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險峰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沃、匪、繃”等5個生字,會寫“慶、診、沃”等15個字,正確讀寫“診所、年齡”等15個詞語。
2.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3.從文中找出對沃克醫生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他的心理變化。
4.以沃克醫生的口吻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2.從文中找出對沃克醫生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他的心理變化。
三、教學難點
以沃克醫生的口吻講一講這個故事。
四、教學策略
1.識字寫字
2.閱讀理解
3.語言運用
五、教學方法
“三環四學五導”教學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了解一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故事“關云長刮骨療傷”。(視頻播放“關云長刮骨療傷”)東漢末年,名將關云長不用麻藥刮骨療傷,全無痛苦之色,神醫華佗尊稱他為“天神”。而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的題目為《軍神》。(板書:軍神)在你們心中,軍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交流)看到“軍神”這個題目,你的腦海中有什么疑問?
(二)導向(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沃、匪、繃”等5個生字,會寫“慶、診、沃”等15個字,正確讀寫“診所、年齡”等15個詞語。
2.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畫出劉伯承和沃克醫生的對話、神態、動作,體會人物內心。
(三)導學
第一步:初步學習課文,疏通文意。
(1)誰是軍神呢?(劉伯承)誰稱他為“軍神”?
(2)沃克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因為劉伯承不打麻醉劑做眼球割除手術,還數出了手術一共七十二刀)
(3)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剛剛的問題串起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講了當時任川東支隊將領的劉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劑的情況下進行眼球割除手術的事。在手術過程中,他因驚人的表現而被德國醫生高度稱贊為“軍神”)
(4)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事情發展的順序)一般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把課文分為起因、經過、結果三部分。這篇課文是圍繞沃克醫生為劉伯承做眼球割除手術來寫的,全文還可以怎么分?(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
2.檢查詞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指名學生讀,教師相機正音,學生齊讀。
3.指導學生正確書寫“齡”“衷”和“慈”三個字。(學生觀察—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4.教師小結:本文寫了劉伯承以當年關公刮骨之氣概在不使用麻醉劑的情況下忍受了七十二刀的刀割之痛,卻一聲不吭,為其實施手術的沃克醫生尊稱其為“軍神”。
第二步:細讀課文,順學而導
1.教師引導: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慶,來到臨江門外那個外國人開設的診所里,與劉伯承、沃克醫生一起經歷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難忘的手術,解開我們心中的不解之謎。
2.朗讀對話,體會從容鎮定。
(1)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劉伯承和沃克醫生的對話。(學生邊讀邊畫)
(2)指名學生讀畫線的句子。(課件出示對話部分)
(3)從他們的對話中,你讀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交流)
(4)教師小結,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知道:①劉伯承受重傷;②劉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術,但拒絕使用麻醉劑;③劉伯承拒絕使用麻醉劑的原因。
(5)這是大家通過對話讀到的信息,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指名學生說)
(6)生質疑,師梳理小結:①劉伯承為什么要說自己叫劉大川?②劉伯承一開始為什么說自己是郵局職員?③劉伯承為什么說自己今后需要一個非常清醒的大腦?
(7)這些問題文中沒有給答案,需要我們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8)教師引導:因為當時護國軍將士遭到追捕,劉伯承在不知道沃克醫生是敵是友的情況下,只能隱瞞姓名和身份。
(9)此時此刻,你心中對軍神劉伯承產生了怎樣的感情?(敬仰、肅然起敬)請大家帶著這種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讀一讀他們的對話。
第三步,品讀感悟,指導朗讀
1.指名一對同桌上臺分角色讀對話。(學生評價)師相機引導:要想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除了語言描寫,我們還要關注人物的神態和動作描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邊看一邊圈出描寫劉伯承和沃克醫生動作和神態的句子。(學生邊看邊圈)
2.指名學生讀圈出的詞語。(課件出示描寫動作和神態的句子)
(1)從對他們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說)
(2)教師小結:從對他們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沃克醫生態度的變化,由開始的冷淡變成愣住、驚疑、目光柔和、生氣、再一次愣住、口吃,還感受到劉伯承的從容鎮定。
3.這是大家從對他們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感受到的,還有沒有什么疑問?(學生自由交流)
4.生質疑,教師梳理小結:(1)課文兩次寫沃克醫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醫生藍色的眼睛里閃出一絲驚疑,他驚疑什么?(3)沃克醫生是怎么發現劉伯承是軍人的?
5.教師引導:只有一邊讀一邊體會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現在同桌兩個,一個是劉伯承,一個是沃克醫生,帶上動作和神態來表演讀他們的對話。(同桌表演讀對話)
6.指名學生上臺表演讀劉伯承和沃克醫生的對話。
7.從對沃克醫生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你能體會到他的心理有什么變化?(學生自由交流)
8.教師小結:(1)沃克醫生解開病人右眼上的繃帶后愣住了,是因為病人受的傷太嚴重了。(2)沃克醫生藍色的眼睛里閃出一絲驚疑,是因為他看到劉伯承受了這么重的傷,還如此從容鎮定。(3)沃克醫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為劉伯承要求做眼球摘除手術時不打麻醉劑,口吃是因為他太震驚了。
9.讀懂了沃克醫生的心理變化,你們有什么感受?(指名學生說)
(四)導練
全體師生共讀對話。教師讀沃克醫生的話,學生讀劉伯承的話。(師生合作讀對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中體味、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五)導悟
這是軍醫和軍人之間的對話,所以他們的語言簡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看來,寫人物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點。同學們,你能把這種通過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嗎?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