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當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計算與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更能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數學班主任需要加強對數學課程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視,使學生在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步。
關鍵詞:素質化教育;小學數學;數學班主任;數學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9-0063-04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當中,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教師,這使得班主任這一角色不僅要完成日常教學的工作任務,更要加深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家庭狀況等信息的了解,這樣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當中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 素質化教育的概念與意義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為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相比于文化課的教育而言,素質教育這一模式更加注重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個人能力與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養。隨著知識經濟結構的發展,以往的教育教學方式的弊端正在逐漸顯現,只有加強素質教育工作,才能使我國教育行業擺脫以往“只注重智育”的限制,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得到全面的進步與發展。
二、 小學數學班主任加強數學教學管理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性地進行知識學習的第一站,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課程,更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不僅天性喜歡玩耍,更缺乏對學習的重要性的認知,因此想要讓學生自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現實的。而小學數學班主任在班級當中加強數學教學管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還能夠使學生在管理過程當中逐漸加強對自身行為的管理與約束,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當中更好地發展。
(二)幫助學生加強對數學科目的認知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學習過程當中,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數學這一科目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計算能力都有著一定程度的要求,再加上數學這一學科的趣味性相對較低,因此有很多小學生都不喜歡數學這一學科。事實上,數學學科是一門源于生活的科目,學好數學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更能幫助學生解決許多的生活問題。因此,小學數學班主任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加強教學管理,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念,進而采取正確的學習態度投入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當中。
三、 小學數學班主任在素質化教育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管理的方法
(一)數學課程的素質化教育管理思路
在小學階段數學班主任對數學教學加強管理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確立小學階段的素質化教育教學的管理思路,即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班主任而言,數學課程教學的結果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相同的,因為不同的學生受到自身智力因素或其他后天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在學習過程當中與其他的學生之間出現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在班級當中后進生與優等生的出現是難以避免的。但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實行素質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班主任在教學管理過程當中應當確立“全面發展”的教學管理思路,不僅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使整個班級全面發展,更需要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做到全面發展。只有在教學管理工作開始之前確立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素質化教育教學思路,才能在素質化教育的背景下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進而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二)建立輕松愉悅的小學數學課程學習氛圍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加強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小學生群體的心理發育尚不完全,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難以忍受枯燥乏味的課堂氣氛,如果教師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就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難以提升。而建立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更能幫助教師加強數學教學管理。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章“圖形的變化”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嘗試使用實踐教學的方式在班級當中建立輕松愉悅的數學學習氛圍。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多種多樣的剪紙圖案,這些圖案的制作可以相對的簡單,且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認知,如衣服的剪紙、星星的剪紙、樹葉的剪紙等,以此引發學生對“圖形的變化”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下發一些準備好的手工紙,并且讓學生使用提前準備好的剪刀來嘗試裁剪自己喜歡的圖形。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剪紙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進行圖案制作的方式,比如將手工紙對折對齊,隨后在紙的半邊進行描線,再沿著描出的線進行裁剪,再將紙張展開,就能得到一個對稱的圖形等;在這之后,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一些特定的圖案,然后讓學生嘗試使用剪紙制作多媒體課件上展示的圖形。使用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當中的參與感,從而使學生能夠開心快樂地學習,在班級當中形成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三)加強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放性
在素質化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化,學生從“聽課者”一躍而成為課堂教學工作當中的主體,而教師則從“授課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地位轉化的影響之下,教師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增強數學課程的開放性,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維發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章“方向與位置”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將地圖進行簡化,并在地圖上標注一些建筑物的位置,以此讓學生在地圖上畫出一些特定的道路,如從小明家到學校的走法有多少種?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要局限于最短的路徑,而是讓學生加強對沿途建筑物的功能的關注,比如:小明家到學校最短的線路上沒有早餐店,小明如果想在去學校的路上吃早餐的話就需要走稍遠一些的另一條路;小明媽媽送小明到學校之后,如果走最短的線路回家,就沒有辦法在路上買菜,回家就沒有辦法做飯等。使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活躍,讓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領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進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融入德育因素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管理過程當中,由于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影響,此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往往是將數學知識與一些常見的生活化的場景結合進行的,這就成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融入德育因素的關鍵。在素質化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并不只需要加強知識的學習,更需要加強道德方面的學習,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的相關因素,則可以使小學階段的德育效果得到提升,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章“時、分、秒”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小明和小芳約好了去公園玩,他們商量好上午十點半在公園門口見面,但小芳卻直到10點37分才到公園門口。那么,小芳晚來了多少分鐘?多少秒鐘?通過這道題目,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分與秒的換算,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明,小芳來晚了自己會怎么想,進而使學生逐漸在心中形成“守時”的概念與素養。
