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幼露
摘要:地理課堂中滲透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對高中地理“我國的海洋權益”一課進行合理設計與教學,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記錄、形成教學反思,可嘗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地理;家國情懷;反思
一、課堂背景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國家、鄉土的精神認同感,同時也是情感源泉和心靈歸宿的寄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基于以上認識,在2022年3月余姚市第二中學的校園課堂節活動中,筆者選擇了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海洋地理》中的“我國的海洋權益”一課進行教學展示,并在課后回顧教學過程、進行反思。
二、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教師活動】 課前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鈴響之后關掉音樂,說導入語“我們的家鄉寧波是一個沿海城市,它的興起與發展離不開海洋,大海養育了沿海地區的人們,人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海洋權益。大家知道明清時期,寧波的海洋權益遭受過什么破壞?政府采取過什么措施來進行海防建設嗎?”
【學生活動】 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思考、發言等
【教師活動】 簡單評價學生的發言,并給出自己的答案。展示清代寧波地圖,圖中全出臨山衛、觀海衛等學生熟悉的地名,簡單講解并承轉“明清時期,寧波地區受倭寇困擾,政府在沿海地區建設衛、所機構,招募士兵來進行防御。自明清起,政府開始重視海防。如今,海洋對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更加重要,我們更應該了解我國的海洋權益,并維護它。”
【學生活動】 觀察清代寧波地圖,聽老師講解。快速瀏覽課文內容,大致熟悉本課內容。
環節二:課堂展開
【教師活動】 提問:“到了當代,我國有哪些海洋權益呢?”
【學生活動】 仔細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我國的海洋權益”,思考并回答問題:“根據國際公約或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海洋權益包括內水和領海權益、大陸架權益、專屬經濟區權益等”
【教師活動】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與總結,引導學生回顧“內水”、“領海”、“大陸架”等名詞。承轉并提問:“我國的海洋權益是法律給予的,但我們有時會聽到別國侵犯我國海洋權益的新聞。請小組討論、分享這方面的新聞事件,并深入思考,我國為什么要維護海洋權益?”
【學生活動】 仔細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以及課本中兩則材料:“釣魚島及赤尾嶼”、“中國南海權屬問題”。思考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目的并回答。
【教師活動】 評價并補充學生的回答,課件上展示關于釣魚島事件、南海爭端的新聞。結合馬漢海權論的主要觀點,總結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目的。展示黃巖島及釣魚島圖片,以及各類海底資源的圖片,對海洋資源進行介紹。
【學生活動】聽老師講解,感受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性。
環節三:課堂深化
【教師活動】承轉:“通過黃巖島、釣魚島的圖片,我們知道其實這些具有爭端的島嶼面積都很小,別國侵犯我國海洋權益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想要獲得島嶼周圍的海底資源。我們都知道,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然而現狀是陸地上的多種重要資源面臨枯竭,新資源的開發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和時間。那么你認為,人們在堅決維護本國海洋權益的同時,該如何利用好海洋資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造福未來呢?作為學生,我們可以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什么事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
三、反思與討論
導入部分,課前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渲染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海洋知識以及認識家鄉的熱情。通過簡單提及明清時期的寧波海防事跡,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歷史,同時知道身邊一些地名的來源,有利于激發對家鄉歷史的求知欲及認同感。不足的是,設計得過于復雜,大部分同學并不了解歷史上寧波的重要海防事件,給學生解釋時容易出現過度講解、偏離重點的情況。
課堂展開部分,通過問題設置與講解,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海洋權益,認識到保護海洋權益的重要性。通過展示釣魚島事件、南海爭端的新聞,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國家海洋權益的維護意識。展示釣魚島、黃巖島以及海洋資源的圖片,能讓學生知道島嶼背后蘊藏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這些資源對我們國家的發展、人們的生存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維權意識、激發愛國熱情。
課堂深化部分,教師試圖讓學生知道海島爭端其實也是資源的爭奪,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為人類未來出謀劃策的主人翁意識。為培養學生關心人類未來發展的意識設置了兩個問題。但在問題設計上有所欠缺,第一個問題過于困難,第二個較簡單,學生的回答基本上圍繞著第二個問題展開。
綜上所述,這節課的設計分為三部分,從德育目標看,分別以培養鄉土情懷、激發愛國熱情、承擔社會責任為目的;從地點設定看,與德育目標相對應,從寧波到中國再到全球(人類社會),一步步擴大;從時間設定看,依次貫穿古代、當代和未來。總體來說設計較巧妙。在每部分的設計中,為更加有效的實現德育目標,加入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及材料。但整堂課在設計細節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實際教學中顯現出的問題也需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F7DCE1FB-2AFD-4DB3-9892-DBD93A073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