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強
摘要:智障兒童的明顯特征是在智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落后于同齡兒童,生活化語文教學可以讓這些孩子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關鍵詞:智障兒童? 教學? 探析
一、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從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出發,已用的培智人教版教材已很難適應培智學生的發展。學校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它很難適應中、重度智障學生,同時在內容上與現在的生活實際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和認知水平,我們選擇具體授課內容時,就要選擇一些適合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適合中、重度智障孩子發展的需要。人教版培智生活語文第四冊的《我的學校》、《我的房間》;第六冊的《認識國旗》、《存錢罐》《鏡子里的我》第七冊《大掃除》,生活適應《講衛生》等。對他們進行個人衛生、自我服務、學做家務等方面的教育,這些課文內容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還可以選擇一些課外教材,如生活語文《認識廁所》、《文明用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讓學生認識了廁所,也讓他們知道不能隨地大小便,這樣慢慢地養成了學生文明如廁的好習慣。所以,我們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認知來選擇教學內容,所選的教學內容力求在指導學生將來適應生活、參與社會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一)創設生活情境
智障孩子的思維比較直觀,對他們來說,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來自生活中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識。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根據選取的教材內容,讓智障兒童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是再好不過的方法了。如:人人都要上廁所,公共廁所有男女之分。班上的學生知道男同學上男廁所,女同學上女廁所,可是分不清男女廁所,有時會發生走錯廁所的尷尬事。在具體教學時,我讓孩子走進生活環境中進行教學。帶著他們來到廁所邊,讓學生先看圖標,門上有穿著裙子的人像圖標,是女廁所;穿長褲子的人像圖標,是男廁所,這樣就能分清男女廁所了,接著我讓學生看廁所牌子上的字,男廁所、女廁所。授課中重點認識“男”“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了字:“男、女”,以后在其他地方上廁所,碰到不同的圖標,只要認識男、女,就可以避免走錯廁所,做到文明如廁。
(二)模擬生活場景
在教學《紅燈 綠燈》的時候,因為學生的特殊性,同時也考慮到安全問題。一開始我就把十字路口的場景搬到了教室里。用彩色卡紙制作了紅綠燈,用白粉筆畫了斑馬線。讓學生認識了紅綠燈、斑馬線,知道了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行人要走斑馬線等規則。在課堂里反復模擬行走后,我再把學生帶到十字路口,親自體驗。看清紅綠燈,再通過斑馬線。通過摸擬與實踐教學,學生增強了交通法規意識和安全意識,為以后學生獨立走向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增強了學生戰勝自我的信心以及克服困難的能力。
(三)再現生活場景
在教學生活語文《正確的洗手方法》時,我用課件展示出了七步洗手法,并播放了《洗手歌》。孩子們一進入課堂就融入動聽的歌聲中,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容易學會了七步洗手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一學、洗一洗。課件展示了色彩鮮亮的圖畫,形象的動畫,動聽的歌聲,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這樣的教學為學生的生活自理、個人衛生、自我服務鋪平了融入社會之路,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演出生活場景
在游戲中學習怎樣與人交往,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和參與社會的能力。在教學《特殊的交通工具》中,學生認識了警車(110)、消防車(119)、急救車(120),知道了這三種車的用途。在此基礎上,我創設幾個突發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演一演遇到失竊或人身受到威脅的時候,應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鄰居家里突然濃煙滾滾,應該怎么做? 應該撥打哪個電話?遇到有人受傷需要急救的時候,應該撥打哪個電話?這樣的角色游戲,可以使學生認識各種緊急電話號碼,還學會了在緊急情況下如何處理問題。整個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興趣盎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非常高,都爭著要演一演。同時我還讓學生學打電話時,要使用,“喂!你好!”、“請問你是…”、“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通過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練習使用禮貌用語等角色游戲把學生引入了生活情境。
三、體驗生活化的教學效果
學生能把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這對學生而言,是最值得肯定的,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實踐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會感到無比快樂和興奮!當每年清明節到來,我帶著學生步行去烈士陵園掃墓,學生都知道排隊靠右走,當走到紅綠燈路口的時候,他們會嘰嘰喳喳地告訴我:“老師,紅燈停,綠燈行,現在是紅燈,不能走!”他們會主動地等綠燈亮了,才通過馬路。經過公共廁所的時候,他們也能分清哪個是男廁所,哪個是女廁所。看到他們一臉興奮的樣子,我也為他們能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而感到高興,特有成就感。
通過實踐生活化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依靠課堂教學,而是要著力挖掘大量貼近生活的、易于學習、能在生活中得到有效利用的內容,以游戲化、活動化、情境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內容。讓智障學生真正地掌握生活技能,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才能真正體現生活化語文教學在整個培智教學中的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能力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讓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培智語文教學只有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為他們將來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融入社會,使之成為適應社會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艷. 特殊教育學校培智班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措施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