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榮
[摘 要]啟發式教育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將其運用在語文課堂中,能夠給予小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其進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最大程度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潛力,整體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文章主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啟發式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展開深度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啟發式;策略分析
語文學科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好語文對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加強啟發式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問題為線索,讓小學生在對語文知識進一步探索和挖掘中,獲得更多的學習靈感和啟迪,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啟發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強調問題的答案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思維的束縛,部分教師一味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要教學任務,重視結果、輕視過程的情況非常嚴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小學生得出問題的答案正確與否,不關心小學生的思考過程,忽視對小學生思維的引導。小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之下,很容易出現思維定勢,阻礙小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多樣性發展,這一教學方法與啟發式教育的核心背道而馳。
(二)問題啟發具有極強的片面性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啟發式教育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沒有深刻、透徹地理解和認知啟發式教學的內涵和精髓,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形式大于內容,導致啟發式教育并沒有發揮出其最大的價值和功能。一方面教師對啟發式教育的看法相對而言比較狹隘,在教學環節,以提問的方式啟發小學生思考和分析,教師卻忽視了所提問題的質量,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對小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助力不大。另一方面,教師忽視了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教師提出問題的難度過低,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課堂積極性不強,和教師的互動性較差;而難度過大,小學生就會陷入思維的泥沼當中,無法給予教師課堂反饋,使課堂氛圍變得壓抑、沉悶,很容易打擊小學生的學習信心。由此可見,想要真正意義上體現啟發式教學的優勢,教師應該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多個維度給予小學生思維上的啟發。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小學生的學習動力
低年級小學生處于對世界探索的初期階段,對新奇、有趣的事物具有濃烈的好奇心,而語文課本上有很多豐富、多元、新穎的教學元素,是教師開展啟發式教學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加強對教材資料的研究和挖掘,整體把控教學的重難點內容,設計具對針對性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將相關內容進行有機串聯,構建系統的知識模塊,讓小學生在啟發式教學的帶動之下,實現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探索,強化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最大程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內在潛能,提升語文學習興趣。
(二)強化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習慣性地占據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理論性教學,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一直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夠明顯,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欠缺,不利于小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通過啟發式教學,教師巧妙地融入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讓小學生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刺激思維的發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凸顯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三)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黃金階段。這一時期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經歷和生活經歷有限,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較弱,教師的啟發式引導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教師以具體的教學情境為依托,以小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以問題為引導,讓小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之下,打開智慧的大門,引導小學生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面展開思考,刺激小學生思維的發散。小學生在不斷思索過程當中,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意識等各方面能夠實現質的飛躍,從低階思維逐漸向高階思維跨越。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啟發式教學的主要途徑
(一)創設教學情景
在小學語文啟發式教學中,最好的途徑是創設教學情境。情境是啟發小學生思維最有效的方式,小學生融入具體的教學情境當中,通過對相關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認知層面的沖突,從而引導小學生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的過程當中刺激學生多元思維的發展,帶給小學生認知層面、思維層面的啟發,融合小學生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豐富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帶給小學生別樣的學習體驗。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教師通過在創設相關情境的基礎之上,設計巧妙的問題,營造輕松愉悅自由的氛圍,讓小學生在這一氛圍之下,基于問題的引導,展開主動思考和探究。如教學《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小學生展示豐富的圖片或小視頻,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小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當中。教師有意識地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小學生展開思考,能夠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靈活,在交流和探究的過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使語文課堂迸發生命力和活力。
二是注重問題設置的層次性。小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應就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和學習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考查小學生的實際學情,注重問題的難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加強對不同層次小學生的引導,讓小學生在啟發式課堂教學當中有所收獲、提升和成長。
(二)開展品析賞鑒活動
語文教材當中蘊含大量、多元的內容,但部分小學生對于具體知識的認知理解不夠深刻,會有一知半解的情況,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處于比較膚淺的層面,語文綜合素養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而啟發式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價值,是幫助教師突破當前語文教學窘境的重要驅動力。品析賞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這一教學活動中融入啟發式教育,促進小學生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時,教師在課前導入階段,為學生展示具體的四季畫卷,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組織小學生自由朗讀這篇文章,體會文章中營造的意境,感知文章的內涵。學生在誦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勾畫自己喜歡的詞句,展開賞析、品鑒活動,教師立足于文章內容,提出具體的問題,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通過詩文分析,鑒賞能力、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有所增強。
(三)合作研究,提升興趣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加強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研究。啟發式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深受教師的喜愛。啟發式教學強調將理論性教學和實踐性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使得兩者并駕齊驅,能夠從多個方面激活學生的認知背景,啟迪學生的智慧,帶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遵循異質結合的原則,將班級的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機組合,構建多個實力相當的小組,讓不同小組的成員在啟發式教學背景下最大程度激活學習潛力,優化學習效果,使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營造輕松、愉悅、自由的學習氛圍。
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時,教師以文章的題目為切入點,以問題為主線,對小學生進行思維層面的引導:“狐假虎威主要講述了怎樣的故事,這個題目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對故事形成初步的認知,可以就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舉手發言。為了進一步提升啟發式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具體的主題——到底是老虎厲害還是狐貍厲害。通過啟發式教學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的運用,有助于優化小學生的認知結構,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從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品析賞鑒活動、合作研究、提升興趣等多個方面著手,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魅力教學,真正實現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價值,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和改革。
參考文獻:
[1]張澤勇.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啟發式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9).
[2]徐貴洲.基于啟發式教學方法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
[3]張春柳.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應用探析[J].課外語文,2017,(30).
[4]邱華春.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啟發式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2,(02).
[5]馮海紅.啟發式教學策略與小學語文學科的創新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01).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