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 要:數學課程就是生活數學思維再現的過程,通過數學元素感染學生的視覺、聽覺,促使學生分析、推斷形成自己獨有的學習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具有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并通過這種思維模式學好其他學科知識。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培養
前言
邏輯思維為人在認知過程中利用概念、判定、推斷反應實際的過程。通過科學概括概念探索事物本質,表達認識實際的結果。邏輯思維不是模糊不清晰的,它是一種確定性的思維。數學邏輯思維是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熏陶下,啟發學生觀察、分析、推斷等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知識,通過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對知識舉一反三,輕松解決數學具體問題。
一、目前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現狀
(一)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
數學抽象性極強,一些概念較為籠統,而且很有深度和廣度。學生不能理解概括性的理論知識,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老師說的內容讓自己有種陌生感。長期下去學生會害怕學習,排斥學習,再加上一些教師運用灌輸式方法教學,只是對數學知識進行表面性地講解,不能給予深入分析,學生即使投入大量的精力也不能理解和掌握,甚至會讓學生有種挫折感、失敗感,任其發展會逐漸地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沒有了學習的動力,何談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1]?
(二)教學內容不合理
時代的進步推動了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初中數學教材也在日益更新,編制內容與當代學習特性相一致,新教材目標及教學任務的目的也是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希望通過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往往事與愿違,很多新的數學教材內容依然將舊教材內容進行了延續,只是將知識板塊、順序進行適當調整,內容卻無較大變化。教師思想觀念墨守成規,開展教學時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對更新的教學內容隨意篩選。教學內容只關注重難點知識,卻未針對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開展教學,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導致教師對教學無創新意識,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難上加難。
二、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具有措施
(一)緊抓學生思維特征,促其形成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雖然和低年級的學生比較而言,一些能力得到了進步和發展,但是其心理和生理發展還未定性,教師應該以初中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特性為前提,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其得到更好地成長。初中生思維模式靈活,天馬行空,發展空間可觀。教師可以以學生現階段的思維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初中學生的思維特性有不同點,第一,思維不成熟性。初中生生理、心理處于發育階段,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達到成熟期還需一個漫長的過程,鑒于此學生在生活或學習方面,思維模式是不完善的,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偏向于感性思維,不具有研究的邏輯性思維;第二,思維靈活多變。初中生的思維在發育階段,思維跳脫、易轉向思考,在分析、思考問題時相對更靈活,不會在一個定論上墨守成規,教師應該以此為切入點,利用科學手段促進學生思考、處理問題。第三思維可塑性強。以上兩個觀點對該項具有決定性作用,學生思維過于發散,能夠靈活轉變,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加強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學習中不斷挖掘學生的思維意識,充分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2]。
(二)構建良好教學氛圍,讓學生健康發展
以往教師開展數學課程教學,照著課本教材給學生進行概念、內容等方面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氛圍過于嚴肅、呆板、沉悶,一個成人都無法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集中很長時間,何況是活潑的初中生,教師應該對授課方式進行革新,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工具開展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知識點。如教師給學生教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內容時,教師不用先急著給學生講解概念,可以提前給學生發放一些彩紙,引導學生用彩紙折疊幾何體,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能夠了解立體圖形,也能認識幾何體展開圖,這樣有意思的教學方式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還能夠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折出其他不一樣的立體圖形,學生能夠在樂中學,學中樂,相信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更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促使學生具備邏輯思維意識,鍛煉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好數學,還應該讓學生懂得自主推算事物邏輯關系,能夠充分運用命題正向推算,如教師在給學生教學《平行線與相交線》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討,在此過程中推算出線和角兩者間的關系,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數學的內涵。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設定一些充滿趣味性的邏輯問題,如“小紅的爸爸使用8元錢買了一個水杯,9元錢賣給了小明的爸爸,小紅爸爸賣了后很后悔,再次花10元錢將水杯買了回來,又11元賣給了別人,那小紅爸爸是賺錢了?還是賠錢了呢?”這樣的邏輯問題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促進思維意識的發展[3]。
(四) 巧選數學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更有深度,學生理解和掌握方面比較困難,教師應該打破這種局面,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數學知識簡單化,并精選新穎的數學教材,運用趣味性的語言,科學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邏輯思維能力逐漸自我延伸。教師應創設相關問題類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分析、思考問題,啟迪學生思維,促其掌握更有難度的知識。如教師在開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期間,教師應該先捋順此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然后篩選恰當的教學內容,以教材定義、數學例子給學生授課,然后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數學問題,如在完成基礎內容教學后提出下面問題“明明爸爸要在院子里建立一個花壇,花壇建立在長和寬分別是50米、40米的區域內,建設花壇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請你將設計圖畫出來,寫出相應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師可指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分析、思考、處理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與現實生活有關,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有想要去探究的沖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時也是鍛煉和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分別給出了不同的設計圖,如菱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等,不一樣的設計結果充分說明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有自己獨有的思維、見解。
(五)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培養其思維能力
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屬于發育階段,對數學知識點之間地串聯不能很好地思考,發現和總結。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要鍛煉學生計算能力,還應該促使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從邏輯思維角度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推理、探究,讓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意識。如在學習《圖形的平移》這一教學內容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說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也可以準備一個正方形,通過平移讓學生逆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能夠分析和歸納本節課知識點。與此同時,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后期遇到類似的問題運用數學思維靈活解決問題。再者,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點串聯成線,互相聯系后形成面,輕松掌握系統性的數學知識,并能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4]。
(六)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害怕這個有問題,擔心那個有錯誤,一旦學生出現錯誤難以容忍,甚至覺得學生產生的錯誤是不被允許的,有些錯誤根本就完全能避免發生的,是學生沒有認真對待學習所致。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教師會使用嚴厲的手段解決問題,讓學生不可再次出錯。其實教師應該轉變思維,不要擔心錯誤資源,應該合理運用錯誤資源,讓其發揮好的作用。如一個學生存在錯誤,教師可以讓班級所有的學生一起探討,為什么出現錯誤,錯誤具體出現在哪個步驟等,然后探討出如何防止出現錯誤的對策。這樣的方式恰恰有效發揮了錯誤資源的正向作用,也讓學生能夠獲得好的學習經驗,杜絕同類型錯誤問題的發生,使學生零散的思維得以完善[5]。
結束語
初中數學相對有一定難度,而且邏輯性、抽象性特點突出,為了讓學生輕松的掌握數學知識,教師應該運用適宜的方法開展高效課堂,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讓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更利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先碧.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析[J]. 科技信息, 2019, 000(020):667-668.
[2]張美樂. 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明日, 2019,02(39):0267-0267.
[3]姜志.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20,18(11):179.
[4]陳曉麗.初中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家長(中、下旬刊),2020,29(12):18,20.
[5]吳翠竹. 初中數學教師如何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0, 000(006):P.84-84.
課題項目:本文年晉江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培養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探究與實踐”(編號JG1451-03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