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扈航
摘 要:本文以統計調查的方法收集學生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滿意度的數據,然后利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出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課程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空間,進而提出課程改革方法。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時代持續前進,大數據也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數據分析的基礎知識[1,2,5,7],高校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近些年各個高校和教師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進行了很多課程改革和建設[3,4,6]。課程學習的主題是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研究課程改革的效果以及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更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學生;滿意度提升
一、數據收集
(一)調查方案設計
以某校學習過以及正在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抽樣方式采用多階段分層pps抽樣,按照專業、年級、班級分層后按學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紙質問卷或電子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教師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教師的學業布置與批改、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設備配置、課程安排、期末考核方式、習題難度、期末考核難度、上機操作難度、教師滿意度、學校課程安排滿意度和課程難度滿意度等。
(二)數據質量控制
按照公式計算出需要的樣本量為:。在進行問卷調查之前對調查員進行了調查培訓,在調查過程中隨時抽查調查情況。為避免學生害怕透露個人隱私或者學生為了應付而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先跟被調查對象說明情況,然后采用不記名調查。通過對收集到的問卷數據進行邏輯檢驗來判斷問卷的有效性,經過篩選后得到有效問卷180份。
二、數據分析
通過對收集的180份問卷數據進行清洗和整理后,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一)描述統計分析
首先通過頻數分析展示學生對教師滿意度情況和課程難度的滿意度,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和學業布置與批改的滿意度中,均是比較滿意占比最高,分別為44.4%和43.9%,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和學業布置與批改的滿意度比較高。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滿意度中,一般的占比比較高,分別為42.8%和47.2%,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滿意度中等。
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課上習題難度的滿意度中,比較滿意占比最高,為51.1%,可以看出學生對課上習題難度的滿意度比較高,對課后作業難度、期末考核難度和上機操作難度的滿意度中,一般的占比比較高,分別為42.8%、44.4%和40.0%,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后作業難度、期末考核難度和上機操作難度的滿意度中等。但是上機操作難度有29.4%的學生持比較不滿意的態度,應適當引起重視。
(二)推斷統計分析
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教師滿意度是否有差異,結果如下表所示。
根據以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教師滿意度存在差異,因為顯著性檢驗結果小于0.001,明顯小于0.05的,可以拒絕無差異的原假設。根據多重比較的結果可以看出,大二學生的滿意度大于大一,大三學生的滿意度大于大二,大三學生的滿意度大于大四,大四學生的滿意度大于大一。進一步分析可知,大一的剛進學校對大學學習還不太適應,對老師的滿意度較低,而大三的學生早已適應大學學習,且具有一定的知識庫,相比之下對老師的滿意度較高。
為研究該校學生對統計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受哪些因素影響,以統計學知識接受程度Y為因變量,以教師滿意度X1、課程安排滿意度X2、課程難度滿意度X3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
由表4知,調整后的R方為0.459,模型擬合良好,德賓-沃森值為1.567,屬于1.5-2.5之間,一般可以認為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序列自相關性,此模型可表示為Y=-1.319+0.643X1+0.373X2+0.362X3,由表4知,顯著性小于0.001,說明至少有一個自變量對因變量存在影響關系,模型是有效的。從表4還可以看出模型很好地解釋了3個變量對知識接受程度的影響(F>Fα,p=0.000<0.05,R2=0.459), 回歸結果也表明:X1教師滿意度對知識接受程度產生了顯著的正面影響(β=0.643,p=0.000),影響力最大,X2學校課程安排滿意度對知識接受程度產生了顯著的正面影響(β=0.373,p=0.00)影響力次之,X3課程難度滿意度對知識接受程度產生了顯著的正面影響(β=0.362,p=0.000)影響力最小[7]。由結果分析知,教師滿意度對知識接受程度的影響最大,從而可知改進本專業老師的教學方法、學業布置與批改、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統計學的知識接受程度,學生的專業知識將掌握的更加牢固,統計學課程滿意度也會隨之提高。
三、總結與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統計學課程的滿意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統計課程教學而言,還存在一些問題:
①有相當多的學生對上機操作難度不滿意,由此可推斷上機操作難度過大或者學生上機操作能力較低。
從課程難度的滿意度的角度來看,課上習題難度的滿意度、課后作業難度的滿意度、期末考核難度的滿意度和上機操作難度的滿意度中,對上機操作難度的滿意度最低[8]。
②統計教學大多是注入式教學,讓學生獨立思考機會的較少。
③部分同學對學校采取的期末考核方式及內容不太滿意。
根據前面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建議:
①先降低上機操作的難度,并加強學生對上機操作基礎的學習。在具有一定的基礎后,并在適當的情況下,逐漸提高難度。還可以開展學習交流小組,讓學生在上機學習上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內部的差異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②應該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注入式教學是教學方法上最大的問題,所以應該把注入式教學轉換成啟發式教學,教師在拋出一個問題后,應該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們思考,不能只是讓學生們機械的記筆。也可以通過統計案例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劉勤. 分類數據的統計分析及SAS編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2] 張建同. 以Excel和SPSS為工具的管理統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 何璐璐. 基于學生評價的碩士研究生課程滿意度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0.
[4] 李晶. 對統計學教材在教學應用中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21,12(09):87-91
[5] 任雪松. 多元統計分析[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6] 祝丹. 大數據驅動下統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1,31(12):102-107
[7] 劉文卿. 應用回歸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8] 許峰. 應用統計的學科建設與實踐教學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1,23(0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