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珍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讀促寫,在閱讀教學中落實練筆,注重校園文化與作文的互動,出彩的細節描寫使文章動人,鼓勵性評價提高學生寫作信心。
關鍵詞:提高學生? ? 寫作能力
作文是生活的寫照,作文素材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而山區的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比較缺乏。這就造成學生對于寫作沒有什么內容可選。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豐富的內容豐富作文?;谖倚I絽^學生習作狀況,為了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校申報開展了《提高山區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對如何提高山區小學生寫作能力做了一些嘗試。
一、在閱讀教學中落實練筆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與寫作是一對孿生兄弟”,“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同一單元閱讀教學中“寫”的遷移最好安排一次,每一次的“寫”無需長篇大論,訓練到點子上即可。結合每個單元主題中的語文要素,在每個單元的精讀課文中選擇一些片段滲透寫作的指導。
1、抓住文本的特點,想象說話。
如《白鵝》一文中,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白鵝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在這一塊把“寫”擠進閱讀教學中。老師教到鵝的叫聲這一部分時,我們可以從“嚴肅鄭重、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這些詞語感受到白鵝聲音響亮,好像在教訓人。引導學生想象如果鵝會說話,猜猜它會說些什么?在這里就可以落實讀寫訓練。學生寫到:見到陌生人鵝會像狗一樣大聲訓斥說:“你是誰?為什么到我們家?”
2、指導學生學會仿寫。
有意識地通過平時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部編版教材注重于單元整合,從單元導讀到課文到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緊緊圍繞著單元的主題而安排,尤其是習作單元,每學習一篇課文,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如何進行布局謀篇。如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通過品讀課文,學生知道作者按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的順序記敘了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所見所聞。那么我就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讓文章顯得條理清晰。我用課件出示一幅植物園參觀路線圖,讓學生畫一畫參觀路線,說一說參觀順序,學以致用,為本單元的習作做好鋪墊。
再如學習《貓》一文中有一句話:“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通過學習課文,指導學生用“任憑……也……”仿寫一句話。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堂上的小練筆就成了學生堅持寫作的一個最好途徑。每一節閱讀課設計恰當的小練筆,可在課中,可在課后,多寫多練,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3、空白懸念處。
猜測與推想,使我們的閱讀之旅充滿了樂趣。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是一篇童話課文,故事描寫生動有趣,它是一篇不完整的故事,留給學生更多的預測空間。學完這篇課文后,讓學生續編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你為什么這樣想?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續寫,看看自己的預測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二、課堂內作文情境教學
葉圣陶先生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情境教學法,組裝預設一定的場景,讓學生在其中細細感受,待心有所感的時候再下筆成文。例如,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是《記一次游戲》,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為學生的習作創造真實的情境。游戲可以是室內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室內的游戲可以跟學生做“拼句、搶凳子”游戲,室外的游戲可以跟學生做“丟手絹、123木頭人、老鷹抓小雞……”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寫作的積極性較高,作文獲得了快速高效提升的方法。
三、校園文化與作文的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習作主題是《這兒真美》,習作要求觀察一處景物,圍繞一個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觀察,就是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觸摸,用心去感受。我就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邊觀察邊思考,激發創作靈感。在上作文課前,我就帶領學生去游覽校園的廣場,指引學生去觀察校園的樹木、建筑物等,在上課時就指導學生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按照方位的順序把校園的廣場美美地寫下來。有的學生寫了:校園廣場的東邊有一排大王椰樹像士兵一樣守衛著我們的校園。大王椰樹的葉子像一把把蔥綠的芭蕉扇,美麗極了。廣場的南邊一棵茂盛的大榕樹就像一頂撐開的綠絨大傘,粗壯的樹干要四五個人才能環抱過來。榕樹的氣根就像小姑娘的長發,微風一吹,氣根就隨風跳起了舞蹈。課間,同學們都愛在大榕樹下做游戲,那笑聲在校園廣場的上空回蕩……
四、細節描寫最動人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在作文中,為了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文章更生動真實,就應該學會巧妙運用細節描寫。在作文中,我們必須學會仔細捕捉人物的動作,通過恰如其分的動詞描寫。使人物在文章中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那么如何把人物的動作寫準確,寫傳神呢?動作描寫還有小妙招:仔細觀察,準確用詞;放慢鏡頭,分解動作;巧用修飾,妙用修辭等。
我們還可以運用細節描寫,把花草樹木寫活,例如第六冊語文《花鐘》一課,導入新課時我用課件播放各種鮮花開放的圖片、視頻,讓學生去欣賞花兒的美,在品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我是小小作家”的環節,通過對實物向日葵的觀察,來調動學生“五感”,為后面學生能把植物寫具體寫形象,做了鋪墊,指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子來寫寫,從動作、表情、語言方面把花想象成人一樣來寫,如:清晨柔柔的微風中,一朵朵金黃色圓盤狀的向日葵在微風中搖曳,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引來一只好奇的蝴蝶圍著它翩翩起舞。
五、鼓勵性評價提高信心
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它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心基礎上的。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多運用鼓勵性語言,肯定學生的點滴,甚至是一點的小進步,進行個別耐心的具體寫作指導。尤其是對后進生,我指導學生通過一些選擇、判斷的方法學會審題,看清作文要求是寫事還是寫人,或者是其它的體裁。指導學生列提綱,寫開頭、中間、結尾。用范文引領,讓學生仿寫改寫。動用鼓勵性的評價,對小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寫作的自信心,消除寫作恐懼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等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要想提高山區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形成適合學生作文的教學體系,注重以讀促寫,在閱讀教學中落實仿寫,指導學生在習作中采用細節描寫,導出精彩,努力提高山區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葉圣陶《寫作教學思想及其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