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基層博物館志愿者服務也在朝著質量化與層次化的方向發展,而社會大眾作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主要人群,在基層博物館志愿者服務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以南安市基層博物館為例,對當地的基層博物館志愿者服務的質量化與層次化發展進行分析,不斷創新志愿者的服務形式,從整體上提升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水平與層次,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服務質量化與層次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2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8-205-03
【本文著錄格式】洪秋月.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2,04(08):205-207.
前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受眾覆蓋面廣,因此其能夠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接受,不得不說,這一服務的優勢在于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變化。在當前的時代環境中,人們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就要求新形勢下推廣志愿者服務需要接地氣,深入走進群眾中去,這樣才能夠為廣大群眾帶來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志愿者人數由少到多,服務領域不斷擴大,因此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隨著志愿者隊伍規模的擴大,志愿者隊伍建設逐漸向全社會普及,分類發展、專業化發展成為趨勢,為今后的志愿者服務的質量化與層次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一、志愿者隊伍建設在基層博物館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志愿者服務起源于19世紀初西方國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務,泛指不為物質報酬,自愿以自己的勞動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公益性行為,是一個國家、地區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南安市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承擔對固定陳列展覽和臨時展覽的講解任務,基層博物館制定了志愿者管理辦法,對志愿者進行講解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在工作中,志愿者以極高的熱情服務觀眾,工作主動、細心,認真準備展廳的講解內容,對不同的觀眾采取不同的講解方法,工作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為慶祝“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期間,在該館舉辦的臨時展覽“遇見世遺,妙筆丹青”專題美術作品展。志愿者提前準備了1個月的時間,對展覽內容知識進行廣泛征集、對參加講解的志愿者采取長期的學習和短期集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并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創作了“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的美術作品,“畫”說南安青年人對文化遺產的熱愛!在展覽過程中,每天有3~5位志愿者在展廳為觀眾服務、講解,在工作過程中認真負責,堅守崗位,充分體現該館志愿者良好的工作責任心和扎實的講解專業技能,給參觀的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流動基層博物館”活動項目是該館于2018年5月開始策劃實施的,主要承擔基層博物館對社會教育服務的重任,架構基層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友誼橋梁,采取主動走出去辦展覽,為偏遠山區和學校進行服務。從2018年下半年起,志愿者工作部獨立承擔并開展“流動基層博物館”活動,成為“流動基層博物館”活動的主體,無論到學校、鄉鎮還是社區,志愿者承擔著外展聯系、展板搬運、講解服務等工作,“流動基層博物館”走進中小學、社區,通過流動展板向觀眾宣傳《南安市基層博物館館藏精品》《南安市歷史文化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美術作品展》《古建筑消防安全》《文物普法宣傳》等內容,圖文并茂,并由志愿者現場進行介紹和講解。在3年的不斷探索中,南安市流動基層博物館的足跡覆蓋了南安多個鄉鎮、無數所大中小學、社區、部隊、鄉鎮等,開展巡回展覽100余次,接待觀眾10多萬人次,流動基層博物館在不斷成型并取得較大的社會反響的同時,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南安市基層博物館“流動基層博物館”一直致力于和諧文化和科普知識的宣傳活動。每年的“基層博物館日”,“科普周”流動基層博物館的志愿者都積極參與,專門制作配合活動主題的展板,到活動現場為群眾帶來生動的博物和科普知識。
志愿者本身的特性決定了他們的活動范圍不僅限于基層博物館內,在做好與基層博物館相關工作的同時,博物館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活動。從2018年開始博物館制定了定期外出考察計劃,先后參觀學習了泉州基層博物館等地。同時與南安市攝影家協會、青年美術家協會、書法協會等社團組織進行座談交流,并邀請這些機構的專家給基層博物館志愿者講授相關知識,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
該館目前為志愿者提供的崗位有三類,一類是展廳講解員,主要負責展廳臨時參觀人員和預約參觀團隊的講解工作;第二類是流動基層博物館外出舉辦流動展覽的相關工作;第三類是以鄉鎮為單位成立的各鄉鎮文化遺產志愿者服務隊。2018年6月成立了全市首支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服務隊全體成員表示將珍惜榮譽,以保護文化遺產為宗旨,以志愿者服務隊為平臺,積極作為,鼓勵民眾尤其是青少年走近文化遺產、認知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為石井鎮乃至南安市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通過宣讀《文化遺產保護倡議書》、為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服務隊授旗、頒發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聘書、志愿者代表表態發言、舉行文物捐贈儀式,有效拓寬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途徑,擴大了文化遺產保護影響力,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為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生活中。
二、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層次化與質量化的范圍和內容
基層博物館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化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是社會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眾的社會大學。基層博物館義工制度是時代發展和基層博物館自身發展的需要,南安市基層博物館為積極拓展社會服務的新領域,于2015年5月18日開始招募志愿者(當時的名稱為義務志愿者),并成立了由項目負責制管理下的“義務志愿者工作部”。該館當時的在冊志愿者20人左右,由在職公務員、退休教師和干部、大學生、研究生和其他人員組成。從成立之初開始,我們首先對志愿者進行培訓,根據他們的工作時間安排崗位和服務時間,活動內容根據志愿者的職業特征,集思廣益,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志愿者活動。例如:為助力我市疫情防控宣傳,南安市博物館之友南安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畫家們用國畫等藝術形式展示全市上下齊心抗疫、共克時艱的點滴故事和感人瞬間,通過藝術家們手中的畫筆創作了或寫意或具象、或濃墨或淡彩、或直抒或表意的戰“疫”美術作品。
三、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層次化與質量化發展的策略
(一)搭建真實性較高的情景與氛圍,最大程度提升群眾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水平
現今時代,社會公眾對于各類信息媒體與網絡平臺表現得十分依賴。對于我國而言,全國各個重點城市的文化主管單位需要制訂城市的發展規劃,提升志愿者隊伍的職業素質,利用網絡平臺等資源,為廣大的文化志愿者提供與社會大眾交流與溝通的平臺,這樣能夠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的手段,實現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廣覆蓋[1]。
