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嬋
摘 要:“雙減”政策是教育部最近頒發的教育政策之一,也是近階段教育教學革新的重要趨勢。盡管“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減輕皆是出于“為學生好”的角度考慮、實施的,但是真正站在初中生的立場上,我們會發現現階段的大多數學生并不具備良好應對“雙減”政策的心理素質,有的學生甚至還因此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正常學習生活。對此,初中教師應重新審視心理健康教學的新方向,并積極探索其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學;“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的本意是減輕學生的負擔,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讓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空間更加充足,使學生的天性在低負擔作業、培訓中得到釋放。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其仍然會對學生、教師、家長的原本節奏造成沖擊,學生壓力減輕了無所事事,教師預設責任更多了壓力山大,家長管教時間更多了無力應對,到最后種種矛盾都會集中到學生身上,進而使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或潛在心理誤區。因此,“雙減”政策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面臨著更大的責任與壓力,對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及時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秉承著“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教學原則,有所依據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策略。
一、科學應對雙減政策下的“瀟灑”心理
“雙減”政策帶給學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自主時間增多了,作業一少,培訓一減,家長也沒有多余的時間管教自己,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外力逐一松散,很多學生由此進入了“玩嗨了”的境界,仿佛再也沒有人能夠束縛自己。例如,有的學生之前每周只能玩一小時的游戲,但是現在時間多了,父母也沒那么多時間管自己,無形中向學生發出了一種可“投機取巧”的信號,于是有的學生開始背著父母偷偷打游戲;有的學生一時間適應不了這樣的“悠閑生活”,開始漫無目的的逛街、看電影、上網沖浪,課余時間仿佛失去了目標;有的學生倒是有目標了,想在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副業”,專注自己的業余愛好,但由于缺乏教師的規范指導,此類學生也是無頭蒼蠅一樣,自己瞎捉摸,等等。
換言之,在“雙減”政策下,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科學規劃多余的時間,很多學生陷入“空余時間做什么的”困境。退一步講,學生的這種應對態度與“雙減”政策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違背了教育的初衷;進一步講,如果學生沒有科學應對增多的自主時間,將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產生優秀的人更優秀、反之亦然的效果。對于以上種種“瀟灑”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先讓學生理解“雙減”政策的內容、意義與目的,進而樹立科學規劃空余時間的意識。沒有作業與培訓不等于不用學習,盡管教師的引導少了、家長的監督少了,但學生的學習內容并沒有變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將教學方向聚焦到引導學生科學規劃空余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上,指導學生將時間放到有益的事情上,諸如閱讀、學做家務、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等,使學生在科學規劃中實現自己的個性化發展。
二、積極應對“雙減”政策下的低承受心理
在以往的初中教學中,學生遇到困難只需要向同學、教師及時求助即可,但是在“雙減”政策下,學生能夠依賴的人只有自己,遇到困難連個合作、商討的人都沒有,這就在無形中降低了學生處理問題、應對問題的能力。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學生就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一遇到無法克服的問題就輕言放棄或言辭激烈,慢慢的雪球就會越滾越大,造就了學生的低承受心理。以此類推,學生今后遇到任何事情耐心都會極低,自身的個性也會受其影響,戾氣加重。
對此,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應著重引導學生積極看待問題或事情,養成樂觀積極的態度,積極指導其應對或預防低承受心理,并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步驟,先分析、再思考、后解決,在分析的時候可能需要查閱資料、梳理信息,在思考的時候可能需要反復論證、進行檢驗,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應掌握的意識與技能。同時,考慮到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對于同樣的問題,有的學生可以解決,有的學生可能會一再卡殼,對此,教師也要讓學生養成能夠坦然接受失敗或無解的心理素質,問題解決不了沒什么丟人的,只要在下次教師講解時著重聽講即可。
三、合理應對“雙減”政策下的升學壓力
對于“雙減”政策,有些人可能會說,作業少了、培訓沒了,但考試并沒有減少、中考的難度還是那么高,如果不寫作業,不參加培訓,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如何得到保障?同時,有的學生也會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本來就不好,這下作業一少,培訓取消,自己就更難進步了。客觀而言,存在以上聲音是正常的,也是片面的,要知道,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取決于學生自己,而不是作業的多少、是否參加課后培訓,所以,這種說法本質上就是對生本理念的褻瀆。
實際上作業量減少、取消培訓針對的不是一個學生,在“雙減”政策下,所有的學生面臨的起跑線仍然是一樣的,而學生要做的就是成為自己的小小規劃師,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合理的規劃。對此,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指導學生制作個人的學習計劃、職業規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與目標,在做完教師布置的作業后,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定下任務,鞏固自己擅長的學科,彌補自己不擅長的學科,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搜集整理下來,在網絡上進行查閱或到校后向教師進行咨詢請教,靈活利用“雙減”政策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即使沒有作業、培訓的輔助自己依然能夠良好應對升學壓力,從而在空余時間實現彎道超越。
結束語
客觀而言,“雙減”政策剛剛實施,由其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初見端倪,教師應擺正態度,一一應對。同時,在之后的政策推進、深化環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準備,提前鞏固好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心理迎接“雙減”政策與其他的教育政策,從而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彥華.? 淺析有效開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 學周刊,2021(16):53-54.
[2]劉甜甜.?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體驗式教學[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0):103-104.
[3]馬麗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及實踐探究[J]. 知識文庫,2021(1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