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楊婉

【摘要】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現讓教育回歸學校,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實施了“雙減”政策,旨在更好地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課后服務質量和作業管理的水平,以促進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一、“雙減”政策下的現狀
1.“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現狀
學校是教育的“主戰場”,教學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數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雙減”政策實施以后,教師除了要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之外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同時,也要面對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的壓力。為了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課前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清楚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備課;上課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用恰當的方法和手段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此外課后還需回憶、咀嚼、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
2.“雙減”政策下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
“雙減”政策實施以前,學校和家長一直以結果為導向,部分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了很多的校外培訓班,為此學生就必須利用課外時間去進行數學課堂內容的補習,從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大大地減少了,導致學生不斷重復機械性的學習。久而久之,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逃避、厭煩的心理,從而使學生的身心發展受到了影響,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能力的培養。自“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只限于課堂上,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或者對內容掌握不熟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變得越來越差,最后甚至出現棄學的現象。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花費更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課堂的效率,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二、“雙減”政策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幫助
1.“雙減”政策促進更有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雙減”政策實施后,社會、家長、學校對教師的期待變得更加強烈,特別是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數學課堂教學,就必須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課后服務質量、數學作業的管理與批改等。通過這幾個方面的提高,來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有效的學習。
2.“雙減”政策減輕了學生的壓力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除了每天在課堂上要學習新的知識和課后可能還需要自主學習,他們回到家后還要完成繁重的課后作業,同時還要滿足家長的期望,這些綜合起來的因素給學生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就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甚至出現逃避心理。在“雙減”政策出臺后,學生的作業減少,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了,學生在課后有了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也有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三、“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
1.改變傳統數學教學觀念,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綜合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對“雙減”政策能否真正實施,能否有實質性的收獲有很大的影響。傳統教育過于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以結果為導向,但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能完全展現。數學不僅是一門考驗計算能力的學科,更是一門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的學科,對日后思維的發展影響深遠。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同時,還應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考量標準。
以《一元一次方程式》這章為例,“一元一次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通常表示未知數都是用字母x、y、z等,比如2x+3=17。那么就可以通過分析數量關系2x=17-3、2x=14、x=7來得出未知數的值是7。這節方程式的內容就包含了計算法則和學生對方程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在通過數量計算的過程中了解解方程的基本思維,發展學生的計算和思維能力,并能舉一反三。如果教師只是注重學生解方程得出來的結果,萬一結果是錯誤的,就需要去看解方程的過程,究竟是哪一步錯誤。這樣一步步的推算下才能得到一個正確的未知數。解方程的過程其實就和教學是一樣的。如果只關注得出來的結果是沒有辦法知道過程是否正確,步驟是否正確。所以教師想要完成一個有效的高效的課堂,就需要轉變傳統數學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綜合能力。
2.分層備課能更好地促進有效的教學課堂
“雙減”政策下,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備課成了課堂教學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備課也是整個教學流程的起點,備課時除了著重準備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外,還要根據各個學生的對數學內容的實際學習情況去進行分層備課,以達到更好、更有效的教學課堂。
例如,在準備第一章節《有理數的加減法》的備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準備一些簡單的生活上的問題,在上課時提出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再引出課題。比如,教師問學生:“北京冬季的平均溫度是-3攝氏度,那么同學們知道-3的含義是什么嗎?”有的學生會回答:“老師,-3攝氏度表示天氣的溫度是比正常的溫度低所以是-3。”有的學生也會說:“老師,可能是比0少所以寫成-3。”通過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學生對有理數基本概念的了解,再通過每個學生的反饋情況去進行分層備課,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對有理數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既理解了知識又能高效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比如,在學習第二章節的《整式的加減法》時,教師在備課時,不用僅限于是教案文字上的準備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方式,我們可以準備一些紙盒子,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演示,讓學生通過計算紙盒子的表面積、紙盒子的用料的平方厘米來掌握整式加減的運算法則。這樣既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學習又能營造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
3.加入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例子,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上課時引入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例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和啟發意義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精心設計。當問題巧妙提出后不要急于傾箱倒筐,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應“引而不發”,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中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通過共同探索、研究,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例如,學生學完了軸對稱的知識后,筆者出了一道題:如圖,在臺球桌子上有兩個球A、B,把球A打到臺球桌子邊緣的什么位置時,球彈出來后,剛好正打著B球。畫圖后,讓學生討論。之后,再進行恰當引導。下課后,學生還余興未盡,這樣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如,在學習利潤和利潤率時,筆者出了這樣的一個題目:某商店以每輛600元單價出售山地自行車,這種自行車的進價是每輛450元另外商店每天的固定經營費用400元(如空調費、租金等),現求這個商店每天獲利2000元應出售多少輛自行車,每天至少售出多少輛自行車才不會虧本?這種從實際出發結合當今商品經濟熱設計的作業,讓學生學以致用,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了拓展,而且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使學生越學越愛學。
4.改變重復刷題作業方式,提高課堂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是課堂的一部分,是對整個數學課堂內容的再次鞏固與加強,讓學生對內容理解得更深刻,也是學生對本節數學課的學習程度的一種反饋。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課后要面臨繁重的作業壓力,以往的數學課后作業通常都是盲目地、機械性地刷題、做題。這樣盲目的刷題不能起到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同時還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在“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做卷、刷題這種復雜、機械性的課后作業,應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心設計高效、具有實踐性、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課后作業,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例如,《幾何圖形》這節課學習完后,可布置實踐性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去尋找生活中常見到的幾何圖形并畫出它們的展開圖,由“立體-平面”“由點-線-面”的擴展延伸。也可以讓學生回到家里用課堂上學習到的方法去測量窗戶的面積和窗戶外框的總長,對課堂上的內容再次進行鞏固和強化。這樣實踐性的課后作業既減輕了學生課后作業的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同時,思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達到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影響和對課堂內容的再次鞏固。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實施以后,初中數學的教學轉變了很多,這種轉變是積極向上的。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刷題模式,不再以結果為導向。讓教師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放在課堂之上。同時,要求教師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就必須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日后高中的數理化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長久的影響。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