解關系國計民生的“三農”問題。自2018年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今年是5年計劃的收官之年,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全球經濟隨著國際環境復蘇的態勢有望延續,我國國際農產品貿易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如何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兩種資源空間實現進一步拓展,妥善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任務相對緊迫,直接制約著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提高。
據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發布的《2020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1.25%,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而深入到作物管理的環節,機械化水平仍需提升,農民普遍依賴手動方式管理農田,相對缺乏有效的植保機械。農藥浪費率高也一直是業界關注的問題。在農業無人機還未普及前,常用的植保方式是人工打藥和拖拉機打藥。前者灑得不均勻,容易導致作物沒打上藥或造成藥害,往往得不償失,而后者打藥速度雖然提升了,但拖拉機輪子容易壓壞莊稼,初步估算100畝地就要浪費3畝的糧食,從而導致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農村勞動力不足、人工噴灑農藥、葉面肥、價格高等問題,還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和品質。而農用植保無人機,通過手動遙控操作,即可調整無人機高度、速度和方向,用離心霧化噴頭,隨螺旋槳氣流均勻地噴灑到農作物上,達到精準作業并對農田無縫覆蓋。實際上,農業無人機的功能不僅限于打藥,還可以施肥、除草等。農業無人機的推廣,不僅推進農業現代化、專業化、機械化,還能糧食的增產增收。
“三農”問題是城鄉關系發展的關鍵一招,西方先工業化后農業現代化路線就我國當前形勢而言是行不通的,須兼顧農業和其他各個方面的協同一致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明確要求,這是新時代新歷史條件下,對城鄉關系的全面掌握和發展,是對兩者更為深刻的認識,經濟、政治、文化同步發展是充分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因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億萬農民的殷切期盼,是黨對“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盡顯優勢,順勢而為,堅持穩中求進,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緊跟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有舉措、有實效攻堅好鄉村振興任務,努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培養新型社會主義農村,促進傳統鄉村生態化,激活現代農業產業,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三、智能無人機職業教育的農業化應用領域正全面普及
2021年3月19日,教育部印發新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在已有高職專科“無人機應用技術”基礎上新增“無人機測繪技術”專業,與此同時,“無人機系統應用技術”專業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專業得以新增。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無人機應用逐漸從軍事領域向民用領域拓展,應用范疇不斷拓寬,在消費、植保、電力、安防、測繪等行業的使用日漸成熟。行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無人機領域專業人才的缺口在不斷擴大,2020年7月23日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預計未來5年無人機駕駛員需求規模100萬人。2019-2020年,無人機駕駛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先后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為新職業,自正式發布以來,從國家層面對無人機從業人員予以職業肯定,也是落實無人機產業發展,推進技術技能人才建設,解決緊缺型人才補給的重要舉措。
伴隨農業領域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步伐加快,信息化技術與機械化生產進行了深度融合,無人化農業概念初步形成,引發了一定的社會關注。我國植保無人飛機在裝備總量、作業面積上已經發展到第一,依托無人機農林植保助推“鄉村振興”已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種較為行之有效的嘗試,且具有廣泛的需求空間。經不斷創新改革,無人機技術應用領域逐步從軍事向民用過渡,日漸實現大眾化普及。其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準、智能作業的能力,也減少了生產投入,能夠及時應對突發性大規模的病蟲害,是未來現代農業尤其是旱區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要想促進農業現代化進步,可以嘗試將新型無人機引入到農業生產,有效促進農業現代化進步。從這幾年的農機市場來看,群眾也非常需要這樣一種高科技、高智能的農業新興技術。從農業機械化到農業智能化,無人機正成為絕對的主角。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步發展,無人機飛防加速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植保無人機、飛防員、農藥構成了飛防體系重要因素,農業現代化也將迎來嶄新的局面。無人機通過對農田實施農藥噴灑,不僅可以預防病蟲害對作物產量造成的影響,還可以從高空獲取農田作物的數據信息,監測并對其進行分析。將農業與高科技無人機進行結合,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更能節約人力物力的成本消耗,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四、“鄉村振興”為智能無人機職業教育注入新動能