因此,人本式的服務就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本式的服務能夠突出群眾與百姓的核心地位,而當前的群眾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因此我們需要重視的就是“人本”式的文化服務。具體可以采取社區與居民互動的教學模式具體就是借助語言、實物、文化產品等手段,搭建真實性較高的情景與氛圍,最大程度提升群眾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水平,從而激發群眾參與文化互動的主觀能動性[2]。
(二)堅持正確鮮明的價值導向,提升地方文化工作者與群眾的思想覺悟以及道德素質
結合當前文化部門中地方文化工作者與群眾的力量,地方文化單位堅持正確鮮明的價值導向,引導社會大眾與公眾輿論,具體來說地方公共文化單位需要搭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平臺,并努力發揮平臺的優勢,將地方文化工作者與群眾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提升地方文化工作者與群眾的思想覺悟以及道德素質,并將其內化為地方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范圍之中。
(三)堅持文化自信
當地的文化部門需要堅持文化自信。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并結合當前地方文化單位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情況,從而引導地方文化單位工作人員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和情感,并培養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其次引領社會大眾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在地方文化單位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機制中,形成一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我們需要提升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層次與質量。最后,我們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出發,引導地方文化單位工作人員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3]。
四、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質量化與層次化的實踐路徑
(一) 強化管理,提高服務規范性
強化管理,提高服務規范性是提升志愿者服務的關鍵性步驟。其中存在一部分學者認為群眾文化是人們對文化產品的加工能力。群眾文化水平會影響到志愿者服務的質量與層次,而在當前國家志愿者服務開展的過程之中,群眾的核心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的重視,因此,當前最為重要的事就是文化部門需要重視群眾在文化生活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提升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的職業素養。
借助新媒體平臺,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提供平臺等資料的支撐,鑒于志愿者服務與其他類型的服務有著顯著性區別,在文化單位對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過程之中,文化單位以及文化部門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活動,激發群眾對于文化產品的興趣,一方面能夠有利于群眾開拓文化產品思路,另一方面能夠將系統服務機制的實效性發揮到最大,具體比如在志愿者服務的過程之中,活動的舉辦方可以對在活動中表現比較突出的群眾給予物質或者精神層面的獎勵,而且在此過程之中,社區需要給予資金與技術的支持,讓群眾廣泛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的活動中來,并實現群眾文化的多元發展[4]。由此可見,強化管理,提高服務規范性不失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質量化與層次化的實踐路徑。
(二)探索服務載體,豐富志愿者隊伍建設形式
探索服務載體,豐富志愿者隊伍建設形式,國家應用新媒體技術,加大志愿者服務宣傳力度,這不僅僅對于群眾的文化生活有著指導性的作用以及意義。首先,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能夠為百姓營造濃厚的文化氣息。例如,可以創建短視頻平臺、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更好地傳播并志愿者服務的相關信息;政府官方網站可以建立新媒體數據庫,宣傳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實現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5]。
在群眾文化水平提升的過程中,各級政府需要應用新媒體技術,提高群眾參與度,注重提高志愿者服務質量,就要結合當地群眾的特點,結合群眾的個性特點,創造符合當地居民的特點的文化產品,有助于提升當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從而實現對社會大眾的熏陶。在志愿者服務的開展過程之中,政府需要增加社會力量,讓多方力量能夠參與到群眾文化的構建的過程之中,基層博物館的文化單位,社區需要結合群眾的特點,制訂相對應的文化活動的開展計劃,從而提升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參與程度,鍛煉群眾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6]。這是當前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探索服務載體,豐富志愿者隊伍建設形式不失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質量化與層次化的實踐路徑。
五、結論
在今后的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博物館還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如完善志愿者培訓考核制度、志愿者獎懲制度,針對志愿者的個性特點提供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志愿者平臺的優勢,建立合理的價值衡量機制,使他們對自己工作的意義有多角度的認識,營造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氛圍,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本篇文章立足于志愿者隊伍建設在基層博物館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論述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工作體系的規范化、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層次化與質量化的范圍和內容,然后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層次化與質量化發展的策略,分別為搭建真實性較高的情景與氛圍,最大程度提升群眾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水平、堅持正確鮮明的價值導向,提升地方文化工作者與群眾的思想覺悟以及道德素質、探索服務載體,豐富志愿者隊伍建設形式。本篇文章旨在為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提供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原文若.為志愿精神燃燈 讓齊魯文化長明——山東基層博物館志愿者團隊十年記[J].齊魯周刊,2020(24):50-51.
[2]王永濤.淺論提升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挑戰與創新——以四川博物院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6):118-119.
[3]鄧瓊.加強新時代基層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4):86-89.
[4]潘宇.博物館志愿者講解員隊伍建設之探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110-112.
[5]殷燕.加強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思考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1):120-121.
[6]鄭文成.新形勢下博物館志愿者制度的思考——以桂林博物館宣教志愿者隊伍建設為參照[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6):98-101.
作者簡介:洪秋月(1979-),女,漢族,福建南安,文博官員,研究方向為文物博物館。