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三分
【摘要】減負增效是當前的教學改革方向,也是目標.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題海戰術等問題,忽視了具體學情,導致學習壓力、負擔增大.因此,本文從現狀、必要性、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闡述基于減負增效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
【關鍵詞】減負增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基于減負增效的初中數學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使其在探究思考的同時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
1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概述
1.1 教師認知存在問題
受一些因素的影響,教師為了確保學生可以理解知識、取得理想的成績,通常會布置大量習題,使學生付出相應精力及時間對知識進行探究、總結[1].但是,這種方式會為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及負擔,對其健康成長與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甚至產生抵觸心理.而這,對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造成了直接影響.
1.2 以知識教授為主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選擇教學方法、手段,幫助學生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目前多數教師僅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并未給予學生思考探究的機會,所以學生無法感知數學知識的魅力,無法對其進行深入了解、掌握[2].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濃,對其學習與發展造成了直接影響.
2 基于減負增效的初中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2.1 教學環境閉塞,課業負擔較重
由上述內容可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知識講解及成績提升當作了重點,所以忽視了展現數學知識的魅力,導致學生無法對數學學習產生較大興趣.同時,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所以必須讓學生發現理論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形成較強的學以致用能力,對其成長與發展產生直接影響[3].
此外,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教師通常會布置大量的習題,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由于相關習題的重復、枯燥,所以學生對完成習題這件事兒產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導致習題的效能無法真正發揮出來,且對教學的效率及質量提升造成了直接影響.
2.2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率不高
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這是因為學生大都喜歡新穎有趣的事物,而單一枯燥的教學活動無法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較低[4].由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與教學活動的效率及質量成正比,所以其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造成了直接影響.
2.3 學生主體性不強,師生關系不和諧
學生早已在時代的發展下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成了教學的根本原則.而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師生就需構建和諧的關系.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數學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并不是很和諧,具體表現為:學生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導致教學活動普遍存在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無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等問題.
3 基于減負增效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3.1 在課堂導入環節減負增效
課堂導入環節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其效果可對教學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所以,在基于減負增效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導入環節的減負增效重視起來.為了確保課堂導入環節可以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對學生的各項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等[5].在了解了相關情況后,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所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質量.
例如 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就需將課堂導入環節的減負增效重視起來.因為這部分知識涉及較多內容,且相較而言有些抽象,如果不能做到減負增效,很有可能對教學質量造成直接影響.而在課前調查中發現,學生擁有較強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提出如下問題:“如果我給你一把尺子,讓你去量樹的高度和一條河的寬度,你可以完成這一任務嗎?”這一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探究性,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快速集中起來,主動積極地與他人探討、交流,感知數學知識的魅力,對新知識產生較大興趣.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增強,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在課堂導入環節做到減負增效,可以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且將學生的學習壓力有效降低,將教學活動的效率及質量有效提升.但是教師需要明確,在課堂導入環節的減負增效需要考慮到較多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個性愛好、學習態度等,確保所選擇的課堂導入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2 在知識呈現環節減負增效
隨著時代的發展,先進的教學設備已經走進了課堂,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知識呈現,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及形象性,為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在基于減負增效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將知識呈現環節的減負增效重視起來.
例如 在教學《中心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時,教師就需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通過巧妙的方法呈現相關知識,在減輕學習內容難度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動積極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比如,教師需要在課前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了解哪些知識是重難點,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相關圖片或動畫的制作,使知識的呈現變得形象直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快速走進教師所創建的場景,并基于問題或任務進行深入探究,從而真正理解知識及掌握知識.也就是說,對知識呈現環節進行創新,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并使學生進一步地成長與發展.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知識呈現環節做到減負增效,可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
3.3 在情景創設上減負增效
情景創設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思考,并為其發現數學知識的魅力提供保障.而且,與其他的教學方式相比,其可以帶給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進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將情景創設法的應用重視起來.
在進行情景創設時,教師需明確當前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在進行情景創設時,需要將師生之間的地位進行調整,確保所創設的情景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并對數學學習產生較大興趣.比如,數學知識與生活常有較大聯系,而基于實際情況進行生活化情景的創設,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發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借助生活經驗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思考,夯實基礎.而且,這種方式可以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 在教學《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進行生活化的情景創設,借助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距離拉近,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我們學校在周末的時候組織了一個班級開展爬山活動,班長在爬山的過程中發現:隨著爬山高度的增加,溫度也會隨之降低,而爬山的高度越來越高,溫度就會越來越低.已知班長在爬山前所處位置的溫度為23℃,且其每往上爬500米溫度便會降低2℃,請問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數學關系式來表達這一關系呢?”這樣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且將學生帶入了相關情景,所以可以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有效探究,形成相應的數學能力,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3.4 在習題練習上的減負增效
習題練習是一種常見的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 在處理《圖形的旋轉》習題時,教師便可對習題練習進行創新,通過增加數學習題的探究性、趣味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并在這一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就此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如,直接呈現兩個相同大小的三角尺,使學生對其進行旋轉,從而幫助學生感知旋轉的概念,然后進行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進行探究:已知三角形ABO以點O為旋轉中心,沿順時針方向旋轉70°得到三角形A′B′O,倘若∠AOB的角度為30°,那么∠BOA′是多少度?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學生獲得一定答案后,引導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從而總結出相應答案.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為主體地位,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學習經驗進行了探究,所以可以使學生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成探究意識及能力.由此可見,在習題練習上做到減負增效,教師就需要適當引導,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3.5 在作業設計中的減負增效
作業可以使學生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從而為查漏補缺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會以數量取勝.由于這些作業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重復性問題,所以無法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且對作業的效用發揮造成了直接影響.
在作業減負增效方面,教師可以從分層作業設計及多樣化評價兩個方面入手.就分層作業設計而言,教師需要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將其劃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學習特點布置作業,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就多樣化評價而言,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基于其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同時,教師需要將作業完成過程納入作業評價中,包括的內容有:學生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字跡是否工整、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態度是否認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并明確自己的不足,從而做到有效的查漏補缺.
由此可見,通過在作業設計中減負增效,可以使作業的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并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4 結語
基于減負增效開展教學活動已成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但是,教師需要考慮具體教情和學情,采用科學的手段給予學生引導.同時,教師需要明確,基于減負增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幾種,所以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不斷探究.如此,才可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及質量,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韓士龍.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減負增效”的有效性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8):36-37.
[2]徐玉霞.初中數學的減負增效教學探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10):19-20.
[3]曾輝.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實施減負增效[J].新課程,2020(27):170-171.
[4]王生鵬.初中數學減負增效課程構建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4):63-64.
[5]卜春明.“減負增效”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淺探[J].求知導刊,2020(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