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倩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需要以提質增效為基準,切實進行優化,由此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關注作業設計有效性提升的問題。本人結合自身在此方面的教學經驗,援引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業教學案例,對于此方面的實現技巧進行歸結,希望可以引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進入到更加有效的狀態。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對于小學語文作業的要求是:能夠減少作業時間。從字面上來看,是在縮減學生課外作業時間,實際上是對于作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更少的時間消耗基礎上,確保作業教學質量可以不斷提升。為了滿足這樣的訴求,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關注學生作業的優化設計,繼而確保作業教學進入到更加理想的狀態。
一、確保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積極性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必須是多樣化的,不要總是以練習冊或者輔導書作為核心來進行機械化、無設計意識的作業安排和布局,確保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資源、學習興趣,設定更加多樣化的作業,在這樣豐富的作業格局中,小學生甚至會愛上語文作業。
比如在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學習之后,教師就要求學生可以去進行秋游,在秋游中嘗試閉上自己的眼睛,去尋找秋天獨有的聲音,然后將這樣的聲音錄制下來,并且談論自己對于這種聲音的感受。很明顯,這樣的語文作業就是在教材基礎架構上,援引出來的實踐性的語文作業,體驗性的語文作業,學生自然會以更加主動的心態融入進去,并且將自己收集到的秋天的聲音播放給自己的同伴聽,并且要求他們去猜測這是什么聲音,為什么可以將它界定為秋天的聲音。從這樣的作業設計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實際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時候,教師沒有必要以教材或者教輔為尊,要學會尊重學生成長訴求,懂得在語文素養發展的訴求中,合理的架構作業與生活的橋梁,設定一些更加實踐性的作業,這樣學生可能有著更加好的感知,參與語文作業活動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提升。從雙減的角度來看,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可以使得作業教學進入到提質增效的狀態,由此使得作業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實現趣味性作業的設定
小學生往往都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些興趣愛好從某種角度上來講述,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對于這樣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配置和優化,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優化中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由此,在實際小學語文作業優化的過程中,可以切實的將學生的興趣點融入進去,繼而實現趣味性作業的設計。
比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課文學習之后,教師結合很多學生都喜歡繪畫的學情,設定了如下的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拿出對應的畫筆,繪制出幾幅大青樹下的小學,要求可以盡可能的展現出大青樹下小學的面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介紹。很明顯,教師如果不知道學生喜歡繪畫,就不會將繪畫這樣的興趣點與實際語文作業關聯起來,在上述的作業活動中,學生很樂意拿出自己的畫筆,在畫紙上進行繪畫,將自己腦海中大青樹下的小學繪制出來。在這樣的作業架構中,小學生的興趣可以迅速被激發,并且再次進入到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中去,將內化的信息以繪畫的方式來呈現,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的頻率不斷增強,自然可以使得實際的語文語言素養得到更好的鍛煉。當然,在上述的作業設計中,還可以嘗試進行遷移,就是要求學生繪制出自己的學校,思考自己學校是什么樣子的,同學們在學校里面做什么,學校哪個場景是自己最喜歡的?在這樣的開放性的情境中,學生的興趣與作業可以很好的融合,對應作業教育教學的質量會得以不斷提升。
三、堅持分層設計的原則,提升作業的針對性
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每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語文學習習慣和學習機制也有差異,要尊重這樣的差異性,并且依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來進行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優化。對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而言,就需要能夠堅持分層設計的原則,確保依照學生的層次來進行作業內容和方式的架構,由此使得作業教學朝著更加針對性的方向進展。
比如在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學習之后,教師會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研判,思考每一位學生的特點,界定好其層次,在此基礎上實現分層作業的設計,作業內容主要有:1)基礎作業,對于文章中的生字詞進行統計,進行抄寫,并且將設定對應分類基準,做好詞語的劃分;2)選擇性作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用這個詞語來進行造句訓練;3)實踐性作業,就是可以選擇生活中自己喜歡的某種植物,對于其變化歷程進行分析,然后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并且將自己發現的點滴講述給自己的同學聽。對于一些語文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會著重要求學生完成第一個作業任務,并且開始嘗試進入到第二個任務格局中去;對于語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會鼓勵他們在第一個任務基礎上,去完成第二個任務;對于語文學習能力很好的學生,教師要求其將重點放在第三個任務和第二個任務上。很明顯,分層的作業就是給予不同的學生更加多的作業選擇,繼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由此進入到更加理性的作業教學格局。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層次是變化的,要定期對于學生的層次進行調整,繼而確保后續的作業可以進入到分層的狀態。
四、注重設定一些綜合性的作業
小學語文學科本來就是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實際作業設計的時候,要想保證作業教學能夠提質增效,也需要關注綜合性作業的設計。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節點有:妥善處理好課堂內與課堂外之間的關系,實現更加大作業范圍的拓展,構建理想的作業環境;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能夠在作業教學中得以鍛煉;確保關注小學生的興趣點,積極進行作業內容的拓展,增強學生的體驗,繼而使得其可以更好的獲得知識技能素養的成長。
比如在三年級下冊《做誠信的人》學習之后,教師就組織開展了對應的小型辯論賽的作業,要求學生思考做誠信人的好處和壞處,然后分別扮演正方和反方來進行語言辯論,這樣的辯論活動可以在實際的課后服務的階段來進行,由此可以使得實際的課后服務與實際語文作業實踐充分的融合。在這樣的語文作業中,學生的聽說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語言交互能力、社會交際能力、誠信素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更為重要的是,在上述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德育與語文教育可以很好的融合,由此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誠信的價值,然后切實的將此作為基準,從而實現自身行為模式的優化。依靠上述的措施,使得作業綜合性的特點得以很好的呈現,作業綜合效能也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是雙減政策不斷貫徹執行的階段,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控制作業時間,處理好作業量與質之間的關系,確保可以架構提質增效的作業教育格局。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切實的實現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分層作業設計,趣味作業設計,綜合作業設計,繼而使得作業內容和形式朝著更加多變的方向進展,這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是很有助益的。
參考文獻:
[1]屈艷娥.?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J]. 教育觀察,2021,10(07):132-134.
[2]王燕芳.? 秘密花園系列作業: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新探[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4):75-80.
[3]王蕊.?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有“亮點”[J]. 華夏教師,2019(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