(五)在班級中建立數學學習小組
在一個幾十名學生組成的班集體當中,班主任雖然需要管理整個班級,但畢竟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常常會出現一些班主任難以及時管理的事情;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知識點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悟,而這種感悟恰恰可能是另一位同學在學習過程當中所欠缺的。因此,為了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工作,也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主動地進行互幫互助,教師需要在班級當中成立數學學習小組,并選擇一些表現優異的學生為小組長,從而幫助教師共同進行班級的管理工作。同時,數學學習小組的成立可以讓同組的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不同小組之間的學生則會產生競爭意識,從而激勵學生提升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章“周長”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準備幾道難度稍大的“周長”方面的應用題,并將題目以相等的數量分發給每一個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解題。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對最先完成題目的小組予以獎勵,從而使每一個小組都有足夠的熱情投入解題的過程當中。在所有小組完成解題之后,教師還可以讓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講解自己這一組的解題思路,從而在使其他同學加強對“周長”的知識點的理解的同時,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為了實現在素質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管理工作,班主任還需要在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以此幫助學生找出自身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數學技能。在此過程當中,班主任應當正確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發展,并將對學生的評價內容與教材進行結合,從而使整個評價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推動學生的進步。
例如,在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小數乘法”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在知識點講解完畢之后隨機選取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提問。在此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回答問題的學生所回答的關于“小數乘法”部分知識點的正確性,更需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思考方向與思維發展進行評判,從而使學生從教師的評價當中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七)在課下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1. 通過家長座談會建立家校合作關系
在小學數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的過程當中,通過家長座談會的方式建立家校合作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使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更好地展開合作,監督引導學生的課后學習,更能讓教師加強對學生課下學習狀況與學習特點等方面的了解,從而使班主任能夠更加清晰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任務目標的規劃。此外,當班主任在教學過程當中接手新的班級時,由于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特點缺乏了解,因此很難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工作,而借助家長座談會的模式,教師就可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使教師能夠更輕松地開展數學教學工作。
2. 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時選擇適當的溝通方法與渠道
在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當中,班主任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選擇不同的溝通交流方法,而這不僅需要班主任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優點與缺點進行深入了解,更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在面對不同的家長時能夠選擇針對性的溝通交流方法與家長進行協調。此外,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當中,班主任還需要謹慎選擇與家長溝通的渠道,其中最為常見的家長會模式雖然能夠讓家長與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但大多數時候家長與學生的意愿是無法在家長會上向教師進行表達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選擇適當的交流渠道,如微信聊天、上門家訪等不同的方式來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
例如,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分析,家長這一群體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類型,即權威型、專制型、放任型與忽視型。其中,權威型家長在學生學習時會對學生制定明確的目標,且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會主動回應;專制型家長會以一定的標準要求學生,但卻認為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就是你的問題;放任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較低,且會較大幅度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近似于溺愛;而忽視型家長則只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但與學生的生活處于脫節狀態。而在溝通過程當中,教師就需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選擇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對專制型家長而言,教師就需要引導家長認識到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家庭支持與監督的重要性,讓家長能夠對學生在家的學習過程進行幫助;對放任型家長,教師就需要引導家長加強對小學階段的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并引導家長適當地給予學生壓力;而忽視型的家長大部分出自一些特定的環境,例如學生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照顧等,這種時候教師就應當定期與家長使用電話或網絡視頻的方式進行交流,并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的生活。
(八)推動數學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的融合
在小學數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加強對數學課程教學的規劃與管理,更需要注重將班級管理工作與自身的教學任務進行結合,以此確保數學教學任務與班級管理任務的順利進行。在此過程當中,小學數學班主任需要以當前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為基礎,將數學內容、課堂管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以此在幫助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同時,做好對班級的管理工作。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加減法”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將“加減法”相關的內容與班級管理工作進行結合,在課后引導學生對班級環境進行布置美化。在這個活動當中,教師需要要求所有學生參與進來,并且對班級當中的窗戶、黑板的長度與寬度等各項實際數據進行測量,隨后根據測量結果進行分析,如窗戶玻璃的數量需要準備多少塊抹布,黑板的長邊與寬邊需要掛上多長的裝飾物等。在這之后,班主任就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加減法相關的知識來計算美化教室所需物品的金額,并且將美化教室的任務合理劃分,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美化教室的過程當中。最后,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對美化教室的工作展開討論,從而在討論過程當中制定合理的班級美化計劃,從而使學生能夠按照相應的計劃展開工作。將數學教學與班級管理進行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還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進一步,從而使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能夠與班級管理進行完美的結合。
四、 結語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落實與實施,小學階段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的力度也在逐漸提升。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數學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更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綜合素質的影響下逐漸成才。
參考文獻:
[1]胡晨.小學班主任加強數學教學管理的措施[J].家長,2020(31):70-71.
[2]王剛.論小學數學老師如何當好班主任[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7):162.
[3]陸燕華.論小學數學班主任如何加強數學教學管理[J].當代家庭教育,2020(3):147.
[4]徐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0):89.
作者簡介:何曉霞(1978~)女,漢族,甘肅白銀人,白銀市白銀區第八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