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田
摘要:培育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是歷史學科教學面對的時代任務,儒家思想文化有助于探尋中華精神的價值,豐富當代價值理念,在儒家思想發展過程中,宋明理學積極應對了時代的挑戰,通過道德修養培育健全的人格來彌補社會的缺失,王陽明思想是宋明理學的精華,他“致良知”的論述對培養中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宋明理學;王陽明思想;時代價值
歷史內容中的誤解
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內容要求,“學生需要理解不同時空條件下歷史的延續、變遷與發展,在學習史料實證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對歷史史實形成真實客觀的認識,作出正確的解釋。”[1]但目前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有關儒家思想和宋明理學部分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足:
一、為呼應傳統課本中理學適應統治需要的歷史評價,將宋明儒學復興與佛道動搖儒學獨尊的統治地位相聯系,而儒學價值導向在于倡導世人積極入世,修齊治平的精神,僅僅因為獨尊的統治地位被動搖就要復興儒學,將儒學格局狹隘化,且在儒學復興原因中,對于儒家吸收佛道思想一節未加以具體講述,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錯誤地引導人們賦予理學思想以宗教色彩。
二、錯誤地將陸九淵定義為心學的開創者。儒者論心自孟子始,且在《孟子》一書中所占篇幅亦多,陸九淵只是承接而非開創,定義為開創則有標新立異之嫌,探究學問淵源,孔孟至于宋明為一脈相承,核心離不開人的修養功夫與治世指導。陸氏論學從心上來談也只是要人正心,摒棄邪念以行于世,是人思想修養的理念,而以為陸氏之說專在論心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則,錯誤地引導中學生以粗淺單一的唯心、唯物形式來辨識宋明理學,僵化了學生對唯物的理解和對理學的認識,從而給理學打上了非科學的印象。
三、以李贄等思想家觀點抨擊程朱理學摧殘人性,以課本所介紹的李贄為例,李贄說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這是課本所介紹的李贄反傳統的思想之一,但未予以解釋的是:程朱理學中具體摧殘人性的內容是什么?程朱理學所倡導的人倫物理中是否明確提出不要人穿衣吃飯的思想。不讓人穿衣吃飯,這樣的認識不僅違背人的基于常識,且對理學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回歸原典籍,程朱理學并沒有反對人穿衣吃飯的需求,所探討的人倫道德更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四、對于宋明理學的探求,認為是明道德之真而不是求科學之真,這是在有意貶低宋明理學的主旨意圖,當今的學科分類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兩大類,兩者相輔相成,根本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顯然,簡單地認為明道德之真不是求科學之真,是將宋明理學放之于自然科學一類,這就根本上顛倒了宋明理學的對于人性修養的探究價值。
綜上而言,目前中學教育中理學部分的認識評價頗為片面,在這些認識的綜合影響之下,便不免帶上了諸多偏頗的意見。強調理學的自我節制、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的價值意義則不能使學生信服。
王陽明對明代理學的發展
明代王陽明是宋明以來理學的集大成者,不僅因其生于孔孟二程朱陸之后,可以承鑒先人之學,更因王陽明之個人經歷更為豐富深刻,使得他對儒家精神修養最深。龍場悟得吾性自足后,王陽明便一心發揚吾性自足這一圣賢之意,其創立的第一個理念便是“知行合一”,要人專注于自我修養,真正發之于心而行之于事,并非專注于言辭的辨析:
陸澄錄三十:“澄在鴻臚寺倉居。忽家信至,言兒病危。澄心甚憂悶不能堪。先生曰:‘此時正宜用功。若此時放過,閑時講學何用?人正要在此時磨煉。父之愛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個中和處。過即是私意。[2]
學者自身或因領悟不夠,或因拘泥舊說,仍將知行分為兩個概念,鑒于此,王陽明便單提一個“致良知”來指明修養功夫入手處。良知之說本出自《孟子》,在王陽明看來,只此良知一詞,便可立判人心,良知是人心本自有的,故陽明講學,也只是要人明白,學問之道,只在自己良知上求便是。
陳九川錄六:“問:‘近來功夫雖若稍知頭腦,然難尋個穩當快樂處。’先生曰:……‘只是致知。’……‘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家底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此便是‘格物’的真訣,‘致知’的實功。”[3]
如此一來便將心即理的認識又進一步簡化了,人心具體化為世人皆知皆可體會的良知,致字便又包含了隨時隨地隨事皆可以良知秉持,王陽明對儒學發展的貢獻不僅僅局限于對儒家理念的歸一闡釋和自身道德修養的示范,更在于將儒家理念積極應用于政治實踐的過程中。
無論從儒學思想的傳承上看,還是從社會價值的辨識角度來看,良知概念提出,儒學教化的任務更為注重心體功夫對現實修養的磨礪實踐。詳觀明代商品經濟發展下,社會亂象叢生,理學興起也只是針對亂象從道德的角度積極教化,從而化解社會矛盾,如今的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理學思想對其歷史背景的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2.
[2]陳榮捷. 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17. 66.
[3]陳榮捷. 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17.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