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學生們大量的學習時間。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教學途徑,從而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優質的課堂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教學途徑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積極開展起始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本單元的總體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策略。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切實加強對起始課教學的重視程度,從而充分發揮起始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實際效能。
一、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出發點,也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靈魂所在,能夠為各項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明確的方向。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真真正正地掌握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的教學目標應充分展現具體文本的學習特征,并全面考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積極關注“學生學什么”和“學生怎么學”以及“學生沒學會該如何調整課堂教學”等問題,并有效結合當前的教學現狀和教學需求[1]。首先,教學目標要因人而異。由于生活環境、教育背景以及個體遺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如果班級上學生的字詞儲備相對較好,課外閱讀量相對較大,并且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相對較強,那么老師可以在字詞教學的基礎上,對學生們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如果班級上學生的字詞儲備相對較低,課外閱讀量相對較小,并且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相對較弱,那么教學目標則要以字詞教學為主,并逐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此外,如果班級上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各項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那么老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適當分層,從而切實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教學目標要因年級而異。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因此教學重點往往集中在字詞識記上。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基礎知識逐漸豐富,因此教學重點應逐漸向指導學生們讀通、讀順文章上轉移,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們進行“篇章學習”,使學生們能夠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掌握。
二、全面落實預習環節
課前預習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但是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部分老師的教學設置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并且學生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缺乏清晰全面的認識,導致學生們的預習意識和預習能力并不是十分理想。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起始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對學生們給予必要的引導,逐步培養學生們良好的預習意識和預習能力。首先,老師要為學生們設置明確的預習要求和預習內容,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圈畫生字詞以及通讀文本的具體方法,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2]。其次,老師在預習過程中可以設置必要的質疑環節和思考環節,并對學生們的預習情況進行適當檢查和必要反饋,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參與預習環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預習情況,對部分教學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簡化,從而為學生們的溝通交流和文本感知預留一定的時間,全面優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感。
三、提高課程導學的趣味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有著貪玩活潑的內在天性。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結合學生們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以“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為基本原則,切實提高課程導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某老師在開展《地震中的父與子》相關內容的教學實踐中,就根據文本的具體內容和內在情感,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播放了電影《唐山大地震》的部分片段,幫助學生們對文本中的場景設定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后續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四、積極開展初讀教學
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現代社會,《小學語文教學指導》中對各個學段的朗讀目標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要求學生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文本朗讀,盡可能做到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和不重復,引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用”、“用”到“能用”的重大轉變[4]。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和教學需求,為學生們提供有層次的初讀指導。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要求學生們在生字表和字典的幫助下進行文本通讀,并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復雜詞語,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學習感悟。比如某老師在開展《只聽半句》相關內容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們在文本理解上并不存在過多障礙,但是未能根據文本的實際情況讀出兒童詩歌獨有的韻律、節奏、趣味和變化。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就為學生們進行了有效的朗讀示范。在讀到“天熱了……”等四個省略句時,該老師的語速變得逐漸緩慢,然后在每句結尾進行適當停頓,幫助學生們了解省略號的作用;在讀到“知道了,知道了”四個形式相同的句子時,該老師通過語速語調的輕緩快慢顯示了句子的內在變化。這種初讀方式幫助學生們全面掌握了兒童詩歌的內在魅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對兒童詩歌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這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結語: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書呆子型人才”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進步的內在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各項教育改革工作正在全國各個地區有效推進。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的教學實踐中,老師要順應教育改革的整體趨勢,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全面落實預習環節,提高課程導學的趣味性,積極開展初讀教學,從而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鄭曉娟.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51):57.
[2]唐麗麗.淺談如何有效上好單元起始課[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73.
[3]祁明艷.小學語文單元起始課教學路徑探析[J].教學與管理,2021(02):47-49.
[4]黃三榮.任務情境:議論文大單元起始教學的支架[J].讀寫月報,2020(3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