利用無人機開展農村配送和運輸,不僅可以改善農村封閉、堵塞的現狀,加速資源調配和流轉,縮短并拉近城鄉距離;同時,其所帶來的新業務和新模式也能助推新的就業空間出現,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從農業轉向服務業,實現自身價值和收入的雙重提升。無人機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準、智能作業的能力,也減少了生產投入,能夠及時應對突發性大規模的病蟲害,是未來現代農業尤其是旱區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從這幾年的農機市場來看,群眾也非常需要這樣一種高科技、高智能的農業新興技術。從農業機械化到農業智能化,無人機正成為絕對主角。無人機技術推廣和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準、智能作業的能力,也減少了生產投入,能夠及時應對突發性大規模的病蟲害,是未來現代農業尤其是旱區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恰逢國家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也為無人機專業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職業教育無人機專業建設應以有效對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依托,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機制創新等方面予以突破提升,更多更好地為“三農”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有效增強新時代職業教育專業辦學活力。
我國農業植保智能無人機遙感技術應用具備一定的優勢,其中包括數據獲取實時精準,時間快速,成本低等。其不僅能夠精準獲取相關數據,還能依托遙感技術實現作業自主化,不僅方便農戶操作,顯得更加靈活,還能有效實現農業植物保護。利用智能無人機遙感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農業植物動態,獲得高光譜影像信息,正確細分和診斷農業植物種類和營養,獲悉長勢,監測農田系統等,技術既方便又實用。
無人機技術的發展進步更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嶄新局面。農林植保作為當前無人機應用中發展前景較好的領域,應該探索構建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為區域有效的培養無人機植保專業技術人才,還能扶助弱勢群體,助力地方扶貧攻堅,以幫扶就業為導向,引導構建無人機植保知識體系,探索形成無人機植保典型教學案例,開發一套農業無人機課程培養模式,為其他學校提供無人機校本教材編著提供一定借鑒。在當今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大力推廣無人機應用,已成為力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捷徑。教育改革風口下的“無人機”,職業教育正在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新動能,帶來新希望,是新時代黨和政府賦予職業教育的光榮使命。
五、圍繞價值引領構建“鄉村振興”視域的無人機職業教育發展路徑
圍繞無人機職業教育對大學生開展孵化培育,分析當前職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培育現狀,研究如何把價值引領要素及思維方式的熏陶巧妙地融進日常課堂教學和活動實踐,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為目標,著眼大學生人生追求和履行社會責任相輔相成的內涵式教育。其圍繞價值塑造,探究實踐育人模式構建,在過程中客觀把握并有效促成科學素質的“內化”,搭建一個素質能力培養的積淀平臺,以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目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廣以無人機為例的職業教育服務模式普及。高等職業教育將無人機“農林植保”作為一個獨特的教育載體,通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自主實操性學習,實現學生科學素養由被動督促向主動內化轉變,將校園文化建設和科學技術教育有機結合,將專業技術知識和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通過主動出擊,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解決農民對無人機“高不可攀,望而卻步”的思想認識,可以幫助精準對接“三農”服務和鄉村振興。打通人才流通機制,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一方面,于廣大種植能手而言,需要將豐富的傳統經驗嫁接到現代管理,實現田野間豐富的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化,充實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和鼓勵多領域人才的跨界融合,通過投身“三農”為農業發展帶來新視野,提供新技術,累積新經驗,以此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智能無人機職業教育還需深化產教融合,主動對接“三農”,規劃探索服務實施路徑,探索構筑融素質、專業教育為一體的創新培養機制,不僅迎合“鄉村振興”的時代發展剛需,還應以面向社會普及科學文化,激發青年探索欲望,培養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為目標,引導學生在練就過硬本領后投身社會實踐,在過程中錘煉品德修為,提高綜合素質,培養“科技型”、“高素質”應用人才,成就職業教育的一張特色名片。
當前無人機職業教育通常依托強勢專業,起到普及知識、科學研究的功能,其在組織日常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對于學生價值導向、素質拓展、規范約束等領域的思想滲透等領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還需要去探索更多領域的實際成果轉化,完善“鄉村振興”的投身保障機制,通過“理實一體”創新無人機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徑、新形式。
參考文獻:
[1]張春雨.淺析“三農”問題及探究解決“三農”問題的發展路徑[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02):75-77.
[2]聶朝瑞.無人機應用技術行業發展、職業教育現狀及問題解決方案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1(17):88-90.
[基金項目]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校級青年課題《基于“鄉村振興”視域的智能無人機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探究》。
[立項編號] NZ22Q001。
[作者簡介] 張日益(1988.10-),男,漢族,浙江寧波人,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